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搜尋

線上使用者

7人線上 (3人在瀏覽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7

更多…

正在瀏覽:   1 名訪客


 到底部   前一個主題   下一個主題  [無發表權] 請登錄或者註冊



馳騁於台灣文壇的梅山精英──張文環先生    本會榮譽董事長沈耀相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81
離線
馳騁於台灣文壇的梅山精英──張文環先生

本會榮譽董事長沈耀相


一、前言:
  台灣在日據時代,日文作家中,無論創作量與高水準的,要算是梅山大坪出身的張文環先生,筆者有幸在大坪(現改為太平)服務,在耆老的記憶中,張文環出身地主家庭,父親雖有梯田、山林,但須親自工作或雇用工人,為了工作曾搬出太平以東約三公里處的山寮工作,山寮兼做造粗紙工廠,母親每天忙於家事或畜養家畜,兄弟二人即到私塾就讀,為了培育文環、文鐵兄弟二人,13歲時遷居到梅山,閱讀他的小說,猶如述說梅山早期時先民奮鬥的歷程,在生活中的故事、民間習俗、家庭倫理,描寫細膩入微,市井人物的個性與社會階級,分析探討在小說中充分描繪出來,筆者亦歷經光復前後的年代,讀起來像週遭的人在討論敘述當時的民間信仰、風俗習慣、男女間的情愛,以及家鄉、鄰居、親戚間的人文逸事,令人無限感懷,猶如一部生動的鄉土史,梅山人怎不懷念他而珍惜他?
二、生平及求學過程:
  張文環先生1909年10月10日出生於小梅庄大坪(現改為梅山鄉太平村),父親張察先生,母沈巃女士,其弟張文鐵(又名文瑞)小其一歲,1921年十三歲時和弟弟文鐵寄居在其叔父張明鎮(當時任小梅庄助役,相當於鄉公所秘書)之家,正式入學小梅公學校(梅山國小),在學六年成績優良,尤其作文(日本時代叫綴方)都得到滿分,可見小學時代天資聰穎,具有文學的天份。其父親為照顧孩子隨後遷居梅山從事屠宰業,維持家計。
  1926年自公學校畢業隨即赴日就讀岡山中學,進入中學後對人生的興趣逐漸萌芽,尤其社會各種角色人物感到有趣與好奇,時常在報章雜誌看到有關台灣人的生活記事,或台灣人的感情生活,感到不真實而不耐煩,於是執筆寫文章投入文學領域。本想念醫科的他,1931年毅然進入東洋大學文學系就讀。第二年離開東洋大學,發行刊物,從事寫作,並積極參與台灣文藝活動。他二十九歲時與房東之女兒定兼波子(張芙美)結婚,30歲時偕妻返台,任職台灣映畫(電影)株式會社經理,後娶陳群女士,育有二子三女,闔家溫馨。
三、文學造詣:
  張文環先生從事寫作發表小說,無論短、中、長篇,數量為當時文學家之最,茲摘錄如下:
 (一)長篇小說:
1. 山茶花(1940年連載於台灣新民報)。
2. 滾地郎(又譯:爬在地上的人,1975年在日本出版)。
 (二)中短篇小說:
1. 早凋的蓓蕾(又譯:落蕾,1933年刊載於福爾沙創刊號)。
2. 貞操,1934年刊載於福爾摩沙二期。
3. 父親的顏面,入選中央公論小說徵文第四名。
4. 自己的壞話。
5. 哭泣的女人。
6. 父親的要求(刊載於台灣文藝)。
7. 重荷(1935年發表於台灣新文學)
8. 部落的元老(1936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9. 豬的生產(1937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0.辣薤罐(1940年發表於台灣藝術)。
11.憂鬱的詩人(1940年發表於台灣文藝)。
12.藝旦之家(1941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3.論語與雞(1941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4.部落的慘劇(1941年發表於台灣時報)。
15.夜猿(1942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6.頓悟(1942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7.閹雞(1942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8.地方生活(1942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9.迷兒(1943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20.泥土的芳香(1944年發表於台灣文藝)。
21.在雲中(1944年發表於台灣文藝)。
 (三)除長中短篇小說外,發表多篇散文及評論。散文有:先覺者的悲哀、無救的人們、檳榔籠、酒是雅氣還是邪氣、媽祖、寄語台灣青年、羅漢營雜記、地相學、增產前線。評論及隨筆有:台灣文學的將來、台灣文化的自我批判、評介台彎民謠、老娼撲滅論、臺拓的土地問題。
四、推動台灣文藝活動:
    張文環先生1932年與同志吳坤煌、林兌組織文化同好會,參加反帝示威而被捕入獄。隨即
離開東洋大學。1933年與吳坤煌、蘇維熊等成立台灣藝術研究會,同年七月出刊福爾摩沙雜誌
並擔任編輯。1934年召開台灣文藝大會,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並在1935年東京支部第一回
茶話會,並發行台灣文藝。1938年擔任風月報日文主筆,翻譯徐坤泉名著“可愛的仇人”。1
941年與王井泉、陳逸松等籌組啟文社,當年六月,台灣文學創刊,結合作家呂赫若並拜訪藝術
界人士李梅樹、楊佐三郎等人共襄盛舉。1942年10月與西川滿、龍瑛宗等人出席東京大東亞
文學者大會。1943年張獲頒第一屆文化獎之文學獎,1943年與音樂家呂泉生、畫家李石樵、
陳澄波盡情交談,思索台灣藝術發展,同年六月在李超然家舉行小型音樂會,張文環、呂泉生、呂
赫若、李石樵、辜振甫、辜偉甫等參加。九月組織“厚生演劇研究會”,有張文環、王井泉、林博
秋、簡國賢、呂赫若、呂泉生等百餘人參加,於九月二日在台北永樂座演「閹雞」「高砂館」「地熱」
「從山看街市的燈火」等劇。
五、張文環的公職及企業生涯
    台灣文學被日人勒令停刊後,因戰爭加劇,外鄉物質來源缺乏,經濟困窘,又為避空襲,1945年舉家遷台中霧峰,得林獻堂先生之賞識,出任霧峰街役場(鄉公所)之主事,而後林獻堂荐
  拔出任大里庄庄長(大里鄉長),又兼農會會長(農會秘書長)。同年日本戰敗,基層民意代表由人民選出,隨即當選台中縣議會第一屆縣議員。1947年發生228事件,逃入山中避難。六月出任能高區長(位於埔里,按:能高區系沿襲日據時代行政區域一郡含幾個鄉鎮),1948年至1949年任職台灣文獻委員會編纂及總務組長,1951年經羅萬俥先生提攜為台灣人壽保險公司嘉義分公司經理。1955年任台中建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理,1956年任職桃園天一染織公司總經理(辜顏碧霞及辜濂松母子投資),1957年羅萬俥轉任彰化銀行董事長,聘張文環為台中市北屯分行經理。1964年自彰銀退休,1968年以60歲之年紀受中國信託公司之託,出任日月潭大飯店總經理,斯時,先後受黃得時及來訪之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之激勵,重新執筆,撰寫戰前、戰中、戰後的三部曲。這時以日文書寫之滾地郎長篇小說,每日凌晨三時多起床寫作,一日三十五頁,寫完之後到文武廟燒頭香。1974年11月完稿,由東京現代文化社出版,得到日本文學界好評,曾列當年暢銷書。
六、鄉土文學與故鄉情懷
    他是台灣南部嘉義梅山山區農家出身的孩子,質樸而信守人情義理,他的小說,無論短、中、長篇,大多以梅山鄉的山區、街上及其周圍鄉鎮為經,台灣的風土民情、民間故事為緯,描繪偏僻山區的幽靜、堅忍、認命、淳樸的個性,以及市井人物及男女感情、夫妻及鄰居相扶持等生活態度和道德觀念。進而探討人生哲理及省察人性的愛慾善惡,忠實地報導日據時代社會生活真相,其實筆觸中反對日本殖民統治,愛護鄉土的傳統。詳細品味欣賞其作品的內容,如山茶花、滾地郎、夜猿、重荷、閹雞,猶如一幅一系列梅山風情畫,在他的筆觸下,溫暖地描繪一介山地農村庶民階級的喜怒哀樂的心靈脈動,刻骨銘心道出故鄉人當時的生活寫照。
    張文環先生是本鄉出身傑出的文學家,筆者有幸在其出生地大坪服務15年,從而對他的故居及生活環境有個概略的體認,並在其就讀的啟蒙小學梅山國民小學服務23年,瞻仰其存於學校的學籍及六年的成績冊,想像他的童年往事及日後在文學領域的成就,十分敬佩。寫故鄉也寫台灣,他的著作刻畫出台灣一般庶民的性靈,四百年來被極權統治的悲哀,呻吟與憤怒,台灣人勤奮、刻苦,即使被踐踏、欺凌,還是在創進,也存在著人性的尊嚴。梅山人只不過是台灣人的縮影,這是張文環先生留給我們梅山人的文化資產。
七、梅山太平社區營造的內涵與建議:
    梅山鄉太平村曾參加全省社區營造競賽得全省第一名,今年又獲冬茶比賽全國冠軍,社區與茗茶相互輝映,如能配合文學的原鄉,具體而有內容的展示並舉辦各項文藝活動,定能提升太平的社區營造內涵,可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以下是我們的看法:
(一)由鄉公所主持邀請中正大學和南華大學輔導團參與企劃並主持。
    (二)召開張文環先生文學著作國際研討會(中正大學顏尚文教授87年間曾建議邀請台灣、日本及外籍學者參加研討會,發表論文)。
    (三)與台中縣文化中心合作收集有關張文環原稿或著作並訪問其家人,提供有關文物展出。
    (四)把縣府在社區競賽時所建的民俗文物館(現已廢棄不用)撥給鄉公所,做為張文環紀念館,並由三元宮與太平國小負責管理維護使文化、教育、宗教、產業、觀光充分結合,營造一個優質的模範社區。

2021/6/16 11:11



 回頂部   前一個主題   下一個主題

 [無發表權] 請登錄或者註冊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文。
不可回復。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可以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文。

[高級搜索]


本站資訊

管理員
admin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