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搜尋

線上使用者

4人線上 (4人在瀏覽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正在瀏覽:   1 名訪客


 到底部   前一個主題   下一個主題  [無發表權] 請登錄或者註冊



談梅仔坑早期的戲劇  本會榮譽董事長 沈耀宜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16
離線
  本鄉處於山區,對戲劇團之組成及排演很少,並沒有專門從事戲劇行業的人。除了本鄉安靖村尚有皮影戲(皮猴戲)之研究及戲團外,尚未發現有何戲團。古時候每逢部落迎神賽會,神佛誕辰,家庭喜慶,多以演戲助興,在本地常看到的戲劇,今概述如下:
一、子弟戲
  子弟係指良家闊戶的子女,都由農村子弟排演的票友戲,非營利性質,多自費或應邀上演,戲裝比一般華麗,所演的戲目與大戲相同。
二、歌仔戲:
  以歌仔(七字一句,四句一聯的民間歌謠)編作唱戲本的歌劇。民國初年開端於宜蘭地方,當初僅用山歌的曲調,配以大殼絃、月琴、簫、笛等伴奏,因抑揚頓挫頗能動聽。嗣後流行於台灣各地,各地紛紛成立劇團。後來再受了戲班及現代新劇的影響,增設佈景、改進舞台裝設、合用西樂伴奏、…,等經過多般的演進,遂成為極合大眾胃口的娛樂,備受歡迎。據民國四十七年度調查,營利性的歌仔戲團,全省有二百三十五團之多,可見頗受人民喜歡,並最能代表台灣的戲劇。
  歌仔戲所唱的曲調即「歌仔戲調」,融合大陸的戲調和台灣特有的台灣調而成。大約可分為:敘述、助場、對唱、輪唱、合唱、走路、送別、遊賞、歡樂、悲哀、怨嘆等類,其唱調各有不同。
三、車鼓戲
  又稱弄車鼓,男人數人穿便裝或穿戲服,扮演俚俗喜劇或唱情詞,多演於迎神賽會的行列,現已很少見到。
  其演員便衣者,戴頭巾束腰帶,丑右手執扇,旦左手拿手帕,丑旦一唱一答,唱詞是七字一句二拍,歌調以歌仔戲為基礎,富有濃厚的原始氣味。樂器用南管的月琴、琵琶、二絃、三絃、拍板等。因內容多涉及男女私情,唱詞表演均較大膽開放,深受一般民眾的喜愛。
四、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按布袋戲的名稱,取自木偶的戲裝如布袋,或說因木偶搬運都放在布袋裡面,另一說指舞台後面的一個布袋經常作為搬進排演後的木偶之用。
  掌中戲自大陸移進台灣以後,日久月深,漸具本省獨特的風格。由文戲變為武戲,由南管改為北管,且為博取觀眾的歡迎,爭相賽演,結果各種新奇的演法層出不窮,所謂「飛簷走壁」「吐劍光」「跳窗仔」「張機關佈置活動舞台」等皆是。用西樂樂器演奏流行歌曲等,面目為之一新,蛻變為極符合大眾胃口的演戲,每有演出,無不展開熱場。
  布袋戲班,操演者有兩人,一為頭手,一為二手。樂師有四位,在後台打鑼鼓、拉胡琴或兼歌唱。今都採用現代化的音響及播音設備,改善聽、視覺之效果。
五、皮猴戲
  皮猴戲又稱皮影戲,係利用獸皮(黃牛皮)剪作戲中人物,加以彩色,粘竹枝,前面張掛白紙為幕,如演電影,以燈火照映演出者,今已少見,甚有保存價值的戲劇。
  皮猴即皮偶的身段,分:頭、胸、腰、腿、臂、手六部分,連縫一處。頭部會活動可以自由摘換。手上一條鐵絲,絲端即插入很纖細的竹枝肉。皮偶另有椅桌、車馬、兵器等件。戲詞是用本土語編劇情,畫面美麗及富有幻想,實為不可多得的劇藝。
六、新劇
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人民的教育、生活水準提升,於日治時期約大正元年(西元1902年)前後,教育逐漸普及、生活安定、治安良好,在台灣各地紛紛自主性的組成新劇團擺脫固有的戲劇型態,如子弟戲、歌仔戲、車鼓戲……等,戲目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包公案、白蛇傳、目蓮救母……等。以新思維突破傳統戲目裝扮及表演方式,由學者、專家或對戲劇有研究的人配合現代化、生活化、鄉土化,以生活情境故事來編劇本,後台則採用現代樂器演奏,甚至於配合交響樂曲,演員以流行時裝打扮登台演出,甚受民眾喜愛。
新劇是一種生活的寫照,富有鄉土意味。日治時期,日人積極鼓勵並支持在各地成立新劇團,以嶄新的風貌在全台各地公演或各地戲院演出,傳統的戲劇因此逐漸被取代或沒落。眾人所熟悉的新劇團演員如:阿匹婆仔、矮子財、阿西、脫線……等,新劇團員多人後來皆成為影視諧星。
記得在日治時期或民國35年(西元1946年)以後三、四年,各國校幾乎每學期都舉辦遊藝會,以生活故事為取材的話劇,是主要表演節目之一,此一話劇也是新劇的縮影。
七、附記:本鄉鄉土文學家張文環先生所著「閹雞」劇本介紹
【1】劇本內容概述

張文環原作 林博秋編劇 陳明台譯
大正八年(1919)之際,南部某一村鎮,由於地處車站較遠,始終無法有太大的發展。此一被遺忘的老街上,有店前以木刻「閹雞」裝飾,連附近的村落都稱之為「閹雞的店」,廣為人們知悉的一家藥舖。此店,在父親的時代相當繁盛,到三桂這一代卻走向沒落之途,就其原因,乃緣於各處西藥房之增設,外加三桂的為人天性吝嗇,傳遍街市無人不曉,有以致之。
三桂有位叫清標的遠親,在鄰近街市經營運送行。他一心想當醫生,欲進台北的醫學校就讀,雙親卻不肯答應,才轉而經營此業。然而,此一職業實在不合其性向之所趨,於是,他乃私底下自行研究漢醫典籍。彼時恰有鐵路將延長舖設至此鎮之風聞,街市上有錢人家均想藉此良機大賺一筆橫財。三桂早思以自己藥店所在地,交換可能成為車站延伸地之清標土地,對此,清標窺伺已久,為達目的,竟不惜將自己的女兒月里許配給三桂之子阿勇(任職於村公所)。如此一來三桂遂得以舉債在車站可能延伸之地建起家屋,清標則得以實現其長久以來心願,欲以現在化方法來經營他所換來的福全藥房。正值三桂的房子即將建好之際,突有謠傳,謂鐵路延長舖設之計劃將要取消,生性懦弱之三桂聞訊,於煩惱之餘,驟然死去。苦於債務所逼之阿勇,本以為父親有些遺產留下,其實不然,導致房子被法院查封,他亦被迫辭去村公所之工作,改行從事田間勞作。然則,不幸卻接踵而來,阿勇母親過不久亦隨父親之後死去,滿心悲痛仍不得不下田工作的阿勇,勞累之餘竟染上瘧疾,被妻子抱起,生性軟弱的他,竟然一改常態,堅強有力地,當著妻子月里面前發誓重建鄭家門風:「我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人的力量是可以改變境遇的,我絕對不會低頭服輸,從明天起,我一定要堅強的站起來!」阿勇的臉上燃燒著希望之光。

【2】演出介紹
A. 劇名:閹雞
B. 演出時間:自昭和18年(西元1943年)九月二日起五天。
C. 演出地點:台北市永樂座(戲院),每場分二幕。
D. 劇情背景:台灣南部的某一市鎮(饒富農村風味的古老街市)
E. 劇場佈置:
第一幕 第一場:三桂經營的藥房
第二場:清標家的後廳
第三場:三桂家的後廳
第二幕 第一場:三桂家的後廳
第二場:阿勇搬家後居住的陋室
第三場:阿勇搬家後居住的陋室
F. 演出程序:
 開幕序曲:呂泉生作曲和指揮的交響樂
 第一幕 第一場:演戲
 第一幕 第二場:演戲
 第一幕 第三場:呂泉生作曲和指揮的交響樂
 第二幕 第一場:演戲
 第二幕 第二場:演戲
 第二幕 第三場:演戲
【3】張文環先生與王井泉、林博秋、簡國賢、呂赫若、呂泉生等,臺灣文學、藝術界人士一百餘人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組「厚生演劇研究會」,倡導台灣文學及藝術並編有劇本「閹雞」、「高砂館」、「地熱」、「從山看街市的燈火」在台北市「永樂座」(及今之戲院)公演,轟動台灣藝文界極受好評。
【4】「閹雞」是以張文環中篇小說之內容編成劇本,敘述日治時期大正八年至十一年十一月,(西元1919年~西元1922年)期間,在他的生長地小梅(梅仔坑)為背景資料,描述當時農村風味的古老街市,所呈現的故事。

2021/6/23 11:05



 回頂部   前一個主題   下一個主題

 [無發表權] 請登錄或者註冊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文。
不可回復。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可以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文。

[高級搜索]


本站資訊

管理員
admin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