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搜尋

線上使用者

26人線上 (23人在瀏覽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26

更多…
   查看所有文章

 到底部   前一個主題   下一個主題

« 1 ... 3 4 5 (6) 7 8 »


漢台語瑰寶奇葩 沈富進(彙音寶鑑)與林國重(台語字典)   簡茂興 撰述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漢台語瑰寶奇葩

簡茂興 撰述


  昔時梅仔坑,地靈人傑出英賢。文明小城除了民風淳樸外,居民普遍極為好學,在名師指導下,修習漢文蔚成風氣。要歸功於彙音寶鑑(作者沈富進)、台語字典(作者林國重)先後問世出版,為民眾「說文解字」,使民眾朗朗上口,這是其他地域人士所無法比擬的。
一、 彙音寶鑑
  沈富進,雲林古坑華山村人,聰穎睿智,具有非凡抱負,勤勞苦學自我精進,專研漢閩文字,自編自書「彙音寶鑑」問世,並免費教導推廣使用,啟發民智,厥功至偉。
  沈富進(1912~1973),其生平事蹟經子女傳述(沈伯陽,任國際航警局副局長,沈凌綾,師大畢業,古坑國中教師退休)。華山村民甚為感念,特將事蹟,鐫刻石碑,陳列華山遊樂區入口處,以廣流傳。
  沈富進,出生於華山龜仔頭農家,九歲喪母,父親續絃,弟妹相繼出世,生活清苦,小學只讀到四年級。小時幫人放牛,常處在墓地,利用時間看書。曾經遇到不解的「生字」,苦思而流淚,累了就在墓地就地而睡,一覺醒來竟然豁然貫通,當時在村裡就流傳他受教於鬼老師等。
  早年華山盛產手工造紙,13歲時已被練就成造紙師傅,每天站立在紙漿池邊工作十幾小時。因為好學,自己就在工作地點前方,設計一個可以攤開書本的架子,一邊撈紙一邊看書,晚上則點油燈照明。
  十八歲那年結婚,仍靠勞力為家計奔波。光復後才搬遷到梅山定居。他的最大心願,希望能有一本台語字典,可指引不識字的民眾方便自學,免除他當年面臨的困境。於是他學習羅馬拼字,康熙字典切音法,不眠不休以三年的時間編撰出「彙音寶鑑」一書,因長期伏案書寫,字典完成時,竟然已經駝背。民國43年,出版送審時遭禁。受此打擊,因而中風臥病數月,最後勝訴,才順利出版,身體也才漸復元。
  曾自學專研中醫,民國37年考取中醫執照,懸壺濟世。並致力於漢字與台語的推廣,在梅山、大林、古坑、斗南等地,免費開設「彙音字母」課程,民國42年轉業新聞記者,成立「文藝學社」將古代之15音重新修改,以閩音為原則。求能言而能知,知字而知音,其中「繫音法」用一定45字,讀者短期(15次)研習,即能流利使用,擺脫文盲,不用再求名師。
二、台語字典
  台語字典編著者林國重(1944~2004),出生於嘉義梅山半天村(現今永興村)殷寔農家。家中有七兄弟、四姊妹,排行第五,家居淳樸,生活和樂。
  林國重,天資聰穎,記性尤佳。梅山國小畢業後,考取斗六初中,民國49年以優異成績,保送就讀嘉義師範(普師),三年學習有成,畢業後,奉派梅山鄉瑞里國小任教,民國58年奉調梅山國小服務,以迄退休(民國93年)。從事教職凡四十餘年,奉獻教育,功在梅山,是功不唐捐,巍巍其德的良師,尤以將梅山國小歷史資料電腦建檔,厥功至偉。
  林國重,為人力求完美,做事堅持執著,化育學子無數。師生擁戴,社區肯定,澤被教育,民國92年榮獲總統召見嘉勉。富創造研究精神,熱心公益,談吐幽默風趣,出口成章,酒德豪爽。更是多才多藝棋琴書畫,皆臻美善。曾指導學生足球、手球,獲縣賽冠、亞軍。書法以瘦金體見稱,指導學生獲南部七縣市書法賽第三名。
  林國重於課餘專研「竹琴」之製作與彈奏,當時極為稀有,樂音琴韻,扣人心弦。指導學生樂團各地演出,轟動全省,慕名討教,不絕於途,授徒無數,真可謂竹琴彈奏聖手。
  林國重,琴棋書畫全能全方位,尤其特別熱衷,嘔心泣血,專研鄉土語言,不眠不休。以梅山昔賢人沈富進「彙音寶鑑」為主軸,費經十年,編著「台語字典」一書,終於民國87年問世。本字典佐以國語注音,方便查閱解讀。林國重對「台語字典」並不敝帚自珍,慨應各界邀請,到學校教學研究會講課,可說是其一生最引以為傲的大事。
  「台語字典」給中小學「母語教學」注入了一股熱流-¬¬推陳出新;普及台語字典—國語注音符號發音法。「台語字典」出版,立意極佳,易於檢索,亦頗多詼諧,在莞爾一笑之餘,使國、台語融合在一起。
  林國重「台語字典」的功用、特色是易學、易懂,只要懂得「國語注音符號」的學子及民眾,即可隨時進入「台語字典」的世界。茲將其編輯大意、使用方法,簡介如下:
1.大部根據沈富進「彙音寶鑑」內容改編而成。
2.註入作者獨見,自唐宋詩詞所載「台語正源」之詞句。
3.採用國語注音符號拼音法,使能迅速融會使用台語之讀法、寫法、用法。
4.收錄字彙不生澀,以常用、次常用字為主。
  「彙音寶鑑」、「台語字典」是鄉人在文學(字)上,極大的貢獻,出版問世,廣受大眾喜愛、收藏、運用。由於檢字方便,釋義易懂,字形、音、義、了然知解。這兩本瑰寶、奇葩,相信裨益良多而且久遠。

2021/6/17 11:14

admin 於 2021年06月22日 15:24:09
主題 | 討論區


享譽畫壇.名聞遐邇  畫梅大師───蔣青融    簡茂興 撰述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享譽畫壇.名聞遐邇  畫梅大師───蔣青融

簡茂興 撰述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梅花滿天下,愈冷愈開花;冰雪風雨都不怕,巍巍大中華」國人對梅花冰清玉潔,高風亮節;鐵骨冰心,堅忍情操的禮讚,加諸於一代畫梅宗師─蔣青融身上,是最貼切適合了。
  蔣青融(峨誠),湖南常德人,民國10年生,南京美專師範系畢業。民國38年隨政府來台,歷任淡水、神岡、小港、鳳山中學教師,民國53年慕梅花之名,前來梅山初中任教,就此定居梅之鄉,發揮長才,從事作畫,終生不離不棄。
  蔣青融,粗眉善目,雙耳垂肩,高䠷魁偉。身懷絕技,特具書畫、藝術風格。民國54年與蔣黃氏結縭生子宜廷,民國56年生女明秀,在梅山生活,公私兩便,清苦和樂。
  蔣青融,公餘各地尋梅,以為畫梅素材。綜觀山中梅,長古梅、盛梅、疏梅之特有情緻。投入墨梅、設色梅,躍然紙上。將梅性、梅情、梅姿、梅韻烙在畫作。蔣大師的畫梅,由寫生、寫實,更寫意、寫神,深得畫梅精髓。儼然成為「畫梅大師」而無愧,慕名求教者,不絕於途。
  蔣青融大師,畫梅一生,榮譽等身,其中較著者:民國59年,全省教師美展第一名;民國71年奉贈李登輝總統,作品「梅花」;民國77年呈作品「畫梅」陳列經國總統頭寮賓館;應邀參加漢城國際美展;民國84年,全國文藝季在梅山,現場揮毫「鐵骨冰心」一幀;民國88年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畫藝獎」等。
  蔣青融畫作,享譽畫壇,名聞遐邇。應邀各地舉辦個展、特展、聯展、義賣展……。從民國60年,台北市中山堂特展起,至民國99年,蔣氏90華誕書畫傳承教育精華展……,不下數十次。蔣青融的畫作、畫冊、回憶錄、專文等,同好後進競相觀覽學習,啟益畫界,流傳良多,直至永遠。
  蔣青融在梅山尋覓幽靜地點,做為¬「畫室」,旨在窗明几淨,作畫不受干擾,可以潛心揮毫,其中以「晚晴山莊(庒)」為大師最愛,寓意人生漸入佳境。退休之後,大型畫作,陸續出爐,精心滿意的佳作,也多了起來。茲將「畫室記趣」,提供分享。蔣大師一子一女和鄰居小朋友,常是其作畫時的好「幫手」,稚齡毛毛頭也樂於擔任「畫僮」。蔣大師正襟危坐,面對重疊多張宣紙,拿起如椽之筆,沾墨沾水,在紙上揮灑,重力快移,構成一團濃淡不一的「墨暈」。此時蔣師吆喝畫僮,每各提宣紙一端,小心翼翼往上掀起,同心協力,移動於屋角平整放下,一張又一張,一次又一次,總算大功告成。忙了又忙,終獲文具等贈品,畫童們高興得不得了。
  蔣大師從「潑墨」中選出自己意向的「粗幹」,作為粗坯,再繼續構圖作畫,筆鋒蒼勁有力,氣勢恢宏。渲染快掃,畫出紙外,偶水墨噴到畫僮臉上,戲說「畫龍點睛」。如此展現「畫外有畫」的磅礡氣勢。畫作最後是「點梅」,忽上下,忽左右;枝影花,花影枝;大小梅花,含苞者、怒放者;單瓣、複瓣者參差其間,一氣呵成。再加上絕妙的題詞和用印,大作告成,令人嘆為觀止。
  蔣青融大師,畫作不藏私,學棣滿天下。數不盡的義賣作品,將所得捐贈(助)梅山文教基金會建館、嘉義市文化中心、梅山國中,餽贈作品給各界收藏。並回饋大陸鄉里建好學校,造福子孫,不一而足。畫梅大師──蔣青融,畫作不計其數,流傳至廣;畫風獨特,不斷傳承……真值得各界欽敬、懷念。

2021/6/17 11:02
主題 | 討論區


山產加工,特色行銷——梅仔坑特有的產業    簡茂興撰述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山產加工,特色行銷——梅仔坑特有的產業

簡茂興撰述

一、前言
二、山產及加工,產業大宗
(一)、木材
(二)、造紙(粗紙 金銀紙為主)
(三)、製筍(筍罐 筍桶 筍乾 筍尾)
(四)、竹皮及加工
(五)、檳榔(菁仔)及加工
(六)、其他食品加工
三、運輸業,貨暢其流
四、餐飲、旅遊業,帶動繁華
五、醫療群,守護梅仔坑
六、結語



一、前言
  「雲蒸霞蔚,阿里山山巔;民康物富,梅仔坑平原。」諸羅文人張李德和賞梅詩,云「從古梅坑月霽傳,今朝大放自由天。三千三百六十樹,老幹嶙峋品格奇。遍嶺玲瓏相似海,孤山高潔繫人思。」「梅坑月霽」名列諸羅八景,記述「月滿梅坑分外明的風情」疏影暗香的梅仔山景觀。頓使梅仔坑紅極一時,至今仍然遊客不絕。

二、山產及加工,產業大宗
  梅仔坑是山間小城,山產是經濟命脈,加工的附加價值大,是產銷特色,是繁榮所繫。
(一)、木材:
  資本雄厚,集散場地大。經營者有:陳良大、曾登、陳良用、蔡榮玉、蔡榮章、陳良緘等大商賈。製材所,有附加價值,鋸木、裁材、材積不少。外銷製作家俱,零碎木材,也有製作板模或訂製木箱。製材所,有協榮(張日柱)、鼎元(李長慶)、松德(王振盛)等。僱工不少,貨運開銷龐大。
(二)、造紙(粗紙、金銀紙為主):
  梅山竹林遍地,除了生產竹筍、竹皮可日常食用,或加工外銷。其中竹子,可作造紙材料,附加價值很大,製作粗紙、金銀紙。手續步驟繁瑣,需要有很多勞工、人力,正足以作正業或副業,維持家庭生計,養活不少鄉民。
  從事製紙的業者有:黃長權、黃長凱兄弟;郭專、郭頂兄弟;郭富、郭進兄弟;陳茂松;洪通順……等人。
1、前置作業:砍伐竹子,截尺寸成綑→在石灰池浸泡成腐竹→將腐竹截斷,再以獸力拉動大石輪碾碎(或以幫浦帶動石輪)→碾成竹屑,再以腳力踹磨(加點水)成細末。
2、造紙作業(紙寮):
細末放入紙寮大水槽→以人力或機具攪動、搖勻,成極細紙漿→以特製簾片上架→潛入水中,搖晃,輕取紙漿,均勻附在紙簾上→簾上整片濕紙漿,以技巧式「印紙」至板上→反覆黏積,至半人高→整片壓水,成微濕大方塊。
3、開紙、曬紙:
人工開紙(女工) 一張一張趯開(事先開個紙嘴),成間歇狀→六張一組,輕放在細帚(工具)上,析出→ 成叠濕紙。再運搬至空地→經陽光曝曬→再一張張撕開,百張成一刀,六刀成一綑→成品販售。
(註:昔時造紙,費工費時,人力難求,又受天候影響,產量有限。後來改用機器代替人力,製造,乾燥,一氣呵成,量多又整齊美觀。)
(三)、製筍(筍罐、筍桶、筍干、筍尾):
  1、筍桶(罐):
  雨後春筍,新鮮脆嫩,讓鄉民嘗鮮。另挖青筍、砍長筍送製筍工廠,火煱高壓煮熟,稍冷卻,即人工剝筍(工人挨熱,技術純熟),削製成型,整隻裝桶,再蒸,待銷國內外。當時經營筍工廠(筍灶)的業者有林茂欽、黃慶成、王游梅聰、梅埕兄弟,鈺美珍(鍾崑能)等。
  2、筍干、筍尾、筍茸加工:
  作業程序繁瑣:將半潤濕的熟筍、筍尾、筍茸送至加工廠,工場設有大型竹篾圈仔,大型塑膠筒,逐一放入,逐一加重塩醃製。經一段時間,開封取出,請工人人手加工,析成條狀、薄片、 剪成塊狀,做成筍乾、筍尾及浸漬酸筍片、筍茸,不一而足。食品內銷,並以外銷日本為大宗。
這類型的加工廠(場)最多:信易(葉育鐘)、瑞成(吳耿燦)、陳善嘉與陳茂雄兄弟、謝玉慶與謝玉陶兄弟、劉奮智與劉奮敏兄弟、簡枝青、簡炮、王三江……等。
  當時剖筍干等,注入甚多人工,形成一般家小的副業,養活不少人口。工作過程,兩隻異味(酸臭)的手,怎樣洗也洗不清,微薄收入,賺取家用。成年刻苦浸漬在酸臭環境下,工作極其辛勞。
(四)、竹皮及加工
  1、採集,撿選竹皮
  到竹林採檢竹皮,有桂竹、轎篙竹、孟宗竹,撿掉落在地上的竹皮。在竹林裏穿梭甚為危險,常受蛇隻、蜂群的襲擊。亦可摘折麻竹的葉子或刺竹的外殼等,經揀選大小、長短,分類處理,再曬乾備用。
  2、剝竹皮仔
  先釘製「專用木馬」備用。工人坐椅與木馬同高。雙手用力在木馬上,將竹皮剝開,內皮翻出(光滑面)。雙手順著木馬鞍部,技巧性將全支竹皮剝開,再往兩側攤平,以雙腿夾緊,連續做此動作,層層相疊,一定的高度,再綁頭尾固定。
  3、竹皮加工
  剝竹皮是大多婦女的副業工作,佝僂的身子,挺不起來,實在煎熬受苦。剝好的竹皮,一捲一捲曬乾,為了美麗外觀,再經硫磺醺白,之後軋成綑狀,出貨內外銷,內銷大多包粽子或包食物用,外銷大多包裝,物品外表裝飾用。
  竹皮加工企業商也不少,簡其發、黃金源、李振、倪田岸、蔡麗水、李樹蘭、陳清金等。
(五)、檳榔(菁仔)及加工
  靠山吃山,檳榔好培植,又不費工,又有大量的嗜好人口,銷路不成問題。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嚐。爬樹採摘辛苦又危險,取而代之,「竹篙的割刀」不多時就可把一帆一帆的菁仔,割了下來。檳榔攤位佈滿街,形成「次文化」的發展。
  1、手摘檳榔、刀剪檳榔
  僱工為之,先前以手摘,現在改以用刀剪。工資以顆粒計價。工作採取責任制,一天半為一個作業流程(前天中到翌日晚上),可賺取不少生活費。
  2、品質分類,配運南北各路
  一般可區分紅肉、白肉、特白,或粗絲、軟絲的。價格較好是慢生,軟絲、特白最為人喜愛。因嚼檳榔有碍觀瞻,又會致病,不宜推廣,經銷商有楊壬昌、楊秋德、林建宏、林永期、簡國琳、潘世章……等。
(六)、其他食品加工
  榨麻油(吳春喜、劉寧銘),碾米(劉德旺、蕭珠慶、吳新章),煙焙(劉朝和、吳新章),梅漬(公園牌、梅樹牌),蕗蕎(誠松泰)等……,可稱得上特產。
三、運輸業,貨暢其流
(一)山區產業貨運
  主要是山產、木材、竹林的運輸,貨車盤旋山壁山谷中,驚險萬分,猶如「山龍」穿梭,出生入死。確鞏固了山區經濟的基礎及運輸的活絡。貨運經營有:余修、何老鐘、翁春風、翁德旺等,真是勞苦功高。
(二)、對外運輸
  外地來的廠商採購後,直接以卡貨車配運。當時有囯運送店(王順欽)、永成貨運(蔡永成、余海渠)以及新竹貨運(林永露),接駁大林火車站或南北各地。
(三)、牛車運輸:
  由梅北中庒人士組成,專做梅山大林火車站接送。有呂海成、黃木火、謝學等人經營,雖是牛步,卻須臾來往,功不可沒。
(四)、販夫走卒運送:
  採購後以人力踩腳踏車,多為「伍聯」雙虎骨,再多貨物也負載。經旱溪爬「吃水井仔」崎(20%陡坡),更是勞累,有時也會僱童工幫忙,工資5角。販仔,也有擠公車配送,狀況時而發生,真是驚險。
四、餐飲、旅遊業,帶動繁華
  梅仔坑柑橘、香蕉、粗紙、筍干、竹皮、果菜,產銷熱絡,引來外地批發商人,販仔。前天即來梅山住宿,小憩。因此餐飲、觀光、娛樂業,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霓虹閃爍,鶯燕群集,十分熱鬧繁華景象。
  1、旅館(俗稱販仔間):計有英林、國榮、安里、金谷、銀都、白宮、芳梅、梅喜諸旅社。
  2、茶室有小西湖、鳳仙、真花園、白蘭等。酒家有梅山酒家、樂仙閣,宛如雲嘉小北投。
  3、風味小吃:阿井(郭芳建)三原魚麵、真小本(錦魯麵)、文修仔(魯熟肉)、萬春(臭豆腐)、建廷(鱔魚麵)、簡水慶(豆花)。當時總舖師:葉金山(金山樓)、肉丸明(詹天明)、水柱子(林水柱)、18番(郭義振)、邱水圳、吳東富等,遠近馳名。
  4、風景名勝:梅山公園、玉虛宮、禪林寺、天主教堂、梅山戲院,使你流連忘返。
五、醫療群,守護梅仔坑
  小小梅仔坑,居然有這麼龐大的醫療群。邱欽漢(如松、邱仙仔)、林德進(廟埕內)、江克琳(濟陽醫院,市仔邊)、蔡玉邦(中山路)、吳夫卿(圓環)、王盈堂(車路腳)。中醫曾時全(市仔口)、沈富進(市仔底)、許文再(北興街)、鄭永光(市場內)、楊德漿(市仔頭)、羅伯卿(真咸慢)等。助產士:李玉笙(市仔口)、高麗華(車頭腳)、陳愛(圓環),另有一位「先生媽」(劉奮智夫人,中正路)傳奇人物,如幼兒驚風晃神,口腔抹藥,化險為夷,傳為佳話。

六、結語
  故鄉梅仔坑,歷歷情懷如數家珍,彌足珍貴,大小往事,娓娓道來,令人回味。梅仔坑是個好所在,物阜民康,謀生無碍,台灣錢淹腳目,到處笑開懷。
  梅坑子民,民風淳樸,樸質勤寔。梅放梅花一支獨秀,山紫紫氣萬卉具榮,小而美小而巧的山城。清苦中帶富裕,純樸裡生繁榮。
梅坑小城故事多,先滿喜和樂,人生真善美這裡都包括,竭誠歡迎大家來作客,必定有良好的收穫。



2021/6/17 10:39
主題 | 討論區


謙謙君子 學思泰斗—簡茂發鄉親    簡茂興 撰述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謙謙君子 學思泰斗—簡茂發鄉親

簡茂興 撰述

  梅山文教基金會曾致簡茂發鄉親「感謝狀」中載述:學者風範,溫文儒雅;博學廣識,政通人和;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可謂梅山之光,絕無僅有。簡茂發鄉親關懷家鄉事,與旅北賴俊憲會長等,帶動贊助為梅山文教基金會成立及承辦活動,無盡付出,功在梅山。又云:貢獻教育專業,推展「山茶花」計畫,照顧弱勢學子。諸等德澤彰顯簡茂發鄉親為學做人,辦學處事的哲理及實踐,樹立學不厭,教不倦的教育風格與典型,真是梅山人的標竿。
  簡茂發(1941~2015)出身嘉義梅山,秉性孝雙親,悌幼弟,愛妻小,友親朋,善同仁,嚴教子,衛正道……待人謙和有禮,處事有為有守;作育英才,奉獻教界,可謂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
  童年家境清寒,憑藉勤儉自律,努力向學。民國42年梅山國校畢業受縣長獎;民國42~48就讀省嘉中,初、高中部;民國48年以第一名考入師大教育系;民國52年以第一名師大畢業;民國58年公費留學榜首;民國62年獲美國北柯大學教育博士;民國62年歸國任師大教心系,教研所副教授、教授;民國70年師大教研所所長;民國76年台中師專校長;民國85年師大副校長;民國88年師大校長;迨至民國93年,大考中心主任止。在職期間,亦擔任學術團體、佛教社團等要職。學歷、經歷完整,是學界的泰斗。
簡茂發鄉親,熠熠一生。求學時代屢占鰲頭;勵學,快速取得博士學位;以績效擢升單位主管、學校校長。諸多榮銜不是憑空垂手可得,而是靠個人優秀的修為及善友的鼎助有以致之。簡茂發鄉親出身鄉村,父親簡清土,古樸質實,母親簡林線賢淑達禮。兄弟三人受優良家風薰陶,大哥牽引小弟,孜孜力學,均一生奉獻教育,簡家可謂書香門第,教育世家。謹略述簡茂發鄉親少為人知的歷歷往事如下:
一、兒時記趣,彌足珍貴
  兄弟皆是觀世音契子,敬神尊人。生性純厚,曾哭請母親,為被大雞啄傷的小雞解危。為弟開釋「門對千篙竹,家藏萬貫書」的真義。在國小用鉛筆寫字,常用力過猛,筆芯屢斷,父母戲稱「入木三分」。字跡從不潦草,字體娟秀,自我調侃是自家品牌的「簡體字」。
二、座右銘「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讀國小時,在家寫家課,對弟弟金剛怒目以鎮懾,對同窗好友菩薩低眉以懷柔。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手稿常寫「誠信忠恕」,對肩挑、藍領者不計較,對學校職工特別照顧,對晚輩、學生盡力提攜,仁心宅厚,做事溫馨。
三、愛書藏書雅癖,喜逛二手書店
  家中藏書三萬冊,常逛書店、舊書攤,樂此不疲。特具讀書人的氣概「家裡再窮,也要買書;時間再少,也要讀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友情再淺,也要送書。」以書為友,坐擁書城不亦樂乎!經常捐書給學校、慈善基構。窩在舊書堆裏,自得其樂,也是他的最愛。
四、潛研佛學,弘法利生
  佛心種性,在家居士,法號「傳儒」。常稱「南無釋迦牟尼佛」;早晚課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禮尊「金剛經」;並力行「六度」修持。常云並自勵「以善法扶助自心,以法水潤澤自心」。擔任「慧炬佛學會」理事長,更不遺餘力。護法護教,弘揚佛法,深深體認有佛法就有辦法。
五、事親至孝,夫妻恩愛,庭訓可風
  寓居台北,公司再忙,亦常回家省親,甘旨無缺,曲意承歡。出國留學期間,不花老家一毛錢。夫妻恩愛逾恒,疊疊家書,深情流露,家後歐女士忙裏忙外,勤儉持家,有條不紊。教子有義,方名俱揚。「堂正做人,寔在做事」是可風的庭訓。
  綜觀簡茂發鄉親一生,自奉儉樸,無華侈之好。處世,嚴謹合度;為學,心無旁騖;辦校,公忠體國;治家,鉅細靡遺……真是幾近完人,無人能比。

2021/6/17 10:27
主題 | 討論區


產業蓬勃,熱鬧樂活––––梅仔坑繁華的街市    簡茂興撰述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產業蓬勃,熱鬧樂活––––梅仔坑繁華的街市

簡茂興撰述107.11.14

一、 前言
二、 梅仔坑地名番號今昔對照
(一)由北而南
(二)由東而西
三、 熱鬧樂活的街市
(一)日常百貨供應所需
(二)零售市場包羅萬象
1、洋品、百貨 布疋 衣服店鋪
2、飲食攤 蔬菜 魚肉
3、中山路周邊市場
4、北興 東賢接周邊商場
5、路邊擺攤
6、南市(第三零售市場)
四、 景氣蓬勃的貿易中心
果菜市場、包裝場(貿易中心)
五、 結語


一、前言
  「雲蒸霞蔚,阿里山山巔;民康物富,梅仔坑平原。」諸羅文人張李德和賞梅詩,云「從古梅坑月霽傳,今朝大放自由天。三千三百六十樹,老幹嶙峋品格奇。遍嶺玲瓏相似海,孤山高潔繫人思。」「梅坑月霽」名列諸羅八景,記述「月滿梅坑分外明的風情」疏影暗香的梅仔山景觀。頓使梅仔坑紅極一時,至今仍然遊客不絕。

二、梅仔坑地名番號,今昔對照
  先昔「梅仔坑」化身「小梅」,戰後統稱「梅山」。幅員廣闊,分屬梅東、梅南、梅北三村落,是一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開展的畚箕型盆地。
(一)由北而南
1、樹林仔:興中路盡頭,青山綠水,與古坑鄉接壤。
2、靶場:現梅中地址,原陸軍迫擊砲訓練地。
3、上田洋仔:興中路上下一帶,一片稻花翻浪。
4、三階:舊式木屋三樓,最突出建築,位興中、新興路交接處。
5、四孔:造誠號旁,供民生用水,挑夫二人四洞,接水方便。
6、菜市仔: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民生物資應有盡有。
7、車路腳:南榮街,是糖廠五分輕便車到達的末端。
8、豬灶溪仔:國花新城旁的小溪,曾設毛豬屠宰場。
9、梅仔山:即梅山公園,梅花遍野,吸引遊客。
(二)由東而西:
1、羨仔鞍:第一公墓旁,山形如馬鞍,因種二大芒果樹得名。
2、初中:國中舊址,戲稱梅西村、夜總會。
3、六角坑仔:中學路東,地層不穩,會滑山。
4、天主教堂:哥德式建築,富麗堂皇,是朝聖地。
5、巖仔:禪林寺,主祀佛祖觀音,幽靜梵唱,爬階健身。
6、中山堂:梅山戲院,前有圓環、停車廣場,今文化藝術村。
7、國校:梅山國小,成立於1907年,中心學校。
8、役場:舊公所廳舍,舊台西車站,在山明街口。
9、大廟埕:梅山信仰中心,主祀帝爺,是武當分鎮。
10、市仔口:繁華市中心。市仔尾:公車梅北站。
11、公館園:中山路275巷以南,中庄以東,是翁裕公行館下榻處。
12、下田洋仔:公所一帶稻田。
13、六崁:新興路尾,三三相對六塊厝。
14、中庄:中山路361巷。
15、車頭:華山路底,糖廠五分車梅山站。
16、大園:今陽明山莊。
17、獅頭崙(巃):環南路,福懋加油站附近,尾庄的水源。
18、尾庒:市街之尾閣,正式名稱為三美庄。
19、橫山屏:當地有玉虛宮護衛廟,名「鎮安宮」,早期梅山出入口屏障。

三、熱鬧樂活的街市
  梅仔坑是個小山城,田野鄉居,純樸恬靜。農林為生,產業以日用百貨,山產及加工、果菜批發零售,運輸貿易,旅遊觀光為大宗,也是帶動熱鬧繁華的主因。
(一)日常百貨,供應所需:
  農民居家農產品,以肩挑至市集販售,換取日常用品。一天數趟,來回奔波。市場招牌金字號,首推水底寮林姓家族企業,俗稱「卿、鵝、葉、車、輦、返)六兄弟。意謂:營業總匯,如同車輪轉動,財源滾滾。自訂出入貨記帳,各取所需。
以下列商行為代表:
1、新合成日用百貨(林鵝)。
2、大同工場、山產行(林廷輦)。
3、通行五金行(林廷返)等。
其中以林鵝、林廷輦經營最為出色,為民服務更佳。
(二)零售市場,包羅萬象:
  零售市場,俗稱菜市仔,包羅萬象,是梅山人採購日常食用品的重要場所,鄉公所設有市場管理(兼收市稅)。車水馬龍,人頭鑽動,萬商雲集,林林總總像萬花筒。全天候商業貿易,經濟機能很大,惜於民國64年的一場大火中泰半燒毀。茲將火災前舊市場敘說一下。
  1、洋品百貨、布疋衣服店鋪:
隔間雖不大,但櫛比在一起。價格公道,童叟無欺。從入口起依序:
(1)胡義隆(崁瓦)。
(2)江木川(榮興)。
(3)陳得恩。
(4)簡清土(永興)。
(5)沈清恭。
(6)李振露。
(7)簡文學(西藥)。
(8)郭義獅。
(9)林只。
(10)蔡能聰。
(11)許火木(阿毛)。
(12)林溪海(漁貨)……等十餘家。
  2、飲食攤、菜蔬、魚肉:
市聲鼎沸,雜亂中有序。小吃令人垂涎,口齒留香。從入口其依序:
(1)胡連財(醬菜)。
⑵林新在(杏仁茶) 。
⑶胡南生(鐵器) 。
⑷魚丸順。
⑸倪全壽(冰果室) 。
⑹張春成(製魚丸) 。
⑺陳強(粵東餐館) 。
⑻豆干騫。
⑼簡金玲(豆腐)。
⑽吳得(豆腐板) 。
(11)檳榔桌仔憨(陳老太太) 。
(12)鄭碧源(肉包) 。
(13)羊肉春。
(14)明和麵。
(15)邱永圳(18番滷肉飯 下水湯)。
(16)賣菜:
①李俊乾。
②林耳聰。
③賣菜雲。
(17)賣魚:
①謝得鳳。
②善龍。
③扒耳仔。
(18)點心攤:
①葉金山、葉金城(切仔麵、米苔目)。
②水柱仔(麵攤)。
③春火(粿)。
④檳榔菸(林茂己)。
⑤星(甘蔗)。
⑥劉坤業(黏踢)。
(19)豬砧:人高馬大,豬刀霍霍、下刀俐落。
①簡丙辛(粗皮)。
②陳長春。
③朱萬亮。
④詹育。
⑤江水木。
⑥林添丁。
⑦許阿海。
⑧阿泉……等。
上述飲食攤中以葉金山的金山樓「魚翅羹」最為知名,轟動全台。
  3、中山路周邊商場
店鋪林立,熱鬧非凡,圍繞菜市仔邊前,猶如一條彩色明珠。
(1)洽榮(李金記)。
(2)集成(黃長權) 。
(3)村榮(江介村) 。
(4)王進治。
(5)宏記(江克辛) 。
(6)洋品(李玉崑) 。
(7)濟陽醫院(江克琳) 。
(8)理髮(吳吉男) 。
(9)雙美(李裕豐) 。
(10)明正堂(張春木) 。
(11)新玉香(張春重) 。
(12)德春堂(徐樹錚) 。
(13)○王運送(王順欽) 。
(14)長興行(陳長鑌) 。
(15)洗衣店(鍾汝祥) 。
(16)中藥房(鍾汝煌、鍾英峰、楊順謙) 。
(17)早安農藥(吳篤仁) 。
(18)五金(莊豐柏) 。
(19)西裝社(趙彥春、趙彥仁) 。
(20)裕生中醫(曾時全)……等。
4、北興街、東賢接周邊商場
  由入口依序左:
(1)梅光電器(林延祺)。
(2)筍乾(謝玉陶)。
(3)神明衫(高允煥)。
(4)振安堂中醫(許文再、許學聰父子)。
(5)通成(林廷返)。
(6)南通米店(簡金全)。
(7)車皮鞋(盧顯璧)。
(8)七海電器(沈正雄)。
(9)明忠(鐘錶)。
(10)筍乾(劉奮智)。
由入口依序右:
(1)飲食攤(劉金童);(阿波仔)。
(2)正興(陳淑華)。
(3)理髮(林北燦)。
(4)布店(陳燦煌)。
(5)皮鞋(劉錢)。
(6)永安中醫(鄭永光)。
(7)西藥房(陳良彬、吳茂榮、科有游、有順)。
(8)中藥房(程清波)。
(9)「賣布煌」陳燦煌:擅長台語流行曲歌創作,作品中以「懷念的流星」最為出色、知名。
(10)市仔後:梅香珍(張春棟)。
(11)電器(鄭啟明)。
(12)益元中醫(沈富進)。
(13)大同商行(邱簡頂)。
(14)梅榮(李琴)。
(15)中藥房(李清義)。
(16)造誠號(陳慶堂)……等。
其中沈富進將字彙與十五音合綴,編著「彙音寶鑑」轟動一時,學之者眾。是台語文字化的重要字典。
5、路邊擺攤
  鄉民務農,純樸勤勞。日未出即作,日既落又不息。挑山產來市街販售,換取民生日用品,多以肩挑為主。大多來自淺山各村落,也有來自古坑、大林、竹崎。
路邊攤大多在菜市場周圍,中山路大廟旁及南市附近。自耕蔬菜、竹筍、瓜果、地瓜,新鮮便宜,獲得不少市街住戶採購。
6、南市(第二零售市場)
  位於中山堂、梅山公園旁,大多作遊客生意。營業亦有季節性,大多以飲食小吃,梅山特產為主:
(1)四味(李媽鎮)。
(2)臭豆腐(萬春)。
(3)豬砧(林水樹、詹水來、林水金、朱永字)多家。
(4)茶葉(陳祥)。
(5)蜜餞(新味珍)等,零星蔬菜小賣亦不少。
四、景氣蓬勃的貿易中心:果菜市場、包裝場
  貿易效能最大,成立於民國55年,是鄉公所公共造產。位於公園路以東大空地(今太平雲梯接駁廣場)。由鄉公所團隊經營,值得信賴。是椪橋柑、香蕉、鳳梨、龍眼、生薑、蔥蒜、芋頭、地瓜的集散市場,一日二市,上午3、4時即開始營業,青果菜蔬紛擁而至,貨源不絕可供外商選擇。名聲大噪,成為商業交易中心。
果菜批發,不斷擴充,成為嘉南地區山產總匯。原有市場不敷使用,另設包裝場(今梅山鄉托),分級包裝,並做香蕉配銷。因需求量甚多,又增雙溪包裝場,可見當時貿易鼎盛,也帶動了梅仔坑餐飲、旅遊業的連鎖發展,運輸業也跟著貨暢其流。
五、結語
  故鄉梅仔坑,歷歷情懷如數家珍,彌足珍貴,大小往事,娓娓道來,令人回味。梅仔坑是個好所在,物阜民康,謀生無碍,台灣錢淹腳目,到處笑開懷。
梅坑子民,民風淳樸,樸質勤寔。梅放梅花一支獨秀,山紫紫氣萬卉具榮,小而美小而巧的山城。清苦中帶富裕,純樸裡生繁榮。
梅坑小城故事多,先滿喜和樂,人生真善美這裡都包括,竭誠歡迎大家來作客,必定有良好的收穫。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7 10:04
主題 | 討論區


記遊詩二十一首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浙南-溫州、雁蕩山、天台山、橫店、縉雲、楠溪江8日(2019年4月23日~30日)
    
記遊詩二十一首
  
          
簡茂興 撰作

一、雁蕩三絕
東南一山秋雁宿,
山蒼雁蕩水不除。
地質奇特流紋岩,
一瀉千里龍湫瀑。
靈岩天柱頂峰霞,
隔空涉險採藥家。
靈峯氣勢無可抑,
晚賞更比早遊佳。

二、國清寺
寺成國清寓意深,
開啟天台祖本庭。
中國寺院居四絕,
雙澗廻瀾氣勢靈。
孟宗打傘示歡喜,
寒山拾得傳哲理。
隋梅千年今猶旺,
杜鵑櫻花總相宜。

三、瓊台仙谷
壯闊浮雕瓊台記,
懸空廊下飛瀑曳。
白鵝泛波應無事,
心曠神怡不為奇。
仙湖廻欄幾曲旋,
通玄石碑可傳天。
望峰息心滌世慮,
窺谷忘返舒心田。

四、濟公故居
濟公世居于赭溪,
世代為官得佛理。
飛來峰事挽災難,
古井運木濟鄰里。
手執破扇懷慈悲,
足踏芒鞋除奸邪。
說道非道行有道,
似顛無顛神不顛。

五、五泄風景區
一水五折喚五泄,
電瓶車駛銀杏徑。
唐代古剎好坐落,
水天一碧畫舫景。
五洩風光鏡湖秀,
石階彩繪瀑布留。
雲裏人家醴泉處,
霧中茶香結益友。

六、西施殿‧名媛館
西施浣沙名苧蘿,
沉魚落雁蓮步緩。
一破夫差終不悔,
千古美名萬世傳。
和番負重王昭君,
隆基溫存楊貴妃。
誓破卓布貂蟬氏,
巾幗不讓鬚眉威。

七、秦王宮
城樓高聳望無際,
再見影視尋秦記。
四海歸一秦王宮,
元夢春賞天下齊。
戰車炮台不暇給,
臨時演員無數計。
壯闊磅礡銅獸壯,
千層台階蜂擁擠。


八、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繪上河圖,
汴梁一夢今再出。
陌頭楊柳綠煙絲,
野店桃花紅粉姿。
御街巷弄百業爭,
不絕充耳吆喝聲。
市井繁華潮鼎沸,
勞苦奔波資有生。

九、橫店影視城
綠草如茵垂花藤,
高空氣球緩曳升。
婚紗倩影十來對,
美景麗姿頻頻生。
港穗市況飛來此,
號稱東方好萊塢。
本土熱鬧樣樣具,
精緻舶來真不輸。

十、古堰魚鄉
湮雨浸山白鷺飛,
松蔭碧水映清暉。
古埠舢板乘風去,
風眠水枕隱江歸。
樟蒼樟健格子窗,
雕梁畫棟是我家。
木言木語淳民俗,
輕鬆下網滿魚蝦。

十一、縉雲仙都
鄉間縉雲是仙都,
風情綠道公車駛。
仙人薈萃毓靈氣,
小赤壁岩似大肚。
仙堤巧遇史豔文,
鼎湖峯似拔地笋。
漫步朱潭尋野味,
柳條倒影搖曳春。

十二、麗水博物館、老街
坐落麗水博物館,
自然生態聚寶盆。
飛禽走獸箝名錄,
恐龍老虎聲勢真。
括風甌韻記文化,
人文之光多賢哲。
麗水老街在溫州,
午後出擊少人籌。

十三、楠溪江風景
楠溪泛舟真新鮮,
竹筏追逐意翩翩。
青山綠水伴我行,
水面粼粼細石見。
欸乃撐篙船子苦,
回程電動稍可舒。
船伕烏黑人乾瘦,
歷盡滄桑劃臉膚。

十四、印象南塘
浙南水鄉塘河多,
橋拱映水媲蘇州。
印象南塘昌湖景,
美麗河道市客廳。
南塘龍巷博山館,
名人畫卷薈萃集。
河道疏濬挖淤泥,
置身悠遊總相宜。

十五、五馬步行街
溫州五馬風景線,
追風旗上宮燈颭。
櫛次鱗比步行街,
城市閱讀有導覽。
高樓橫連雙子星,
熱鬧行人過江鯽。
藝術圖騰馬和象,
徜徉其間心不戚。

十六 、江心嶼
甌江明珠江心嶼,
青山斜郭白水繞。
乘船上嶼日月塔,
芙蓉楊柳雨中飄。
中國詩島古航標,
浩然樓記兩詩人。
宋文信國正氣存,
江心寺畔濛雨煙。

十七、靈岩懸崖飛渡秀
拔天擎天天柱峯,
遙峙展旗夢幻中。
崖壁藥寶是石斛,
採擷萬難懸高空。
空中縹緲人影動,
雨中表演真危聳。
倒栽須臾快速晃,
屏息剎那過對峯。

十八、海豚表演秀
海洋劇場大爆滿,
海豚可愛智慧高。
頂球表演真不賴,
十內加法難不倒。
擺頭弄姿玩噱頭,
舞姿曼妙齊叫好。
嘟高主人快速繞,
耍得觀眾樂陶陶。

十九、暴雨山洪秀
暴雨山洪夢幻谷,
人山人海無虛席。
特技暖場封胃口,
屏息讀秒不濟急。
轟隆雷電瞬間至,
山洪暴雨如虎噬。
氣勢磅礡不可抑,
舞台汪洋變末日。

二十、浙南遊雜記(一)
博曼石坪兩光臨,
靈岩江心雙雨淋。
無限燒烤土豪宴,
開元問候吊飾馨。
行李四飛萬里回,
機場輪椅不敢違。
謝董慶生圖花獻,
草鞋換粥舞姿揮。

二十 一、浙南遊雜記(二)
夫婦姐妹好友聚,
十八連袂浙南遊。
行程緊湊皆達標,
美蘭領隊服務優。
湯姓導遊堪盡職,
酒店高級且舒適。
吳姓師傅技術穩,
三餐可口又飽食。

(本系列記遊詩純為旅遊後有感而發,信手之作,故未遵守嚴格之平仄格律要求,也許可以古體詩視之,盼識者莫怪。)

2021/6/17 9:44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11:32:15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11:32:53
主題 | 討論區


記遊詩十七首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體驗大地之美~~紐西蘭10日遊(2019/12/10~2019/12/19)

記遊詩十七首 簡茂興撰作
一、奧克蘭~天空之塔
高聳地標天空塔,圓形塔頂四面旋,帆船之都奧克蘭,騰雲睥睨若神仙
底樓亮樹聖誕迎,倏地竄升至高定,欲窮千里視野闊,透明玻璃心不寧
二、南極天地 海洋世界
南極天地探險異,海洋世界著稱奇,海中圓隧天地旋,魚群翻騰真綺麗
魟鯊大魚猙獰惡,水母珍魚嬌細柔,雄企抱蛋感情好,眾鵝展翅樂陶陶
三、哈比特屋 魔戒傳奇
美景如畫似桃源,瑪塔瑪塔哈比屯,旖旎山丘展勝境,樣版煙囪醺味文
羊腸小徑滿洞屋,山頂大樹假似真,世間百工樣樣具,高矮人物入鏡顯
四、政府花園 紅木森林
倚花偎草綠茵廣,戰士功高立牌坊,綠草藍天盡情照,倚盪衝冒心不慌
垃圾掩埋發神跡,聳天入雲紅木起,樹圍粗獷芬多精,徜徉幽林不想離
五、羅托魯阿 毛利文化
毛利文化台灣移,圖騰木舟作戰技,地熱泥漿間歇噴,鷸鴕國鳥叫聲奇
銀蕨珍奇國案優,戰士魁偉女士柔,邀請賓客舞台上,喝采滿場樂不休
六、羅拉魯瓦 傳統市場
火梨牽引逛農場,飽覽牧群心情昂,溫馴羊群狀可愛,飼料哄引摸臉龐
牧羊犬眼傳威嚇,群羊無策制約走,剪羊毛秀工夫讚,整張毛茸順可得
七、泰利峽谷 觀賞火車
普凱蘭基車站前,美麗造景留心田,泰利峽谷火車駛,澗谷懸空可嚇人
羅漢松來毛櫸樹,沿途小憩天地殊,樹木化石山頂露,年代遙遠汝應知
八、但尼丁~奧塔哥大學
巍峨黌舍奧塔哥,蘊育俊懋百五年,學校搖曳青春放,學子畢業校園翩
校區遼闊皆聖境,共享喜氣踅一番,政府斥資廣育才,國家福利全民沾
九、米佛峽灣~神奇灣
荷馬隧道手工鑿,皮奧塔希舟來到,雄偉瑰美米佛現,世八旗關翹指好
碧水藍帶郵輪踪,高聳入雲白頭峯,白練斯特海豹戲,壯闊波文甘霖沖
十、蜜月勝地~皇后鎮
蜜月避暑皇后鎮,湖光水色無可比,淹水砂包今猶在,市區碼頭人群集
天際纜車隨風起,登高望遠大朵頤,醉人夜景佐餐味,溫馨夢中泛梵漣漪
十一、庫克山~塔斯曼冰河
紐國屋脊庫克山,山麓歇宿隱士蘆,凜冽沍寒逞趨逐,塔斯曼湖強橫渡
冰山探索此僅有,遙望近觀觸摸留,夏蟲語冰開眼界,風雨難擋樂悠悠
十二、蒂卡波湖 善良牧羊人教堂
夢幻河湖蒂卡波,山藍水靛賽牛乳,牧羊教堂真肅穆,屏氣繞旋心境舒
擺款搔姿魯冰花,詩情畫意水連天,歡樂笑聲留倩影,心花怒放賽神仙
十三、基督城 撐篙船
雅芳河淺綠蔭拱,英國爵士俏船僮,逍遙自在來回繞,酷似台江紅樹欉
二八十六泛舟遊,臥躺麗姿倩影留,扶疏枝條垂水面,岸邊水鴨比人悠
十四、基督城 劫後復甦
綠色心臟植物園,花園徜徉心意翻,百年教堂毀一旦,震後重建復甦緩
極簡風貌紙教堂,信仰中心克難立,人民生息擺第一,昔日榮景再崛起
十五、遊踪拾穗
百年啤酒珍品嚐,鮑德溫揭陡峭壁,箭鎮古樸雨中行,高空彈跳險象生
羊駝家品奇異果,排餐淡菜龍蝦珍,螢火蟲洞味結緣,長途飛行煎熬暈
十六、歌詠紐西蘭
極難國度紐西蘭,南北兩島一樣好,風光綺麗美勝地,農林漁牧價值高
高所得來高稅收,人民福祉堪第一,循規蹈矩守秩序,細中慢活真切一
十七、禮讚大馨
大馨旅遊真溫馨,服務週到令人欽,賽門解說極詳盡,怡娟體貼快又勤
高貴得意找大馨,舟車食宿巧又好,旅遊業界當翹楚,賓至如歸享受高

2021/6/17 9:30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09:46:00
主題 | 討論區


簡茂興旅遊詩書法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7 8:48

admin 於 2021年06月24日 16:57:33
主題 | 討論區


簡茂興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簡茂興簡介及作品

籍貫:梅山鄉梅北村人
出生:民國32年
畢業:國立空中大學
任教:梅山國小、梅山國中國文教師、東石國中校長、梅山國中校長
經歷:曾獲縣賽中小學教師作文、書法第一名,二次獲台灣區國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一名、寫字第三名。課餘鑽研文學、藝術,平時為文習作、書法修心、以文會友,常以「心經」贈送有緣人。
平日喜好研究燈謎,為梅山文教基金會與玉虛宮合辦之元宵燈謎晚會命題老師。
現為梅山文教基金會董事。
-----------------
簡茂興校長個人小檔案(任教職共46.5年)
學經歷:
一.民國32年生,世居嘉義梅山,在家排行老二。
二.民國38年就讀梅山國小,民國44年畢業。
三.
  民國47年省立嘉中初中部畢業。
  民國50年嘉義師範畢業。
  民國57-60年修畢師專暑期部。
  民國60年通過中學教師檢定考試。
  民國75-83年空中大學畢業(人文、社會科)。
  民國77年通過國中主任甄試。
  民國86-86年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學分班。
四.民國50-61年任梅圳國小、梅山國小教師。
  民國61-86年任梅山國中教師、組長、主任。
  民國86-90年任東石鄉東榮國中校長。
五.民國90-97年任梅山國中校長屆齡退休。
六.任梅山文教基金會董事十餘年(自89年6月起至今)、曾任常務董事。
七.現任梅山鄉公所獨居老人志工隊隊長。

得獎記錄:
一.民國55年全國陸軍徵文比賽第一名。
二.民國56年榮獲第18屆國軍英雄政士。
三.民國59年全省第六屆國語文競賽,國小教師組作文第一名。
四.民國59年膺選救國團嘉義縣優秀青年。
五.民國63年全省第九屆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二名、寫字第三     名。
六.民國69年獲嘉義縣特殊優良教師。
七.民國69年膺選嘉義縣推行社會教育有功人員。
八.民國72年代表嘉縣參加台灣區國語文競賽,或國中教師組第一名。
九.民國87年膺選嘉義地區青溪模範家庭。
十.民國89年膺選梅山鄉模範父親。
十一.民國90年服務滿40年資深優良教師,獲總統表揚。
十二.民國95年獲校長領導卓越獎,國中組第一名。
十三.民國100年嘉義縣梅山鄉好人好事代表。
十四.民國102年嘉義縣關懷獨居老人志工隊評鑑優秀獎。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7 8:16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08:31:36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11:41:22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11:42:57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11:44:07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11:44:53
admin 於 2021年06月18日 16:06:15
admin 於 2021年06月18日 16:09:55
admin 於 2021年06月18日 16:31:32
主題 | 討論區


戀戀梅山–––老照片懷舊情    本會顧問 黃金財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戀戀梅山–––老照片懷舊情

本會顧問 黃金財

  人生苦短,藝術卻是永恒。英國著名文學家拉斯金嘗言:「藝術與科學的價值,在於對萬象的利益做全無私慾的奉獻和服務。」追求藝術的生命旅程是美好絢麗多彩多姿的。藝術的涵養帶給人們心靈最貼切的慰藉和激勵,從事藝術創作更能增加生活情趣,提昇性靈深度和廣度,進而充實思考內涵,因此尼采亦言:「藝術乃是生命偉大的誘惑和強烈的刺激。」在名揚古今中外的藝術精品裏,我們可以體會到藝術家們透過千錘百鍊的技巧,日積月累的經驗與創意,為世人留下最美最真的心血結晶,也為人類的文化資產傳承奠立了最札實的根基。
  幼年的時光雖然歡樂,但是特別的短暫。五歲時由充滿漁鄉之美的黑鮪魚故鄉屏東東港遷居嘉義,家境並不富裕,兄弟姐妹八人,家中的生活重擔全落在父親身上,為了維持生計,只能到林森路木材行拉板車運送木材,每天天一亮六、七點,直到晚上八、九點,為賺取一家生活所需。父親一直是影響我最大的關鍵人物,樂天知命,純樸自持,重身教而不尚言教,父親一直反對我從事藝術創作的行業,因為家境經濟能力不允許,加上看多了當年藝術家們坎坷多騫的命運和遭遇,在他的印象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一直到了我完成大專的學業,他仍未改初衷,因此,雖然有心從事藝術相關工作,當時卻只能利用課餘閒暇,聊以自娛,並培養藝文雅好。基於對繪畫濃厚的興趣,雖然客觀環境並不允許,但仍然一有空即拾起畫筆,或臨摹,或隨興所至,信手拈來,任意塗鴨,悠遊於藝術畫境之中,怡然自得,彷彿天地間一下子變得寬闊豁達了許多。
  民國62年服完兵役,考入台灣中油公司煉製研究所服務,公餘撥空投入畫作的鑽研,在此段期間,嘗試改習攝影的領域,由理論推廣及實際相互配合。由初學者到登堂入室,費盡心血,並多方獵取不同的題材,揣摩學習,並請教許多名家大師,厚植功力,因此作品屢獲國內各種大小比賽獎項,證明所下的苦心並沒有白費,也榮獲嘉義縣攝影學會碩學會士頭銜,當然,這只是一項額外的名譽而已,最重要的還是個人實力以及攝影眼的累積,否則將只是紮根於沙灘的城堡,將經不起外在的考驗。攝影之外,並配合文字詩詞向國內各大報章雜誌投稿進軍,藉以增廣思考空間及學養深度,歷經多年來的辛勤耕耘,成果雖談不上豐碩滿行囊,但亦足堪告慰。
  攝影素稱第八藝術,不僅成為現代人休憩的良伴,更是傳播知識,分享創意,傳承經驗,增添情誼最佳的媒介,雖從事攝影四十多年,一方面是個人的興趣所趨,一方面也為人生的歲月留下最美的見證。因此二○一五年十一月在梅山文教基金會的安排之下,特精挑細選提出有關梅山早期老照片(民國七十年代左右)在基金會三樓展出,大致以黑白為主,也為懷舊往昔在好山好水梅山生涯的點點滴滴鑄下珍貴的記憶。如同蘇軾的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如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生命逆旅往往只會留下驚鴻一瞥,無論輝煌或卑微,都如白駒過隙,陌上塵飛,短暫的一瞬即消失的無影無蹤。所以俗云:「生命歷程雖短,藝術卻是永恒。」只有浸淫在藝術的創作與收藏、欣賞,才能靜觀萬物,悠遊天地,悅己娛人,參贊化育,開拓生命的無盡境界。
  戀戀梅山––––梅山鄉老照片展拍攝背景略談
一、牽豬哥
  承蒙梅山文教基金會董事會熱誠邀約,精心提供四十二幅有關梅山鄉的老照片,題材涵蓋六、七○年代在地產業,農村景緻等,有些傳統行業幾乎已經不復存在,如「牽豬哥」,拍自梅山鄉深山區的瑞峰村。早期先民從梅山一路深入山區移墾,在瑞峰大坪發現了一大片平坦地形,加上水源日照充足,不僅適宜農耕,也種植高山茶、梅樹、檳榔等為主,住家多散居在梯田前,景色清幽秀麗,如詩如畫,自然產生許多傳統副業,其中牽豬哥即是。在民國五、六十年代,養豬往往為農村的家族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尤其是母豬生產時,更蔚為家中一大喜事,俗云:「有豕乃成家,有豬斯有財。」正是這個時代最寫實的映照。一大窩小豬,常常可以為貧困的家庭帶來了無窮的希望,看著白胖胖可愛的豬寶寶們一天天長大,主人都笑得合不攏嘴,對經濟生活有極大的裨益,也因此,牽豬哥這樣的特殊行業,在當年瞬間爆紅,也算是一項繽紛又有趣的現象。或許有人會以好奇或有色的眼光來打量,覺得選擇這門職業未免太不入流,「事實上,這純粹是服務業,為豬仔延續下一代,何嘗不是功德一樁。」至於時常映入眼簾的「限制級」鏡頭,其實是已司空見慣,稀鬆平常,不值得「少見多怪」。
  一般家庭絕大多數以飼養母養母豬為主,因為得以「生兒育女」出售賺取利潤,每當母豬發情時,其徵兆是屁股附近會有紅腫現象,而且情緖較不穩定,食慾減低,便需要通知牽豬哥去應召,對於尚未有生育經驗的母豬,常常須藉由趕豬哥的業主在旁輔助,「牽好扶正」,使配種工作順利完成,或許這也是「牽」豬哥一語的由來。想當年交通不發達,牽豬哥都靠走路,尤其偏僻的鄉下地區,在賺取一天的「應召」費用後,常披星戴月的趕路,踏著蹣跚的步履走向歸程,所以這是一項辛苦又耗費體力的行業,如今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農家養豬副業漸漸稀少,取而代之是養豬企業化、科技化,牽豬哥在鄉間自然逐漸式微,往昔的風光不再,而老一輩的執業人均已退居幕後,甚至早已改行轉業,舊時鄉間養豬戶么喝的熱鬧場景也已不復見了,而成為童年我們回憶中最感逗趣、讚嘆的一幕。有一句謎題請各位大哥大嫂們猜猜看,有獎品喔!「身穿一領黑袈裟,翻山越嶺去找妻,放種放到滿四界,無人認我做老爸。」其謎底即是「豬哥」,猜對了嗎?
二、土角厝
  土角厝,拍攝於過山村,本村位於梅山鄉西端,北接梅北村,東鄰梅南及永興村,過山聚落以林姓為主,其住屋多處為三合院風光以及土角厝等。早年農業社會時期,過山村民大多數的人會就地取材,以茅屋、竹屋、土角厝為主,其中土角厝就是用「土角」,也就是泥磚蓋的房子。泥磚可是早期民房的主要建材哦!由於當地紅土的黏性大,適宜製作泥磚,因此土角厝也成為當地早期的建築特色,五、六十年前,這裏的泥磚製造業更是盛極一時呢!雖然隨著紅磚、水泥等建材興起,泥磚製造業也日漸沒落,不過,過山社區至今仍保存有一間土角厝,更有二間竹管厝三合院,都是珍貴的先民文化資產。
  提到土角厝,要先從製泥磚開始說起,訪問過山村當地最有人緣的梅山文教基金會董事林忠柚老師,他說:「小時候曾隨阿爸製作泥磚,方法是要先把黏土加水,再混入粗糠、稻草稈、棕櫚鬚、茅草、鹽巴等材料,以加強泥磚的韌性,這樣一來,蓋好的土角厝就能防止龜裂,然後再用雙腳不斷踩踏泥漿,甚至要出動水牛幫忙踩,等到泥漿變得扎實、均勻,才能倒進方形木模裡,經陽光曬乾變硬後,就是一塊塊泥磚。」
  接著林董事又說:「住土角厝的好處還真不少,因為用泥磚堆砌的牆面很厚,所以房屋穩固,比較不怕地震,更可以省下不少建材的費用,加上泥土吸熱散熱比較慢,所以屋內冬暖夏涼。不過,土角厝有個弱點,那就是怕水,如果泥磚浸泡到水,黏土便會鬆軟而坍塌,因此有人建好土角厝後,會在牆面加糊一層泥巴和乾稻草,並抹上石灰,或是貼上一塊塊四方形陶土燒成的薄磚片,稱為『壁養』,它們都是用來保護房子,不受雨淋的措施方法。製作泥磚,建造土角厝可說是許多老一輩的共同經驗與記憶,從前住土角厝的日子,很令人懷念緬思,但現在鄉下許多土角厝,正面臨廢棄或毀懷、改建的命運,目前過山村唯一一間土角厝也漸漸傾毀,沒人居住,真是十分可惜。」
三、安靖竹編––龜甲笠
  安靖村位於梅山鄉中央部分淺山區最南端,北接半天村,東鄰太平村,南接竹崎鄉,村內包含南靖寮、樟普寮、詔安寮、錦湖腳、水井仔等五個聚落,除了百年古梅、安靖古道、茶花、吳朝熙書法家等人文觀光景點外,就屬大約民國五○年代以前的遮陽避雨的竹器用具––––龜甲笠最為為遠近馳名。龜甲笠是什麼呀!它和烏龜有關係嗎?不,它是一種農具。顧名思義,就是外型像龜殼的雨具,它又叫龜甲披篷、覆殼、背篷等等名稱。農業社會時代,由於沒有機器,農夫必須長時間在稻田中插秧或除草,因此,以前的人便就地取材,利用竹片與竹葉等材料,模仿烏龜的龜殼結構,編織龜甲笠這種遮陽、避雨的農具。雖然和現在的雨衣相比,龜甲笠還是比較笨重,也沒有彈性,又因為無法摺疊,不好攜帶,然而它非常實用,因為它的形狀、長度,是因應農夫彎腰插秧或鋤草的動作所設計,可以把身體完全罩住,所以農夫在田裏工作時,披上龜甲笠就能避免日曬、雨淋。此外,龜甲笠邊緣向外下垂的設計,使雨水能夠從左、右兩旁順勢流下,不會把身體弄溼,十分好用,難怪在早年龜甲笠成為農夫下田插秧除草的最佳農具呢!
  民國五○年代的龜甲笠的主要材料是桂竹,編製時,要先剝桂竹片,紮成內、外兩層竹篾網,並在中間舖上竹葉,再夾上一層油紙,這樣編製好的龜甲笠才有防水功效,然後將上、下層的竹篾網結合,再繫上繩子,一件龜甲笠就大功告成了。編製龜甲笠看似簡單,不過也得靠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才能做得漂亮扎實哦!曾經風行一時的龜甲笠,是先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之一,也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不過在塑膠雨衣普遍之後,卻逐漸被取代,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實在是相當可惜的事呢!
四、賣蛔蟲藥的雞歸明
  提起雞歸明,約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都認識,也大多買過雞歸明的蛔蟲藥、蟑螂藥……等藥品。「來啦!雞歸明又擱來啦。」當我們一聽到這個獨特的聲音,就知道賣蛔蟲藥雞歸明小販來了,大家會不約而同的往聲音方向簇擁而去。一般時候,他會隨身攜帶一個行李箱模樣的木盒子,內置藥品,開市時就將木盒左右攤開,以繩子懸掛在脖子下面用肚子撐住,木盒子搖身一變成為現成的活動攤桌(如相片附圖),就像早期叫賣火車便當一樣,沿路叫賣蛔蟲藥、蟑螂藥、除癬藥等等,內服外用,一應俱全。當年此一行業深受梅山人歡迎,生意很好,因此雞歸明每到一個村莊,一待就是大半天,解決不少小朋友在蛔蟲上的問題。在農業社會時代,不但物資缺乏,交通不方便,醫藥知識也不普及,孩子長癬或生蛔蟲或家庭廚房一些有害蟲蟲等,沒辦法立刻赴嘉義市區就醫購買,就靠雞歸明所販售的成藥,至少能減輕一些患者的痛苦。雞歸明每天乘公車背著沉重的木箱成藥,來回竹崎、梅山之間,再走路到各鄉間街巷替人家服務,即使颳風下雨或客戶住在偏遠的地方,也得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前往服務呢!這種吃苦耐勞充滿毅力的精神,實為後代學子們最好的典範。雞歸明另有一項特技,曾被邀請到台視五燈獎表演,現場用鼻孔吹氣球技藝,博得觀眾一致好評,此項紀錄目前無人打破。
  雞歸明也有一幅溫馨濃厚,感人的畫面,碰到家境較拮据的家庭,可以「賖帳」方式處理,等下次再一起結算。此外,雞歸明為了招攬生意,還得自備玩具或禮物帶給育有幼兒的家庭,例如色彩繽紛的氣球、布袋戲玩偶、玻璃珠子等,以示友好,並藉此博取顧客的歡心。現在因為醫院、診所林立,還有很多西藥房,使得沿街販賣蛔蟲藥等行業完全沒落而消逝了。儘管如此,雞歸明賣蛔蟲藥的種種,卻永遠是梅山老一輩人童年的共同回憶呀!
五、梅花與梅子
  梅山鄉位於山區,轄區內共有十八村,其海拔自九十公尺至一八○○公尺間,依次有丘陵地、淺山及深山,地形可謂錯綜複雜,卻蘊育了很多地方鄉土傳統產業,諸如酸溜溜的「梅」滋味。早年梅山人經濟來源最大宗的是梅子,接著竹筍、茶葉、蘭花、蓮霧、橘子等,因此梅山又稱為「梅之鄉」。梅花堪稱我國的國花,國人通常將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梅」,花容樸素,花性耐寒,花香淡遠,故有「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之語。每年十二月下旬到第二年一月底之間,是梅山公園梅花怒放時節,滿山花海似雪,詩意一篇篇,人行其間,暗香浮動,山風徐拂,落英繽紛,彷彿瑞雪飄落,有如置身於人間仙境,「有花堪賞直須賞,莫待無花空賞枝」。
  四、五月是青梅成熟的季節,新鮮成熟的青梅含有「苦味酸」,果肉相當脆澀,不適生吃,必須經過加工製成梅乾、梅子醬、梅酒等系列產品,才是我們日常生活價廉物美的天然健康食品。早在民國四、五十年代農業社會時期,梅乾就是便當內不可或缺的配菜。因為含有豐富的纖維質、鈣質及礦物質,有助消化,促進食慾,消除疲勞等功效,孕婦害喜或是暈車想吐,口中含粒梅乾,便可減緩噁心的感覺呢!
六、打草鞋
  打草鞋是一種傳統的手工技藝,草鞋的歷史,迄今已有千年以上,在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就記載著唐三藏法師往西方(印度)取經,經過千山跋踄萬水前往目的地佛國,他腳穿著草鞋負荷隨身行李之繪圖,感人至深,可知唐代已有草鞋的記載。大約在民國三、四十年代,草鞋是鄉下農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不論是上山工作,長途挑擔或是下溪河撈魚,都必須穿鞋。據擅長打草鞋的瑞里村葉老師傅表示,早年太和村居民到梅山小城做生意,很多挑夫走卒或商旅挑擔貨物往返太和與梅山市區,途經瑞里中繼站時,鞋子早已磨破,無法再繼續前行,於是在瑞里村內這裏休憩歇息,補充乾糧,更換新草鞋,因此瑞里村幼葉林聚落是當時主要草鞋生產地與集散地,處處可以看到老幼婦孺投入編製草鞋的行業,增加家庭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繁榮。每屆農閒之餘暇,有不少農民在客廳、騎樓或庭院中,拿著木槌打稻草、去草膜,撚麻絲……等,到處充滿了熱烈工作的氣氛。然而好景不常,到了民國五○年代,人們行的工具漸次出籠,道路交通也逐漸獲得改善,徒步運輸及挑夫工作,漸漸地改為牛車、腳踏車、機踏車、馬達貨車所取代,靠勞力維生的工作者,大都已換穿便宜又舒適的布鞋、膠鞋,使得草鞋市場逐漸沒落而消失。如今,會編織草鞋的人才已愈來愈少,然而草鞋它終究代表著先民篳路藍縷,開拓家園,艱苦奮鬥的精神,也是追念先民開拓台灣的一項重要的見證呢!
  自從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以來,不僅改善了人類的飲食習慣,也讓先民們生活文化邁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而燃料的運用,歷經文明不斷的演進及科技工業的蓬勃發展,也由粗糙的木材類提升為天然瓦斯、燃料油、電熱能源的多元化材質,生活機能彰顯得更加方便,也更有效率,不過在民國四、五十年代,龍眼木炭可說是當時最主要民生用品,臨至今日,雖已沒落,但燒火炭仍有其市場需求,可惜早年那種炊煙縷縷,煙霧裊裊,空氣中還略帶淡淡炭香的情景已難再尋,更加深梅山人的懷念之情了。在百年前台灣人民生活清苦,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圳南村民,利用缺少灌溉的山坡地種植龍眼樹,再燒成火炭出售,因此此一山區的勞力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從事此一工作有三、四家,除了賺取微薄的利潤,也發揮他們特有的刻苦耐勞,勤奮堅毅的工作精神,也為當時的每個家庭帶來溫暖與方便。
七、燒製木炭
  梅山山區燒製木炭的材料以龍眼樹為主。龍眼樹是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植物,別稱「桂圓」、「福眼」、「龍木」等,台灣山區均可見到。龍眼樹除燒窯生產炭火之外,龍眼又可烘製龍眼乾肉(俗稱福肉),它是一種很好吃的水果。福肉即是龍眼剝下的果肉,經過烘製加工而成,在先祖時代就有,至今有二百多年了。其實烘製福肉的方法很講究,首先選定一塊土質堅硬的台地,在底層挖掘五、六個洞穴,先將龍眼枝生火,上層則開出五、六個長方形土灶,接著將龍眼除去枝葉後,放在土灶上烘烤至龍眼水份漸漸被烤乾,外殼變得堅硬時,福肉的製作就完成。接下來,把去殼後的龍眼乾放在特製的鋼板上,然後在鋼板下放個炭爐慢慢熏烤,等到福肉膨脹起來,就可以很輕易的把它從果核上剝下來了,接著全部拿到廣場曬乾,濃縮後就可販售或儲存。
  提筆至此,驀然想起民國五○年代,在家鄉剝龍眼乾的日子,歷歷在眼前,那時龍眼乾是以「斗」為單位,一斗為五台斤,工資是35元,通常我們一家人一早就提著大麻袋到僱主家,秤了龍眼帶殼回來,先逐粒逐粒用木塊壓碎並去殼,然後起爐火將乾的龍眼肉一一剝下,接著再將龍眼肉與龍眼籽分開,一起運到僱主處稱重,平均一個孩童一天約可剝完二斗的龍眼乾,也就是可以淨賺五十元,所以那段日子,每個小孩口袋總是麥克、麥克,成了童年最富裕而難忘的黃金時光。
  梅山鄉好山好水好風景,處處充盈鄉情寧靜典雅,純真古樸,可惜的是有不少傳統行業的珍貴景象已消失了,諸如圳北村「曬金紙」、梅北村「拉麵線」、安靖村「編火籠」、瑞峰村「編竹掃」、半天村「曬香腳」、梅東村「曬筍干」、「曬梅乾」等,許多參觀展覽的老一輩鄉親,看見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直呼「這就是以前的生活」,透過影象,娓娓道出早期生活點點滴滴,有些影中人幾乎都是鄉內老厝邊,讓他們彷彿走入歷史時光隧道,每一張照片透露出梅山濃濃的人文情懷,也都是梅山人共同的記憶,直讓老一輩的人重溫古早那段難忘的日子,也可告訴年輕一代有辛勤的過去,才有富裕的今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戀戀梅山」老照片懷舊展中,有三張老照片是許良行顧問提供,由我翻拍的,開幕展出當天特別邀請許顧問參加茶會,他看到與妻子在民國49年結婚時所拍放大合照中,自己擺出「三、七步」,面無笑容,直說真歹勢,我在旁戲稱「站三、七步,生兒子做醫生有撇步」,接著不約而同哈哈大笑。另有一張早年喜宴用大竹(上竹下敢)拼湊出克難桌椅,也是難得的影像,流露出五○年代台灣社會一段難忘的歲月,每張照片有它的故事,有它的歷史價值和意義。另有一張曾祖父教曾孫女做竹編的老照片,相片中的阿祖沈國成如今已一○四歲,坐著輪椅由兒子梅山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沈耀相校長、榮譽董事長沈耀宜校長兩兄弟陪同,出席此次開幕茶會,對影像畫面內心既興奮又感觸良深,早年為了生活,經歷過一段不為人知的辛苦過程,彷彿浮在眼前。
  展出每一張老照片裏的故事,可說是每一個梅山人共同的記憶,看了這些陪著我們成長或是重溫舊夢的老照片,總是令人不忍遽棄,其中更有阿公阿嬤早年謀生時所留下的,不為人知的艱辛與辛酸的生活縮影,隨著時代潮流的演變,新一代思潮流風所及,一些傳統古老產業早已淹沒在歷史洪流裏,甚至淪落乏人問津,無人傳承的窘境,每思及此,實在深感惋惜與浩歎……。藉著展出老照片裏人、事、物,讓我們鄉親心靈再度燃起懷舊之誼,也希望大家共同為家鄉梅山奉獻愛心與熱忱,以及共同體會並發揚先人們開發梅山時從無到有,一路披荊斬棘不畏艱難的精神––––梅山汗路精神。
  自劉宏文鄉長上任以來,與鄉長夫人梅山文教基金會押花班老師李金花女士,積極推動梅山藝文風氣的提升,讓梅山鄉親在辛苦忙碌工作之餘,能夠接受藝術薰陶,增加審美觀念,提振生活品味,消憂解悶,減少負面情緒的紛擾,開拓生命的深廣度,用心良苦。還有梅山文教基金會現任董事長葉和榮醫師、副董事長郭聰明校長,以及創會董事長沈耀相校長、榮譽董事長沈耀宜校長、榮譽董事長曾建昌醫師和歷屆董事們,對於藝文的充實推廣和休閒的質感,發揮了無形的力量,讓藝文之美不僅促進鄉親心靈的交流,亦為社會帶來更詳和的風氣,更為人生增添更多的華采,有您們真好,隆情高誼,再致感謝之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6 15:19
主題 | 討論區


黃金財人文攝影作品欣賞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6 14:58

admin 於 2021年06月17日 08:04:01
主題 | 討論區


李國聰的繪畫世界    本會顧問 黃金財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6 14:41
主題 | 討論區


圳北夏日炎炎賞蛙趣   黃金財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圳北夏日炎炎賞蛙趣 本會顧問 黃金財

  大自然不僅是人類最貼心的朋友,也充滿了搖曳生姿的萬種風情,無論是春花秋月,夏雲暑雨,都給予人們心靈上莫大的慰藉,所以劉勰的「文心雕龍」中說的:「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只有在它的懷抱中,才能感受到「萬物與我合一,天地與我並存」的情感波動。
陸機的文賦也說:「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喜柔條於芳春,悲落葉於勁秋。」更讓人感受到大自然景物的千變萬化,所帶給人們的真摯情懷了,因此,只要用心去體會,鳥語蟬唱,無一不是最動人的天籟,蟲鳴蛙叫更是人間最美的樂章呀!
  尤其台灣正處於高溫多濕,雨量適中的氣候環境,這樣得天獨厚的生態,正適合蛙類的繁殖與生長活動,因此賞蛙、識蛙、護蛙、更已成為炎炎夏日中最好的休閒娛樂呢!
  童年歲月,每逢黃昏,常常奔向田野,釣蛙捕蛙,在成群的蛙唱夕晚中,織成最美麗的回憶,令人記憶猶新,久久難以忘懷。根據生態學家的統計,目前全世界的蛙類約有四千多種,台灣的蛙類共有三十一種,分屬於五科,即蟾蜍科、樹蟾科、狹口蛙科、赤蛙科及樹蛙科。蛙不僅平易近人,色彩艷麗,與人類接觸頻繁,在經濟上、文化上、醫學上都有極大的貢獻及影響力。而且在美學上,更提供了不少想像及神話的素材,它不單是詩人謳歌的對象,也是畫家、攝影家善於涉獵的主角,構成各種琳瑯滿目,萬象繽紛的傳奇寫照。
  尤其在寶島的「台灣」,到處是個賞蛙的好地方,在山巔,在水湄,林間湖畔,溪流野瀑,均可見其踪跡,在細雨繽紛的夜晚,常可聽到很多蛙類此起彼落的響亮叫聲。蛙類是會隨環境溫度而變的動物,一般而言,體溫的調節能力比較差,此外,由於體型很小,活動的範圍大都聚集在潮濕有水的地區,喜於夜間捕食行動。
  一般人通稱的「蛙類」,包括「青蛙」和「蟾蜍」,在分類上屬於兩棲綱無尾目,牠們通常將卵產在水裡或水邊,幼體(蝌蚪)在水中發育並用腮呼吸,變態後成為小蛙兒,則利用肺呼吸,可以在陸上自由蹦蹦跳跳活動、棲息。
  青蛙和蟾蜍以舌頭捕食野外昆蟲為生,青蛙從水中爬上陸地,主要依賴皮膚呼吸,除了蟾除皮膚因為角質化,水分不易流失外,大部分青蛙必須必須保持皮膚濕潤,避免白天紫外線照射,因此青蛙喜歡躲在隱密樹林底層或溪流陰濕的石縫中休息,以躲過酷熱的侵襲。覓食時,靠著長長的舌頭,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將獵物黏著,再縮回口腔,速度之快、準,幾乎令人目不暇給。
  位於海拔約一五O公尺至六五O公尺之間的梅山圳北村,其境內有華興溪貫穿,先民用華興溪上游興建灌溉梅仔坑洋田地大圳
,因村落位於大圳源頭的北邊而得名。早期村落產業已伐木燒炭為主,後種植竹類,包含桂竹、刺竹、長枝竹和麻竹等,並以竹類為原料,從事造紙的竹器加工業,頗為盛名。今以柑橘、檳榔、咖啡及蓮霧為主要產業,並以推動休閒、登山、生態等創意,為社區創造更多的活力與文化特色,促進地方產業的發展。
  民國九十五年郭章平先生當選村長,為推動「社區風貌再造文化」,推選陳奉鈴先生為理事長,再推派郭仙花女士為社區總幹事,群策群力,積極投入社區資源的整合,不僅完成圳北登山古道、圳北休閒步道、造紙寮再現等,為圳北社區注入更多元、豐富的人文色彩和美麗田園景觀,吸引了更多的外地遊客來此遊覽,圳北社區的遠景更值得梅山人期待呢!
  六月,某一天夜晚的雨後,偕內人詹瑞惠來到圳北社區總幹事郭仙花女士的「山頂工作室」,望著一池美麗的水塘旁滿是種植了多年的松樹、竹林、盆栽…。更不用說,蜻蜓、豆娘、青蛙一齊聚居一起,讓生態池除了魚類之外更加多采多姿,此時蛙類齊鳴……似乎在歡唱一季夏日夜晚的序曲,此起彼落,讓寧靜的氣氛多了一股熱鬧的喧嘩。首先傳來的是聲聲低沉如狗叫得蛙鳴,乍聞之會嚇一跳,其實牠是「貢德式赤蛙」,因叫聲很像狗,別名「水狗母」。再細細的聽,還可聽到「拉都希氏赤蛙」細而綿密的鳴聲,再往池塘畔水生植物睡蓮葉上,不斷傳出「澤蛙」談情說愛的情歌,偶而還夾雜著「白頷樹蛙」如連珠炮般的「達!達!達」聲音。而在巨石細縫裡不時地突然想起猶如「魔音穿腦」的「小雨鞋」,其中長相最醜的「黑眶蟾蜍」叫聲卻是所有蛙類中最好聽的悅耳聲音,譜成了一首首豔夏的旋律。在這個蛙類的天然樂園裡,彷彿走進了洗滌心靈的桃花源一般,盡卻塵囂,讓人悠然神往。
  蛙類是會鳴叫的動物,雄蛙在繁殖期間會高聲鳴唱,引來雌蛙共譜鴛鴦曲,琴瑟和鳴,進行繁衍後代的神聖任務,因此每一種蛙類都有一種獨特的鳴叫聲。首先成熟的雄蛙會鼓起氣囊,推動空氣進出,有的青蛙只有一個單囊,就像吹泡泡般的膨脹大大的。有些雙囊的青蛙則同時可以伸縮,一大一小的,因此每一種類別的青蛙,都有不同的發音構造,透過空氣的振動,產生了曲調高低不同的聲音。由於青蛙鳴叫並不會張開口,聲音無法傳遞得很遠很長,所以在青蛙下頷處,出現了一種由皮膜形成的鳴囊,用以產生共鳴,其圓球的形狀使得聲音可以很均勻地向四面八方傳送,以吸引異性前來共結連理。可惜這項求偶的動作,風險極大,因為蛙類的眾多天敵們常會藉著聲音的位置,循線尋覓其棲息位置,因而必須隱循在愈隱密的處所,或採取欺敵的合唱、輪唱、間唱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亦可見其智慧之高。
  一般在農田間尋常可見的蛙類,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種,其原名叫「澤蛙」,為台灣鄉間最常見的蛙類,體型達五至六公分的澤蛙,對環境適應力很強,只要有水的溼地,有石頭、水草遮蔽的環境,都可能見到其蹤影,一年產卵多次,每次產卵近千顆,繁殖力很強,部分個體成灰白色或有明顯的背中線,即俗稱「牽金線」。在早期的農業社會,生態環境極少受到人為的破壞,因此蛙類的生長繁殖相當茂盛,在田野、溝渠、溪旁幾乎都可發現澤蛙行蹤,當時捕捉澤蛙的最佳方法,即是用「釣」的。通常用一長釣竿,綁上附有釣勾的尼龍絲線,再勾上蚯蚓做為活餌,操作時,將釣竿上下擺動,讓蚯蚓誘餌宛如活的昆蟲般在晃動,以引誘澤蛙跳出來捕食,一般澤蛙舌頭只要黏住釣勾則不容易脫口,此時迅速將牠拉起,放入廣口網袋中,往往百發百,收穫豐碩。
  另有一種大規模的「守株待兔」法,是將一根根長約數吋的竹片綁上活蚯蚓,斜插在田埂週遭,通常選擇夕陽西下,蛙類將出來覓食之時,待隔日一大早即可前往收取,有時還曾釣上水蛇含著青蛙的驚聳畫面。因為此法範圍及數量均多,有時一次綁上數百支,時間上必須充裕,不過,成果亦豐。唯一缺點是易被人「坐享其成」或「捷足先登」那就虧很大了。
此外,有一種為「照四腳仔」方法,即利用雨後的夜晚,邀約友伴同行,每人雙腳著長統雨鞋,以防止石頭潮溼滑倒,以及方便涉水,防範蛇吻、蟲類的叮咬等。另手提著一盞電土燈仔(電石氣燈),沿著渠道或田埂、水草區等來來回回尋覓「四腳仔」的行蹤,只要循著青蛙鳴叫聲,再將燈光直接照射到青蛙,通常躲藏在掩蔽物內的青蛙,見到強光則如老僧坐定般,可以乖乖束手就擒,往往一晚捉個整竹簍,並不是難事。
  「黑眶蟾蜍」則是另一種常見的蛙,通常棲息於旱田、水田邊土洞、石塊內或樹叢下的陰濕處,專覓食蚊子、飛蛾之類的有害昆蟲,是一種有益環境的蛙類呢!由於牠行動笨拙,跳躍緩慢,遇到危急時,便會挺起四肢擺出嚇唬的動作,或者鼓脹著肚皮,甚至會從腮腺內噴出乳白色的毒液,以逼退入侵者。不過也有醫藥界人士會針對此一特性,擷取作為中藥材之用。多年前還曾流傳食用蟾蜍肉以「清熱解毒、辟邪退火」的民間偏方,不過處理上需特別審慎,以免中毒又傷身,反而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仲夏夜聆聽蛙鳴,自古在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中佔有一席之地,「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蔭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更把詩人悠然自得,淡泊世情,遠離凡俗的廓然胸襟細緻表達。在牠們充滿純真愉悅,高亢低鳴,如泣如訴的叫聲中,宛如分享了一場大自然感人心弦的饗宴般,可以曠然豁達,寵辱皆忘。
  據生態學者的研究,一隻成蛙可以捕捉數以萬計的有害昆蟲,尤其危害人類甚深的病媒蚊,更是牠們最大的剋星。蛙類不僅是人類最親切的摯友,對人類的貢獻更難以估計。
  蛙類為了減少彼此間的競爭和干擾,大都有牠們各自偏愛的棲息環境與區域,因此愈是健康而不受污染的生態,愈適合牠們的生長。近幾年來,由於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工業廢水的汙染,使得蛙類的數量急遽減少,有些本土原生種的蛙群更所剩無幾,令人深感憂心,想當年,台灣素稱為「蛙類的天堂」,更有世界級少見的特有保育類蛙科,這是讓人感到驕傲之處,如何恢復這樣的美,更有賴社會大眾共同的努力與細心的參與呀!


2021/6/16 14:21
主題 | 討論區


難忘的童玩 ─ 打陀螺 文/圖 黃金財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難忘的童玩 ─ 打陀螺    文 黃金財

  童年是每個人共同的記憶,在漫長的人生逆旅中,或許它只是一個極短暫的里程碑,但是那些充滿了歡樂甜蜜的回憶,卻宛如黃金般的珍貴。往年宜蘭縣都會舉辦場面盛大,熱鬧無比的國際童玩節,藉此展開國民外交,開拓知名度,也藉此吸引一些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好手,展現各國爭奇鬥艷,別出新裁,千奇百態的各種遊戲玩具,可謂包羅萬象,琳瑯滿目,盛況空前,讓人留連忘返,津津樂道。
  當前的社會型態已大幅轉變,科技文明也日新月異,提供兒童們遊戲的玩具與當年農業社會的童玩早已今非昔比,電子儀器的推陳出新,更早已邁入3C時代之林。不過往昔流行的童玩,却有「寓教於樂」、「戲中生智」的教育意義,而且動靜皆宜,絕非「沉迷電玩」之類的遊戲可比,其中「打陀螺」更是兼具「強身」「益智」「競技」「訓練專注」最佳的運動項目。
  常常可以見到白髮蒼蒼的長者,抱著一顆重達五、六十公斤的大陀螺,在各種特技表演場合,展現其高超的技藝。陀螺在他的手上,猶如小小的玩偶般任其駕馭自如,宛如騰雲駕霧,應聲旋轉,直看得觀眾群目瞪口呆,拍手叫好,讚嘆不已。當然「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十年磨一劍、終身成一功。」非凡的成就,常來自辛苦的磨練,不僅陀螺的技藝而已。
  在早年那個物資不豐裕的年代裡,可都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具。事實上,陀螺的原理很簡單,且種類繁多的一種傳統童玩,在世界各地均有各式各樣造型與趣味的陀螺出現。史前研究發現,南方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曾出現過木陀螺,北方的龍山遺址上也曾發現陶製陀螺,可見其歷史之久遠。而真正盛行則是在宋朝,宮中侍女們便時興類似陀螺的遊戲,不過名稱為「千千」,那時所謂的「千千」是用象牙製成,直徑約四寸左右的圓盤,當中有一個一寸長的鐵釘,以手擰轉此鐵釘便可使千千在桌面或地面上快速旋轉如飛,等快要停止倒下時,再用衣袖拂動,轉得越久,即是越大的贏家。到了明朝,曾流傳一首童謠是這樣唱的:「楊柳活著搓陀螺、楊柳青青放風箏、楊柳凋謝就踢毽子。」由此可見,當時玩陀螺的風氣大舉流行。
陀螺最早是應用「自動迴轉機制」的童玩遊戲,又美譽為「干樂」,如此稱
呼頗為貼切,但也有一說稱為「地轉」、「地黃牛」、「悶葫蘆」等,主要是應用陀螺的原理發展出有趣童玩。基本上它是一種具有旋轉軸心的飛輪裝置,經由手捻轉,繩子抽拉,齒輪帶動,彈力回復等動力,使陀螺維持一定的轉速繞著軸心旋轉。
  傳統製作陀螺的材料,以苦楝木為上選之材,因為它質地堅硬,不易蛀腐,經年累月保有一份淡淡的沉香味,其次是九芎木,質地硬且表面光滑亮麗,陀螺的轉動穩定優美,響聲鏗鏘有力,也有採自芭樂樹(蕃石榴樹)或芒果樹樹幹作為素材,所以坊間就流行「一苦楝、二九芎、三蕃石榴樹最堅硬」的歌謠。後來材質演變到有鐵金屬,以及塑膠製,更甚者加入科技尖端電子聲光的設計。
  打陀螺是一項有趣又有益於身心的親子童玩活動,初學者因為不懂其中竅門,往往不易得心應手,往往必須多加揣摩,時時練習,才能讓陀螺轉速持久而優雅。如果能有個中高手在旁細心指導,相信一般人都能輕易上手,再由小陀螺逐漸升級到大陀螺,藉此訓練專注力及體力,三五好友在一起交互練習切磋,可以增進情感,聯絡情誼,實在是老少咸宜,值得推廣的一項活動。
  另外,也玩一種名為釘陀螺,帶有一些「搏擊性」,可能也是讓小孩子喜歡的另一種原因,互相釘對方的陀螺,將別人的陀螺釘得遍體鱗傷,或讓別人的陀螺釘得停止運轉,有一種勝利的感受,滿足自我的征服感,難怪有些兒童對此玩法樂此不疲,相互較勁,各自鬥智,贏得愈多,還能炫耀一番。最簡易的玩法是,被釘的陀螺要放在中央圓形的三角形框框內,由別人輪流用斧頭釘陀螺或劍形陀螺來釘,也因如此,孩子們大多對陀螺的材質及製作就更需煞費苦心,務必讓它更堅固牢靠,經得起各種嚴酷的考驗,而且陀螺尖端的鐵釘也大有學問,像針形、劍形、斧頭形等,各有功能與用途,必須絞盡腦汁應用才是。
  早年陀螺大都是固定尺寸的,長約六公分、直徑四公分,材料大都以芭樂樹最為上選,因其質地堅硬,所做的陀螺形狀美觀又耐用,可以博得好成績。玩陀螺時,有帶釘和不帶釘兩種,帶釘的陀螺比較常玩耍,玩者以繩子沿釘的三分之二往陀螺身上纏滿,然後從頭上斜空裡往地上擲去,利用繩子抽回的力量使陀螺在地上轉動,此種玩法稱為「垂直玩法」,但繩子必須要很講究,結實而不會滑動的最好。而不帶釘的陀螺形狀和帶釘的一樣,只是沒有打釘子而已,而在打針的位置凸出一塊,以便繩子纏繞,玩者彎身把陀螺在落地面時迅速一圈又一圈不止息的旋轉著,安穩又有趣,此種玩法稱為「水平玩法」,也是初學者入門的玩法。
  目前在國內兒童玩的陀螺約有木頭陀螺、鐵陀螺和化學塑膠陀螺,但有一種陀螺專門以響聲巨大吸引玩家,它是以竹子為材質的竹陀螺,又稱「古早地雷」,也可稱為「地雷陀螺」,從荷蘭時期就在台灣流傳了,距今已超過三百年歷史。早期的玩家特別喜歡此種玩法,因陀螺急速旋轉時,會發出如地雷爆炸般的震撼力,特別有玩陀螺的雄渾氣息,也能讓觀眾產生共鳴與注意力。
  竹陀螺旋轉時之所以能發出聲音,是因為它本身中空有洞的結構,其上下有柄,上邊的柄可以用來纏繩抽轉,一旦旋轉起來,風由開口進入陀螺內部引發共鳴,即會發出嗡嗡的聲響,有時為了旋轉快速,則在繩端用尼龍繩繫上小木片,這樣竹陀螺便會飛轉,足錐點平衡,就發出嗡嗡嘹亮的聲響。而製作竹陀螺,首先要慎選竹材,一般以麻竹和桂竹兩種,直徑在二十公分以上的陀螺以麻竹為佳,因麻竹質輕,旋轉很容易,而小陀螺以桂竹製作,玲瓏精緻又美觀。
  製作竹陀螺,先使用專用雕刻刀,用力挖出長方形的腰洞,前後兩端缺口分別以檜木削成圓形薄片作蓋,並加以黏合,等待乾硬後,再以竹軸穿進圓板並需黏牢(即正中心),接著附上一條穿過竹片棉繩即大功告成。其玩法與一般陀螺一樣。
  玩打陀螺是桃園市大溪區代代相傳不絕的童玩遊戲,大約在四十年前,大溪街上從事石雕工藝的簡武雄,有一天看見孩子們在玩陀螺遊戲,突發奇想何不創造出特大號的陀螺來展現其與眾不同的英姿?於是訂做出一個五斤重的大陀螺,但因重量太懸殊,轉動不得,鄰居有一位木匠學徒王銘祥一招「金雞獨立」的姿勢,用力把大陀螺向前一拋一帶,讓大陀螺在空中轉身,直到陀螺釘尖著地後,以「關夫子倒拖刀」方式立刻拉著繩頭反身往回奔跑,果然,那顆碩大的陀螺在地面上打轉數分鐘,博得在場圍觀群眾熱烈的掌聲,令人拍案叫絕。從此以後,從八斤、十斤、二十斤、五十斤的大型陀螺相繼在大溪誕生了,也開創出台灣喜愛打陀螺的風氣,導致全國各地愛好打陀螺的同好紛紛前來參與盛會,人人躍躍欲試,將大溪的陀螺遊戲發揚光大,目前已有重達一百二十斤的超級陀螺問世,屢創高峯,向更大更重的陀螺挑戰。
  嘉義縣溪口鄉溪口國小是國內的「民俗體育王國」,校內不但有陀螺課,還有陀螺隊,小朋友代表學校到處表演與比賽,同時更以特技式陀螺玩法,開創出打陀螺的另一新紀元,更壯觀也更多樣化,更具可看性,可見此項活動已深植人心。學校陀螺隊除了基本玩法外,學生還會許多高難度的招式,例如將陀螺拋到手掌上旋轉,讓陀螺越過障礙物後才落地等等。
  溪口國小校內陀螺隊,時常推派隊員參加活動或比賽,既可讓學生透過陀螺的競賽,讓學生在群體學習中,培養強健的體能和健康的身心,還可以使更多人認識這項民俗體育活動,進而提倡正常娛樂及嗜好,此外,校方為了保存民俗文化,在校內成立「民俗童玩館」,收藏來自各地的陀螺,以及學生彩繪的創意陀螺,校內還有「人與陀螺」的雕塑藝術品,這都是為了拉近民俗文化與學生、民眾的距離,如能廣泛推廣與輔導,必能促進健康和諧的社會。

2021/6/16 14:04
主題 | 討論區


黃金財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民俗攝影家、作家、收藏家。作品以民俗攝影為主,獲獎無數,曾連年獲得文建會「台灣采風」攝影比賽優選。今年甫以作品「編火籠」獲得農委會輔導之「第三屆休閒農業之美攝影比賽」金牌獎。著作等身,出版之民俗書籍有:台灣鄉土之旅、台灣懷舊之旅…等。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姐妹情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祖孫情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火籠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6 13:52
主題 | 討論區


日常國台語對照(通訊第34期)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6 12:02

admin 於 2021年06月23日 14:04:14
主題 | 討論區


台語與北京語相反說法^烹飪類台語文字  楊登贊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台語與北京語相反說法^烹飪類台語文字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字音反切法依彙音寶鑑)

2021/6/16 11:39
主題 | 討論區


馳騁於台灣文壇的梅山精英──張文環先生    本會榮譽董事長沈耀相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馳騁於台灣文壇的梅山精英──張文環先生

本會榮譽董事長沈耀相


一、前言:
  台灣在日據時代,日文作家中,無論創作量與高水準的,要算是梅山大坪出身的張文環先生,筆者有幸在大坪(現改為太平)服務,在耆老的記憶中,張文環出身地主家庭,父親雖有梯田、山林,但須親自工作或雇用工人,為了工作曾搬出太平以東約三公里處的山寮工作,山寮兼做造粗紙工廠,母親每天忙於家事或畜養家畜,兄弟二人即到私塾就讀,為了培育文環、文鐵兄弟二人,13歲時遷居到梅山,閱讀他的小說,猶如述說梅山早期時先民奮鬥的歷程,在生活中的故事、民間習俗、家庭倫理,描寫細膩入微,市井人物的個性與社會階級,分析探討在小說中充分描繪出來,筆者亦歷經光復前後的年代,讀起來像週遭的人在討論敘述當時的民間信仰、風俗習慣、男女間的情愛,以及家鄉、鄰居、親戚間的人文逸事,令人無限感懷,猶如一部生動的鄉土史,梅山人怎不懷念他而珍惜他?
二、生平及求學過程:
  張文環先生1909年10月10日出生於小梅庄大坪(現改為梅山鄉太平村),父親張察先生,母沈巃女士,其弟張文鐵(又名文瑞)小其一歲,1921年十三歲時和弟弟文鐵寄居在其叔父張明鎮(當時任小梅庄助役,相當於鄉公所秘書)之家,正式入學小梅公學校(梅山國小),在學六年成績優良,尤其作文(日本時代叫綴方)都得到滿分,可見小學時代天資聰穎,具有文學的天份。其父親為照顧孩子隨後遷居梅山從事屠宰業,維持家計。
  1926年自公學校畢業隨即赴日就讀岡山中學,進入中學後對人生的興趣逐漸萌芽,尤其社會各種角色人物感到有趣與好奇,時常在報章雜誌看到有關台灣人的生活記事,或台灣人的感情生活,感到不真實而不耐煩,於是執筆寫文章投入文學領域。本想念醫科的他,1931年毅然進入東洋大學文學系就讀。第二年離開東洋大學,發行刊物,從事寫作,並積極參與台灣文藝活動。他二十九歲時與房東之女兒定兼波子(張芙美)結婚,30歲時偕妻返台,任職台灣映畫(電影)株式會社經理,後娶陳群女士,育有二子三女,闔家溫馨。
三、文學造詣:
  張文環先生從事寫作發表小說,無論短、中、長篇,數量為當時文學家之最,茲摘錄如下:
 (一)長篇小說:
1. 山茶花(1940年連載於台灣新民報)。
2. 滾地郎(又譯:爬在地上的人,1975年在日本出版)。
 (二)中短篇小說:
1. 早凋的蓓蕾(又譯:落蕾,1933年刊載於福爾沙創刊號)。
2. 貞操,1934年刊載於福爾摩沙二期。
3. 父親的顏面,入選中央公論小說徵文第四名。
4. 自己的壞話。
5. 哭泣的女人。
6. 父親的要求(刊載於台灣文藝)。
7. 重荷(1935年發表於台灣新文學)
8. 部落的元老(1936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9. 豬的生產(1937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0.辣薤罐(1940年發表於台灣藝術)。
11.憂鬱的詩人(1940年發表於台灣文藝)。
12.藝旦之家(1941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3.論語與雞(1941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4.部落的慘劇(1941年發表於台灣時報)。
15.夜猿(1942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6.頓悟(1942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7.閹雞(1942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8.地方生活(1942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19.迷兒(1943年發表於台灣文學)。
20.泥土的芳香(1944年發表於台灣文藝)。
21.在雲中(1944年發表於台灣文藝)。
 (三)除長中短篇小說外,發表多篇散文及評論。散文有:先覺者的悲哀、無救的人們、檳榔籠、酒是雅氣還是邪氣、媽祖、寄語台灣青年、羅漢營雜記、地相學、增產前線。評論及隨筆有:台灣文學的將來、台灣文化的自我批判、評介台彎民謠、老娼撲滅論、臺拓的土地問題。
四、推動台灣文藝活動:
    張文環先生1932年與同志吳坤煌、林兌組織文化同好會,參加反帝示威而被捕入獄。隨即
離開東洋大學。1933年與吳坤煌、蘇維熊等成立台灣藝術研究會,同年七月出刊福爾摩沙雜誌
並擔任編輯。1934年召開台灣文藝大會,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並在1935年東京支部第一回
茶話會,並發行台灣文藝。1938年擔任風月報日文主筆,翻譯徐坤泉名著“可愛的仇人”。1
941年與王井泉、陳逸松等籌組啟文社,當年六月,台灣文學創刊,結合作家呂赫若並拜訪藝術
界人士李梅樹、楊佐三郎等人共襄盛舉。1942年10月與西川滿、龍瑛宗等人出席東京大東亞
文學者大會。1943年張獲頒第一屆文化獎之文學獎,1943年與音樂家呂泉生、畫家李石樵、
陳澄波盡情交談,思索台灣藝術發展,同年六月在李超然家舉行小型音樂會,張文環、呂泉生、呂
赫若、李石樵、辜振甫、辜偉甫等參加。九月組織“厚生演劇研究會”,有張文環、王井泉、林博
秋、簡國賢、呂赫若、呂泉生等百餘人參加,於九月二日在台北永樂座演「閹雞」「高砂館」「地熱」
「從山看街市的燈火」等劇。
五、張文環的公職及企業生涯
    台灣文學被日人勒令停刊後,因戰爭加劇,外鄉物質來源缺乏,經濟困窘,又為避空襲,1945年舉家遷台中霧峰,得林獻堂先生之賞識,出任霧峰街役場(鄉公所)之主事,而後林獻堂荐
  拔出任大里庄庄長(大里鄉長),又兼農會會長(農會秘書長)。同年日本戰敗,基層民意代表由人民選出,隨即當選台中縣議會第一屆縣議員。1947年發生228事件,逃入山中避難。六月出任能高區長(位於埔里,按:能高區系沿襲日據時代行政區域一郡含幾個鄉鎮),1948年至1949年任職台灣文獻委員會編纂及總務組長,1951年經羅萬俥先生提攜為台灣人壽保險公司嘉義分公司經理。1955年任台中建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理,1956年任職桃園天一染織公司總經理(辜顏碧霞及辜濂松母子投資),1957年羅萬俥轉任彰化銀行董事長,聘張文環為台中市北屯分行經理。1964年自彰銀退休,1968年以60歲之年紀受中國信託公司之託,出任日月潭大飯店總經理,斯時,先後受黃得時及來訪之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之激勵,重新執筆,撰寫戰前、戰中、戰後的三部曲。這時以日文書寫之滾地郎長篇小說,每日凌晨三時多起床寫作,一日三十五頁,寫完之後到文武廟燒頭香。1974年11月完稿,由東京現代文化社出版,得到日本文學界好評,曾列當年暢銷書。
六、鄉土文學與故鄉情懷
    他是台灣南部嘉義梅山山區農家出身的孩子,質樸而信守人情義理,他的小說,無論短、中、長篇,大多以梅山鄉的山區、街上及其周圍鄉鎮為經,台灣的風土民情、民間故事為緯,描繪偏僻山區的幽靜、堅忍、認命、淳樸的個性,以及市井人物及男女感情、夫妻及鄰居相扶持等生活態度和道德觀念。進而探討人生哲理及省察人性的愛慾善惡,忠實地報導日據時代社會生活真相,其實筆觸中反對日本殖民統治,愛護鄉土的傳統。詳細品味欣賞其作品的內容,如山茶花、滾地郎、夜猿、重荷、閹雞,猶如一幅一系列梅山風情畫,在他的筆觸下,溫暖地描繪一介山地農村庶民階級的喜怒哀樂的心靈脈動,刻骨銘心道出故鄉人當時的生活寫照。
    張文環先生是本鄉出身傑出的文學家,筆者有幸在其出生地大坪服務15年,從而對他的故居及生活環境有個概略的體認,並在其就讀的啟蒙小學梅山國民小學服務23年,瞻仰其存於學校的學籍及六年的成績冊,想像他的童年往事及日後在文學領域的成就,十分敬佩。寫故鄉也寫台灣,他的著作刻畫出台灣一般庶民的性靈,四百年來被極權統治的悲哀,呻吟與憤怒,台灣人勤奮、刻苦,即使被踐踏、欺凌,還是在創進,也存在著人性的尊嚴。梅山人只不過是台灣人的縮影,這是張文環先生留給我們梅山人的文化資產。
七、梅山太平社區營造的內涵與建議:
    梅山鄉太平村曾參加全省社區營造競賽得全省第一名,今年又獲冬茶比賽全國冠軍,社區與茗茶相互輝映,如能配合文學的原鄉,具體而有內容的展示並舉辦各項文藝活動,定能提升太平的社區營造內涵,可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以下是我們的看法:
(一)由鄉公所主持邀請中正大學和南華大學輔導團參與企劃並主持。
    (二)召開張文環先生文學著作國際研討會(中正大學顏尚文教授87年間曾建議邀請台灣、日本及外籍學者參加研討會,發表論文)。
    (三)與台中縣文化中心合作收集有關張文環原稿或著作並訪問其家人,提供有關文物展出。
    (四)把縣府在社區競賽時所建的民俗文物館(現已廢棄不用)撥給鄉公所,做為張文環紀念館,並由三元宮與太平國小負責管理維護使文化、教育、宗教、產業、觀光充分結合,營造一個優質的模範社區。

2021/6/16 11:11
主題 | 討論區


山鎮風華(山產總匯,梅仔坑的繁華生活圖象)   沈耀相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山鎮風華

(山產總匯,梅仔坑的繁華生活圖象)

                             
沈耀相


  梅山古名為梅仔坑,它曾是嘉雲地區山產的集散地,繁華一時。四十年秋,師範畢業後奉派回母校梅山國小服務,一直為梅山教育文化而奉獻自己的心力,迄今已歷五十多年,梅仔坑是風景優美的小鎮,先民克苦奮發在凋蔽中一路繁榮,展現山城小鎮成為山產的總匯,萬商雲集,其中以民國45年至70年代更是達到不夜城的境界,令人記憶猶新。
  梅山因受自然環境與水源缺乏的影響,總面積在全鄉12000公頃中,可耕之地只占1200公頃,約十分之一,鄉民大部分靠山產加工業或手工業為主,其主要山產則天然林、大點雨杉及各種竹材如麻竹、刺竹、長枝竹、孟宗竹等,有了原料,手工業及加工業隨之興盛,主要包括:採薪、燒炭、製箱、削藤、竹細工、製桂圓、打石、疊石,其中竹紙加工與竹筍加工及40年代後期推廣的椪柑、香蕉、鳳梨,成就了梅山將近25年繁華的歲月。當時梅山市場交易熱絡,商人雲集,因而成為嘉南地區山產的總匯,帶動了商業如:運輸業、百貨業、旅館業、酒家、茶室、戲院、撞球場、餐飲業……等,當時梅山宛如嘉雲地區的小北投。茲記錄其中產值較大者分述如下:
 一、竹紙的產地及其製造過程和銷售情形:
     日據時代未期至民國40年代,竹紙加工仍不能脫離「土法」,就是將一年生桂竹剝開後剪成一公尺半左右,綑綁再浸入水池中,加上石灰,約四個月後取出洗淨,再於清水中浸泡約二個月,就成為材料。之後藉牛力拉石齒輪碾碎材料,再以人工製成紙漿,舖成一張張竹紙,然後晒乾或焙乾,當時每一村落都設有紙寮若干處。50年代初期,造紙業漸入半機械化時代,在平地設有造紙工廠,山上的竹材,不分竹類或老幼,凡是竹材,都由竹紙工廠收購,用工業蘇打水浸泡二個月,利用電力磨竹機,碾碎以布連抽出一張張紙,然後晒乾裁剪運送各地。
     早期梅山竹紙的產地包括:梅山淺山地區、龍眼水底寮、麻園寮、半天寮、九芎坑、南靖寮、詔安寮……等,雲林縣古坑鄉的苦苓腳、大湖底、龜仔頭、番尾坑、及竹崎鄉的木屐寮,樟腦寮等。半機械化時期,工廠則有二十多家。至於竹材來源,梅山鄉以外包括竹崎鄉、古坑鄉、竹山鎮等產竹材地區。所製造種類有白皮、黃皮、粗紙等,由梅山「新合成」、「集榮行」、「永成」、「山興」、「長興」、「隆利」……等紙行銷售至全台各地金紙行,其中以銷售至竹南地區為最大宗。光復前後,以「新合成」金紙之銷售量,幾占全台灣三分之一。
 二、竹筍加工業及內外銷
     竹筍係指麻竹筍而言,其加工可分為筍干及桶筍兩大類,早期梅山地區筍干加工產量約占全台灣地區三分之二。筍干之製造過程即:當筍長至1.5公尺左右時,刈下剝皮後,放進大鍋中蒸煮約一小時,然後放在竹篾編成的竹圈中,以大石壓住,任其發酵,四至五天後,便成了酸筍,然後運到商行賣給商人,由商人加工,筍頭部分製成外銷筍片,尾端筍茸則賣到全台各地做為上等菜配料,香醇可口,百吃不厭。
     當時梅山做筍干外銷的商行有「大同」、「信易」、「東宙」及「瑞成」等數家,其外銷日本就歷史而言,以大同最早,信易的銷售量最大,幾乎占全國的一半,其原料產地多來自嘉義、雲林及南投等縣。至於從事內銷市場的商行則多達四十餘家,主要的有:共成、復成、永益、建豐、建昌、億豐、瑞隆發、慶成及聯益……等。值得一題的,當時梅山竹皮加工業亦非常發達,這些加工業提供了鄉內男女老少的就業機會,其經營竹皮加工業內外銷生意者有:恒春、新元發……等。
     菜筍通常在上午四、五點天未亮前,筍尖剛冒出時採收,筆者曾偕弟妹與父母提著電土燈上山,用小土鍬採筍,動作敏捷,不一會兒時間即採滿好幾簍,依面積輪採,四天採收一次,採收後挑到梅山菜筍集貨市場出售。通常北港、朴子、水林及海口一帶的生意人,用車運搬,鄰近鄉鎮則用牛車或腳踏車搬運,在清晨六時買賣結束,至於買賣不成部分則擔到桶筍工廠。有一些筍農,專門為桶筍工廠供給麻竹筍,品質較不選擇,只要合乎其規格,廠商通常來者不拒。當時梅山街上,罐筍、桶筍工廠林立,罐筍外銷日本,桶筍則供應內銷市場,外銷工廠有:「大同」、「瑞隆發」、「東宙」、「嘉梅」……等,至於內銷工廠則多達二十餘家,主要的有:「金同成」、「信義」、「益興」、「玉美香」、「郭協榮」、「鈺美珍」、「億興」、「誠松泰」……等。
 三、柑桔、香蕉之推廣及其成果
     鄉公所鑑於梅山要發展農村經濟,改善鄉民生活,配合鄉農會,號召村鄰長及意見領袖,由農業推廣人員積極深入農村,提倡利用火田地(旱田),山坡地,栽培經濟價值較高之柑桔類,教導農民了解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當時適值農復會補助鄉公所及農會推廣,有關人員於是組織產銷輔導班及病蟲害防治隊,並到先進產地觀摩學習,主要核心人物當時建設課長施金隆先生曾到日本去觀摩研究。50代初期,栽培技術及產量初具規模,在政府協助下,果農紛紛投入栽植,至60年代栽培面積已達1000公頃,年產量達一千六百萬公斤以上,品質不亞於新埔及員林椪柑,梅山柑桔從此揚名於全台。
     因柑桔之增產,使得原來設在中山堂前之市場不敷使用,於是在附近約一公頃之鄉有地上興建青果市場二座及辦公廳一棟,發展一日二市,幾乎全天侯供應柑農及各地青果商之需求,從青果市場工作人員多達20餘人,可以想見當時交易的熱絡與商業鼎盛之狀況。
     台中青果合作社眼見梅山人有遠見肯努力,於是在梅山推廣種植香蕉,並興建梅山包裝場(今已改建為鄉立托兒所),專做香蕉及柑桔外銷,合格品由青果合作社收購後加以分級包裝,附近平地鄉鎮所產的柳橙、柑桔及香蕉,均運送到梅山包裝場。四、五年後,梅山包裝場在嘉義地區已經首屈一指,工作人員達20多人,由於產銷的需要又增設雙溪包裝場,當時由於香蕉及柑桔、柳橙外銷價格相當理想,農民收入大增,間接帶動各行各業的興盛,前後二十五年間,成為梅山經濟上的黃金時代。
     山區農民早期以人力挑山產到梅仔坑出售,然後購買生活必需品回家,到了40年代後期,由於產業道路陸續開闢,山產運輸逐漸方便,其中以哈里味(太和)公路(即今之縣162號公路)為最,其貫穿梅山淺山地區至深山太平、龍眼、碧湖、太興、瑞里、瑞峰等村,平時依靠阿里山鐵路運輸的竹材、木材等山產,均由此公路運到梅山,轉售台灣各地,從此梅山又開啟了另一個工商業欣欣向榮的契機。
     從民國45年至民國70年這二十五年間,可以說是梅山最繁華的年代,從記錄並回味整個產業的發展過程,已足可讓梅山人重新回憶起過去的種種,藉由這一段歷史,使我們了解先人奮鬥的艱辛。時代在變,潮流在變,現在梅山深山地區多已改為培植高經濟價值的茶業,可惜仍有許多檳榔樹充斥在山頭,淺山及平地的果樹栽植也不如從前興盛,梅山人也許要重新思考如何改變風貌,為了留下好山好水給下一代,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題下,鼓勵種植有經濟價值深根木種及花木,讓昔日青山綠水的風貌再現,如此應有機會朝觀光休憩業發展,共同營造高品質的梅山。

(本篇文章經訪問劉第鐘、施金隆、謝玉陶、郭進等梅山先進,並由基金會提供相關圖片,謹致謝意)

2021/6/16 11:06
主題 | 討論區


沈耀相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沈耀相
出生:民國二十一年
籍貫:梅山鄉梅北村人
畢業:國立台中師範學校
簡歷:曾任教師、主任、校長,服務教育界四十多年。
梅山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並擔任董事長職務三屆共計九年,勞心勞力,興建梅山文教會館。
退休仍從事社區文化教育工作,以敎書法、寫書法為業餘的樂趣。字體清秀、筆法流暢,書寫取材常用勵志勸善詞句,並以行草為主,頗獲鄉親之喜愛。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6 10:43

admin 於 2021年09月09日 09:12:33
主題 | 討論區


吳朝熙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6 10:16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之光-書法家吳朝熙   蕭義崧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梅山之光-書法家吳朝熙
蕭義崧
 十六年前(民國85年),一份全國性報紙刊登了一則新聞,大標題是「吳朝熙墨寶,自成一家」,上面還附了一行小標題「出身書法世家,梅山不可多得人才」,報導中說:「住在梅山鄉安靖村的吳朝熙,出身書法世家,父親吳萬哲從事代書業,是梅山早期頗負盛名的書法家。他自幼耳濡目染,就讀國小時已練就一手好毛筆字。長大後也四處蒐集名家字帖臨摹,寫字成了他的第二生命……。」
 會有這則報導是因為那時他的書法作品迭獲大獎,例如連續兩年獲得日本書藝院的賞狀。其實在這則報導之後,他獲獎更多,例如民國89年獲得日本書藝院的「鑑查員委矚狀」,這是日本書藝院頒給書法家的最高榮譽,極為難得,由此可見日本書法界對吳朝熙書法造詣的高度肯定。至於在中國大陸和國內他也都數次獲得特優獎。書法展也已展出數十次,其中有兩次是由中正大學特別邀他展出。
  這樣的輝煌成績在嘉義縣其他各鄉鎮罕有人能及,這真是梅山之光!朝熙先生1930年出生,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長者,全能型的書法家,不但一般書法家必須要會的楷、行、草、隸四種字體全部精通,連小篆、大篆、西周的金文甚至最古老的商代甲骨文,他書寫起來也都是筆畫婉轉流動,古樸爛漫。
  觀其楷書,感覺結構井然,墨色豐潤;他的行書則線條流暢,清秀生動;至於隸書,波磔的悠揚流動,充滿韻味;然而最能顯出吳朝熙書法功力的莫過於他的草書,其線條翻騰飛轉,氣勢磅礡,意態生動!仔細觀賞他的草書將發現他善用枯筆,造成一種虛靈的藝術效果,而高明的是,枯筆卻又不帶滯跡,使得他的草書看起來神氣渾然,這是很難模仿的。
  但是書法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藝術,一般不學書法的人很難深入了解書法之美,甚至會懷疑,書法只不過是線條的變化而已,怎麼就能成為一門深奧的藝術?
  「人家說什麼某某人的書法『充滿韻味,意態生動,神氣渾然』,但是我怎麼都沒有感覺?」常有人這樣問。
  如果自覺對書法無感,那麼請來看看日文平假名的48個字母吧!將會發現每個字母都是如此地充滿了線條美和靈秀之氣!我們來看開頭這五個字:あ、い、う、え、お(發音ㄚ、ㄧ、ㄨ、ㄟ、ㄛ),哪一個不是如此地氣韻生動!其他的43個字母也都是如此,這就是書法之美!這48個字母是一千四百年前日本的空海和尚來唐朝留學,擷取中國草書的精華創作出來的。因此世界各國文字,獨獨日文散發著草書的優美。
  書法只有線條的變化,再也沒有其他的要素。照理說這樣要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是不可能的,因為線條只是繪畫三要素:具象、色彩、線條,其中的一個要素而已,歐美各國也從來沒有這種能夠獨立於繪畫之外的線條藝術。但實際上這種線條的藝術-書法,已經在中國流傳兩千多年了!
  書法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繪畫,因為在文人崇尚的高雅藝術「琴棋書畫」四者當中,書法尚且排在繪畫的前面!這不是很奇怪嗎?只具備一個要素-線條的書法,竟然會高於三個要素具足的繪畫!其原因實在很耐人尋味。
繪畫中的「具象」,意思是繪畫都要有具體的圖像,但是圖像也限制了想像力。而書法只有線條,並無具象可言,其本質是抽象的,正因如此而能任憑想像力騁馳!這就好像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其中的女主角在金庸的筆下描繪得美麗絕倫有如仙女下凡。但神鵰俠侶的電視版卻令人失望,原因就出在觀眾在螢幕上看到女主角的面貌之後,覺得其外貌氣質和金庸筆下所描繪的落差實在太大。美麗的想像總是不堪實際的畫面來戳破!
古代文人在其文化素養達到一個相當的層次之後,看一幅上乘的書法墨跡往往比看一幅上乘的繪畫感受更深,就是因為抽象的書法比具像的繪畫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因而更耐於玩賞。
  唐朝大書法家歐陽詢有一次騎馬途中偶見一碑,下馬細觀,發現是西晉著名書法家索靖寫的碑文,非常喜歡,久久佇立碑前觀賞,後來策馬上路,又數次返回,捨不得離去,最後索性坐臥碑前三天三夜,反反覆覆品賞,體悟碑文書法的神韻風采。一塊石碑只不過幾十個字而已,竟能夠欣賞三天,相信如果是一幅畫的話,即使是名畫,也不可能讓一位文人一直欣賞超過一天吧?
另一個例子也說明這一點:清朝的乾隆皇帝文化素養高,對書法也頗有研究,他收藏很多歷代書法,其中有三件他很喜歡,一件是晉朝王羲之寫的「快雪時晴帖」,第二件是他兒子王獻之寫的「中秋帖」,第三件是他侄子王珣寫的「伯遠帖」。由於太喜歡了,他蓋了一間「三希堂」,為的是專門存放這三件書法珍貴。命名為「三希堂」的含義是說這三件都是稀世珍寶。
  在繪畫方面,中國也有不少稀世珍寶,例如「清明上河圖」等等,但為何乾隆皇帝不為這些繪畫珍寶也蓋一個甚麼堂之類的,而獨厚書法?清史記載:他常常待在三希堂中,整天翻來覆去地欣賞這三件珍寶。書法就是這樣地耐人玩賞,久看而不膩呀!
  有些造詣很高的書法家甚至能從一幅書法墨跡中,看出其中所要表達的深刻情感。元朝書法家陳繹曾,欣賞六百年前的唐朝書法家顏真卿的一幅書法「祭姪帖」,他說透過「祭姪帖」中線條的疾徐輕重,筆劃距離的大小鬆緊種種變化,看出顏真卿書寫 「祭姪帖」時的悲憤、沉痛、激昂和懷念。他指出,在帖中從「爾既」到「天澤」這五行作者是憤怒的,從「吾承」到「尚饗」這五行是沉痛的,等等等等。
  他能看得出來是因為他有相當的書法功力,這和圍棋一樣,至少要有上段的圍棋功力,才能看出棋神吳清源和本因坊秀哉對奕的世紀名局,其中雙方的妙招連連,實在使人驚嘆!但對一般人來說,看到的只不過是擺著一堆黑白棋子的棋譜罷了!同樣地,「祭姪帖」號稱「天下第二行書」,僅次於書聖王羲之寫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但在不懂書法的人看來,也只是白紙上的一些黑色墨跡而已。
二十世紀出現的西方抽象畫派,打破繪畫「具像」的原則,其畫面有線條、有色彩,就是沒有任何圖像,也就是看不到人物、靜物或風景。整個畫面只有抽象的線條再加上一些色彩。但是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抽象畫派只是標新立異而已,缺少感動力!很少人會去看抽象畫展,也很少人會去收藏抽象畫。問題就是出在繪畫如果失去具像的畫面,也就失去了感動力!
  可是書法不是也是抽象的嗎?它甚至比抽象畫還少一個色彩的要素!書法只有線條,而卻能夠成功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這要如何解釋?原因在於:書法是「附麗」在漢字上面,而抽象畫卻沒有,這個差異使書法獲得鮮活的生命力!
  例如岳飛寫的草書「還我河山」四個大字,草勢疾勁,強烈抒發他心中的情感,千年後的現在,我們仍能從他的這一幅筆墨,看出他對宋朝江山淪陷的強烈憂憤!但那個「還」字非常的「草」,你必須先知道那個字是「還」,如果不知道,四個字的整體意思也就連帶不曉得,則只會覺得這四個字龍飛鳳舞而已,卻感受不出岳飛心中的憂憤。
  由此可知書法必須「附麗」在漢字上面,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也才能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其實書法根本就是漢字衍生出來的藝術,漢字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如果世界上沒有漢字,也就不會有書法這門藝術了,使用拼音文字的歐美各國,是無法發展出書法這種藝術的。而日本因為有使用漢字,所以日本也有書法,而且水準很高。
  「琴棋書畫」這四種高雅藝術的境界都很高,也都很美,其中最需經過學習始能認識其美的,則是圍棋和書法兩者。但若要問如何評價境界的高低?則在四者中圍棋最容易,書法卻最不容易。因為要判定誰的圍棋境界較高是很容易的,只要請兩人下一盤棋,看誰勝誰負即可分出高下。但是書法就沒有這麼簡單,真的很難看出境界的高低,我曾分別請教三位書法家,誰是當今台灣大師級的書法家?結果三人竟有三種不同的答案!
  有人說,可以看誰的書法『充滿韻味,意態生動』呀!但其實這些都是很主觀的形容詞,如果你去參觀書法展,看那些展出的行書和草書,就會發現很多書法家的墨跡都是『充滿韻味,意態生動』的!要成為一位書法家通常要苦練三十年以上,加上又有歷史上的書法名家的名帖名碑可以臨摹,要讓寫出來的字生動有韻味並不困難。如此說來,難道意味著苦練三十年之後,書法家的境界都已高不可攀,彼此再也無法分出高下了嗎?這倒也不盡然。
  這個難題我曾請教嘉義市書藝協會理事長黃枝文,他說:莫說只會寫楷書根本不能算是書法家,只能說剛剛入門,即使精通楷、行、草、隸四種字體,作為一位書法家其實仍然是不足的,應該小篆、大篆、金文、甲骨文這四種字體也都要寫得很好。而且「書畫同源」,一位境界很高的書法家通常也善於繪畫,要不然因文化素養高,也應善於詩文,或因感受力高而善於音律。能通他藝的書法家其墨跡自有一種神韻,這種神韻在只會書法而不通他藝的書法家中是找不到的。
  研究書法史的專家例如李繼凱等人也都認為,歷來書法造詣越高者,其文化素養也越高。例如東漢著名書法家蔡邕,既是文學家,又兼通經史、音律、繪畫。文化素養如此之高,促使其書法臻於絕佳之境,史稱其書法「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又如元朝的趙孟頫,是史上排行榜前幾名的大書法家,同時也是有名的畫家,又善詩文。其他如王羲之、顏真卿、張旭、蘇東坡、鄭板橋等皆是如此,不但書法造詣甚高,亦皆旁通他藝。可以說僅能書法而無他能的書法家,在書法史上很難找得到。
  因此書法家必須旁通他藝,書法才能提升至極高境界!這是研究書法史得到的結論。以此來檢驗吳朝熙,我們發現他不但能畫也通音律,文學造詣亦高!附圖是他畫的「鍾馗伏五鬼」,筆法熟練,自有一種韻味。他的文學素養也很高,九年前國父紀念館與東吳大學合辦「全球徵聯活動」,上聯是「落山風風落山山風落」,向全世界華人徵求下聯,這是一種有獎徵答,據說應徵的件數超過一萬件,結果朝熙先生獲得首獎!他的下聯是「飄谷雨雨飄谷谷雨飄」,如果不是文學素養很高,怎麼能對出這樣巧妙的下聯?至於他自己作的詩句、對聯以及幫別人作的冠首聯更是不計其數。
  大約五年前,我和一群民雄國中的老師去安靖爬山,路過朝熙先生的三合院,巧遇他正在大庭中拉南胡,樂音婉轉悠揚,時而轉為淡淡的感傷,時而快節奏地充滿激情,大夥都被他的充滿魅力的琴音吸引住了,屏息靜聽他的演奏,這時春意正濃,屋旁綠樹婆娑,樂音就洋溢在古樸的三合院中,構成一幅醉人的風景。他曾在嘉義縣的才藝比賽中,演奏南胡獲獎。除了南胡,他的古箏也彈得很好,曾在廟會中公開演奏。
  他就是這樣的既能畫,文學素養高又善於音律,這些都增益了他的書法境界,使他的書法獨得一種神韻!
  更難得的是,吳朝熙的書法展現一種創新的氣魄,這要先從晉朝講起。中國在晉朝時,書法藝術已經達到高度成熟的境界,所謂「晉人尚韻」是說晉朝的書法很有氣韻之美。代表人物是書聖王羲之,他寫的蘭亭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其氣韻之美,無人能及。其後兩三百年之間,書法家都籠罩在王羲之的書寫風格之中,追求那種氣韻之美。
  但藝術必須要有創造性,不能只是模仿王羲之的風格,因此到了唐朝,書法家終於走出兩條新路,一是歐陽詢、柳公權等人創造了楷書的最高典範-間架結構,另一是張旭、懷素等人創造的狂草。因此楷書是一直到唐朝才真正完成,間架結構規範了楷書的寫法,所以書法史說「唐人尚法」,意思是說唐朝的書法重視結構的規範。而狂草則讓書法達到出神入化,變化莫測的境界。
  到了宋朝之後,書法家的創新是主張「書畫同源」,並認為繪畫、詩文、書法三者不可分割,代表人物是趙孟頫,他以書法筆勢入畫,創造出「文人畫」,在畫上題他作的詩文。由於他的詩、書、畫都超絕,書法史稱他為「詩書畫三絕第一人」。
  到了明朝之後,書法家的創新作法仍持續不斷,最有名的是明代的徐渭故意違反間架結構,寫出風格特異的字體;清代的鄭板橋,以篆、草、行、楷相雜而創造出「六分半書」。但以上兩人,迄今書法界對他們的評價是毀譽參半,可見書法創新非常的不容易。  
  現在從事創新的書法家很多,在書法展中常常見到一些創新的書法作品,但仔細一看,根本都只是美術字罷了,和書法的關係比較少,這樣的所謂「創新」,實在是書法界的悲哀。書法的創新作品也是書法,絕非繪畫,應該是無法模仿的,吳朝熙的書法創新作品就符合「無法模仿」的原則,請看他的作品「雲龍」,一條龍的意象躍然紙上,似乎就在雲中翻騰著,也許是剛從水中躍起吧?龍頭正在急速抖落水滴,枯筆畫出的麟甲在陽光下閃爍著,是一條活生生的龍!龍身拼出一個草書「龍」字,氣勢是如此地非凡,真是神來之筆!這幅墨跡是無法模仿的,除非你有他的草書功力,也能一揮而就,要不然你將永遠無法模仿!
  他的其他創作書法尚有多幅,也都是像這幅一樣,全部立基在深厚的草書功力上,因此都是無法模仿的,但若以氣勢而言,這幅「雲龍」無疑是他創新作品中最傑出的一幅,我相信將來在書法史上,吳朝熙將會因這幅作品而留有一席之地!

2021/6/16 10:13
主題 | 討論區


老照片年代的梅山國小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1、本會創會董事長沈耀相曾任教於梅山國小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2、江德宜校長時期教職員合影(校長右邊為本會創董,時任教導主任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3、早期上課情景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4-1、此排教室及連接廊道現均已拆除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4-2、德宜亭旁木造教室後改建為水泥教室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5-1、運動場邊二層樓教室現已拆除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5-2、民國55年5月教職員合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6-1、運動場右邊教室現已改為籃球場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6-2、期末大掃除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6-2、期末大掃除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7-1、建校八十九週年校慶暨社區運動會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7-2、早期的運動會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8-1、民國66年蔣中正銅像落成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09、噴水池前的合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10、昔日的網球場現已改建成育樂堂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11、本會創會董事陳良鉛老師指揮樂團練習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12、早年的鼓笛隊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13、青年工作團來訪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014、跳繩隊練習

2021/6/16 8:39
主題 | 討論區


王瓊玲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梅山的女兒、《美人尖》的作者──王瓊玲


梅山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沈耀相


  我們梅山有好山、好水、好鄉親,也有一脈汩汩流動的文學潛流,前有享譽臺灣文壇的先進──名小說家張文環先生;後有海峽兩岸知名學者──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瓊玲博士。
  瓊玲是我們梅山好山、好水、好鄉親所培育出來的好女兒。其先翁王清泉先生,兼具詩、文、書法三長,「志道、據德、依仁、游藝,一生明月;務農、行醫、執教、從公,兩袖清風」是其一生寫照。且因生性耿介,急公尚義,故鄉親們賜予「公道伯」的尊號。
  瓊玲是我任職於梅山國小時的學生,對她知之甚詳:她是「公道伯」最小的女兒,排行第七,自幼聰穎活潑,擔任班長多年,頗有女將之風;成績優異之外,還時常代表學校參加國語文競賽,曾獲得全嘉義縣演講比賽冠軍、南部七縣市作文比賽第二。
  瓊玲自小雖然多才多藝,卻又很懂得勤勞、孝順。課餘之遐,常看到她在筍乾行內當童工,幫忙家計。小小身軀蹲坐在木板凳上,兩手忙碌地剝撕著黃筍片,兩眼卻盯著膝蓋上攤放的《孤星淚》或《西遊記》,看得津津有味。年年歲暮,王先生應鄉親之邀,揮毫題寫春聯,瓊玲也都隨侍在側。父女倆忙碌的身影,不只有親情的溫馨,也有文學的傳承。
  嘉義女中畢業後,瓊玲就讀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寒暑假,必定返鄉工讀,擔任嘉義縣公車處的「車掌小姐」。她隨車服務,足跡遍及雲嘉地區的山林田野、大小村落;更目睹、耳聞許許多多的風土民情、人生起落。因此,艱苦的工讀生活,拓展了她的視野、深化了她的情感,也為日後的創作小說奠下了豐厚的基礎。
  攻讀研究所期間,瓊玲以古典小說為研究重心,《野叟曝言研究》一書,是她初試啼聲的學術論著。因表現優異,畢業後,即留在母校東吳大學擔任講師。隨後專職於世新大學,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近六十萬字的《清代四大才學小說》,由國際知名的商務印書館出版,屢次獲學術研究獎項。瓊玲在學術與教育路上,從此開始發光發熱。
  身為梅山的女兒,瓊玲有著樸實的精神、高昂的鬥志,她完成《古典小說縱論》一書;發表多篇論文於中國的「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明清小說研究》上,成為海峽兩岸知名的學者;更篳路藍褸,創立了世新大學的中國文學系,擔任第一屆的系主任。
  創業維艱,為了建立口碑與特色,瓊玲完成了兩個跨院校的大型整合計畫,一是:擔任國科會的<世界華文文學資料典藏中心之建立及網路設置計畫>的籌備人及主持人;二是:擔任教育部<提昇國語文基礎教育計畫--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本土的融合>的撰寫人。這兩項大型計畫,總共獲得新臺幣四千餘萬的補助款,堪稱中文界「不可能的任務」,但瓊玲卻一口氣辦到了,真不愧是我們的「梅山之光」!
  瓊玲身在台北,心卻深繫故鄉。父親臥病期間,她週週南北奔波,從未懈怠。後來,為了侍奉老母,更毅然轉返故鄉,任職於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她教學認真、是公認的好老師;她孝順友愛,是王家及梅山的好女兒。
瓊玲又完成了《野叟曝言作者夏敬渠年譜》、《夏敬渠與野叟曝言考論》兩本擲地有聲的著作,在學術研究上,有了可以告慰父母的豐碩成果。活力充沛的她,絕不以此為滿足,反倒是奮足奔赴另一條她嚮往已久的跑道──小說創作。
  就讀大學期間,瓊玲就以小說<綠卡>,獲得東吳大學的「雙溪文學獎」。後來,浩瀚的學術研究、艱困的教育使命,逼得她忍痛割愛,暫時壓抑住蠢蠢欲動的寫作欲望。但是,從小累積的作文天賦、耳聞目見的奇風異俗、百味雜陳的小人物悲歡,早已醞釀成熟,滾燙於胸壑,到了不得不噴薄而出的地步了。
  於是,瓊玲懷著感恩、敬畏又悲憫的心情,寫下了她的第一本小說《美人尖──梅仔坑傳奇》。
  本書分四篇、約十萬字。一短篇:<含笑>;三中篇:<美人尖>、<良山>、<老張們>。全書跨越的時間很長。<美人尖>:從阿嫌出嫁至死亡(約1932至2007年);<含笑>:從含笑與天助熱戀至七十歲壽宴(約1939至1989年);<老張們>:從國民黨敗逃臺灣至第二次政黨輪替(1949至2008年);<良山>:從少年殺人至老年回鄉尋墓(約1950年至2000年)每篇都超過五十年,內容正是半世紀以來,梅仔坑、臺灣、中國大陸環環相扣的繁華與悲涼。
  本書以我們共同的故鄉──「梅山」作為創作的空間背景。瓊玲大量運用「倒敘」、「正述」的交叉綜合筆法,營造今昔對比的氛圍,強調時代變遷中,政治社會、民俗風情及多重人性的變與不變。從「變」中反思時代的滄桑、人情的涼薄;從「不變」中,肯定人性的淳厚、生命的頑強。故有「為時代留見證、為小人物寫悲歡、為梅仔坑畫素描」的努力與雄心。
  瓊玲又大量運用「意識流」的創作技巧,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書寫其絲絲隱隱或天崩地裂的歡樂與痛楚。因此,含笑的愛與寬厚、阿嫌的奮戰與擔當、良山的悔過與贖罪、老張們的義氣與慈愛,讀來都動人肺腑。
  瓊玲在國學界的努力成果,也「如鹽入水」落實到小說的創作上。每觸及民俗活動,如:<良山>的建醮、過火、「送肉粽」、殯葬;<美人尖>的婚嫁禮俗、民間禁忌、「四句聯」;<含笑>的「沖喜」、「擋路」;<老張們>的臺灣民俗、諺語,瓊玲都下了殷殷切切的考證工夫。因此,讀《美人尖》這部小說,對於鄉土文化將有更深更廣的認識。

  此外,<美人尖>、<良山>、<含笑>小說中的敘述語言以普通話(國語)為主。但為了人物精采、口吻逼真、身份密合等要求,其對話、口白則多採用「閩南話」(臺語)。但不採「音譯」的錯誤方式,而是努力考證本字、古字。如閩南語的「剒柴」(即砍柴)、「培墓」(即掃墓)、「娘嬭」(即親娘),皆可從《說文》、《禮記》、《爾雅》中,找到紮紮實實的用字根據。至於<老張們>的口白,瓊玲特別採用山東腔;敘述語言則用「外省調」,與前三篇大不相同,是另一種付出及努力。
  《美人尖》一書,由知名的三民書局出版社出版。臺灣小說界泰斗黃春明先生、大陸國學大師蕭相愷先生、世新大學賴鼎銘校長,名詩人路寒袖先生,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趙慶河院長、師範大學張素貞教授等人的極力推薦,已在文壇引起熱烈迴響,被譽為二00九年最璀璨耀眼的文學巨星。
  喝梅山水長大、受梅山人栽培的瓊玲,為了感念並回饋故鄉的恩情,不只聲明將義賣及每年版稅所得,全數捐贈「梅山文教基金會」之外;又慷慨解囊以相同款項,捐贈「梅山愛心行善會」。
  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梅山,張文環先生已然開疆闢土,為後世子弟墾植出一大片文學沃土;我們也樂於看見,瓊玲在其卓越的學術成就之後,憑借《美人尖》再次攀登文學的另一高峰,它只是《梅仔坑傳奇》的首部曲,我們期待第二部、第三部繼續面世,畢竟,好山、好水的梅仔坑,永遠有說不完、寫不盡的精采故事。
  瓊玲!努力寫吧!全梅山的鄉親都在為妳加油!


附註:二00九年,王瓊玲教授《美人尖》的新書發表會如下:
1.元月十五日前出版,十六日,於台北三民書局舉行記者招待會
2.元月十七日上午九時三十分,於梅山文教基金會舉行新書發表會。
3.二月七日下午二時,於台北世貿大樓國際書展會場,舉行簽書會。
4.二月十一日上午十時,於梅山愛心行善會新館會址,舉行義賣會。




2021/6/15 17:00

admin 於 2021年06月18日 10:35:56
admin 於 2021年06月18日 13:48:55
主題 | 討論區


廖龍鐓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廖龍鐓
嘉義縣梅山鄉大南村人
學經歷:
中原大學化工系畢
曾任中油公司化學工程師課長、組長及執行長室特助職務共計34年
民國92年(2003年)申請優退
師承:
(1989~1990)張雲炬老師,奠定梅、蘭、竹、菊水墨基礎
(2003~2007)社區大學王俊生老師,專攻嶺南畫派
(2007~2011)董學武老師及呂清安老師迄今
獲獎:
2004年亞細亞水墨藝術聯盟入選
2005年亞太國際彩墨藝術聯盟優選
2006年亞太國際彩墨藝術聯盟最優選
展覽:
2006年於嘉義市文化中心桃城雅舍雙人個展
2006年底竹崎文化基金會個展
2011年9月於梅山文教基金會辦理「墨彩人生~廖龍鐓水墨畫展」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5 16:36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6:51:32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6:52:48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6:55:01
主題 | 討論區


陳良展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陳良展畫歷
1950生,嘉義縣梅山鄉圳南村人
學歷:
嘉義梅山國小
嘉義梅山初中
省立嘉義高中
國立藝專美術科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MFA碩士
經歷:新泰國中老師
明德國中老師
銘傳大學老師
全省學生美展評審
政大師生美展評審
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畫講座老師
文風堂畫室老師
畫歷:個展於臺北國軍文藝中心
個展於臺中省立圖書館中興畫廊
個展於臺北今天畫廊(一)
個展於臺中文化中心文英館
個展於臺北皇冠藝文中心
個展於臺北今天畫廊(二)
個展於臺中文化中心
個展於彰化忠厚藝術中心
國內外聯展多次
應邀 100國畫西畫名家聯展於臺南文化中心1984
國父紀念館邀請展1978
任甲子畫會會長並聯展於臺北縣文化中心1984
應邀中國當代名家詩書畫展於臺中1983
應邀當代名家書畫冊頁展於臺中1984
應邀第八回韓國文化藝術祭書畫展於漢城1985
應邀當代書畫名家聯展於臺中文化中心1985
應邀中華民國七十四年當代美術大展於高雄市1985
應邀日本亞細亞美展1985
應邀全省美展四十年回顧展1985
應邀蘇河藝術中心開幕義賣展於臺北1986
應邀新生代水墨畫特展於臺北秋臣畫廊1986
應邀吟秋人物畫特展於臺北華明藝廊1986
應邀靈山秀水特展於臺北好望角畫廊1986
應邀亞洲美術聯盟美展於臺中省立美術館1988
應邀中韓美術交流展於臺中1991
應邀國風書畫會聯展臺北1992
應邀新竹金駝獎義賣展1993
應邀彰化忠厚藝術中心83西畫名家創作展1994
應邀全國名家書畫展於南投人乘寺1994
應邀陳良展 林進達膠彩西畫雙年展於彰化忠厚藝術中心1995.4.11
應邀新竹采風藝術義中心五人水墨聯展1996
應邀松年大學義賣展於臺北市政府1996
陳良展師生國畫聯展於臺北市議會文化藝廊2002.3.20
應邀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交流展於日本京都2004
作品曾穫:全省美展大會獎 臺陽美展銅牌二次 中部美展第二名
日本眾議院賞 中部陸光美展金獅獎第一名 全國青年書畫第三名
日本津島市長賞 全國青年國畫展銅牌 亞細亞美展大會獎
被選入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1995
作品被選入國中與高中美術課本教材2000
作品獲藏: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中省立美術館 臺北國父紀念館
三峽祖師廟 淡江大學藝術中心 銘傳大學藝術中心
臺北老爺大酒店 臺中龍谷大飯店 嘉義嘉新大飯店
日本福岡平和樓飯店 塞班島鑽石大飯店
著作:陳良展作品集一套
水墨海景畫初探一冊
★★★★★★
陳良展之墨色運用手法非常高超,雖是黑白,看似有色而生痛。
陳良展先生早期以水墨畫為主,後來則各種畫風皆嚐試,如抽象畫、膠彩畫……等。如金映彩霞之畫法為國內首屈一指。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蒼崖賞波濤」此圖曾在日本展出 為陳良展海浪專輯(台北市美術館出版)代表作之一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風裡雨裡巴蕉響」 此圖為回憶故鄉圳南村中璋湖(海拔900公尺)小時候在家望外之美景如詩如畫因而很喜歡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促成日後喜愛繪畫的動機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龍洞遣懷」 一韓國畫家在畫展看到此畫相當讚賞 專程來台造訪 結識為友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長春飛瀑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金映彩霞」 此圖以黑.金為主色、因高難度作法融入膠採而發出光亮 呈現出彩霞映山頭的景緻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長白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秋林雲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合歡山雪景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山澗

2021/6/15 11:23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1:42:53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1:43:48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2:13:10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3:56:18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00:02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05:01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13:49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15:04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17:00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20:07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20:58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22:04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23:05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23:40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29:10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41:52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42:37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4:44:27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5:05:38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5:07:57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5:09:44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5:10:42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5:12:15
主題 | 討論區


陶藝家-謝宗興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謝宗興
謝宗興臉書
超連結-桃城手捏坯壺創作簡介
畢業:國立藝專西畫組
嘉義市人,常居梅山太平村藝術工作室創作,桃城手捏壺可說是古法「捏坯車胎法」的重現,七十五年首創捏壺學會,長期投入研發,積極推廣壺藝。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5 10:24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0:54:27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1:11:16
主題 | 討論區


閱讀梅仔坑~竹樂茶鄉-嘉義縣社造三期計劃-竹時鐘編製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閱讀梅仔坑~竹樂茶鄉-嘉義縣社造三期計劃-竹時鐘編製教學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竹時鐘完成品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5 9:29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09:48:41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09:49:28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0:00:02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0:01:20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0:41:31
主題 | 討論區


劉明智竹編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劉明智,梅山鄉安靖村人,現定居於梅南村。
學歷:省立斗六高中
經歷:務農,農暇剖竹編製農具,因成興趣,專精研究於竹編、草編等民俗傳統技藝,常在各型活動中擔任草編竹編講師,指導青年學子研習傳統技藝。主持竹草編教學研習活動,社區民眾參與踴躍,在本會舉辦生活竹編展覽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劉明智與楊明鍾-貨車上的竹編白牛為大林慈濟醫院向兩位老師所訂製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5 8:47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09:12:43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09:13:56
admin 於 2021年06月15日 10:14:16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文教通訊第71期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4
離線
梅山文教通訊第71期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14 19:27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08:18:48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08:22:32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08:23:39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08:30:53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08:47:24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08:55:53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08:59:30
主題 | 討論區



 回頂部
« 1 ... 3 4 5 (6) 7 8 »



[高級搜索]


本站資訊

管理員
admin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