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搜尋

線上使用者

4人線上 (4人在瀏覽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查看所有文章

 到底部   前一個主題   下一個主題

« 1 2 3 (4) 5 6 7 8 »


記 陳燦煌創作曲(梅山之戀)發表會 本會顧問 蕭義崧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7/8 9:49
主題 | 討論區


竹坑溪瀑布群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張瑞宗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張瑞宗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2021/7/8 9:23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公園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鍾政道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劉文科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莊榮堂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張瑞宗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鍾政道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鍾政道攝影

2021/7/7 16:18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10:41:52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10:43:14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10:43:45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高山茶園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攝影:張瑞宗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7/7 9:46
主題 | 討論區


2021年台中之旅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姐妹們看這裏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台中國家歌劇院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高美濕地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道禾六藝文化館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大合照(本次旅遊為自費)

2021/7/7 9:31
主題 | 討論區


蝙蝠洞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千年蝙蝠洞是上古時代海底的珊瑚礁群,受海水侵蝕形成的自然岩洞。在歷經造山運動隆起以後,成為現今的景觀。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瑞里千年蝙蝠洞

2021/7/1 15:34

admin 於 2021年07月09日 17:07:31
admin 於 2021年07月15日 15:25:31
主題 | 討論區


燕子崖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梅山圓環:往山上太平方向經梅山天主堂,進入縣道162甲太平公路→經半天村→經太平雲梯→經太興村→經瑞峰村至瑞里村→依指標前進→抵達燕子崖。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張瑞宗攝影

2021/7/1 15:31

admin 於 2021年08月04日 13:56:47
主題 | 討論區


橫山屏金針花休閒園區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油桐花飄落滿地-:鄒世美攝影

2021/7/1 14:55
主題 | 討論區


太平雲梯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太平雲梯2017年完工,海拔約1000公尺,為全台灣海拔最高的景觀吊橋,全長共281公尺。雲梯以梅山太平村口望風台三原彩虹瀑布162甲線縣道上方為起點,通往對面的龜山,可俯瞰梅山36彎美景並遠眺嘉南平原至澎湖,夜景尤為美麗,秋冬之際常有壯觀的雲嘉南平原雲海可欣賞。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莊榮堂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莊榮堂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張瑞宗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張瑞宗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莊榮堂攝影

2021/7/1 14:47

admin 於 2021年07月22日 11:00:16
admin 於 2021年07月22日 11:03:21
admin 於 2021年07月22日 11:05:19
主題 | 討論區


太興村阿葉溪飛瀑(台版九寨溝)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莊榮堂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楊琇月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何應傑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楊綉月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楊綉月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鄒世美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葉和榮攝影

2021/7/1 14:40

admin 於 2021年08月20日 08:21:40
admin 於 2021年09月07日 08:24:10
admin 於 2021年09月07日 08:26:05
admin 於 2021年09月10日 13:48:38
主題 | 討論區


36彎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鍾政道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鄒世美攝影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何應傑攝

2021/7/1 14:29

admin 於 2021年07月01日 14:46:15
admin 於 2021年07月01日 15:00:05
admin 於 2021年07月01日 15:02:36
admin 於 2021年08月10日 16:13:41
主題 | 討論區


不老人生學習閱讀班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9 11:25
主題 | 討論區


樂齡爺奶樂器吹奏班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9 8:40
主題 | 討論區


樂活逆齡體適能班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9 8:25
主題 | 討論區


怎能不寫?怎能不寫呀! 王瓊玲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怎能不寫?怎能不寫呀!
 
王瓊玲

我──
為甚麼會用三年的時間,寫出醞釀在心中二十年的故事──《一夜新娘》,我不停一遍一遍,自己問著自己……
  我出生在嘉義的梅山,梅山有十八個村落,散佈在在從海拔四十公尺到一千八百公尺的山區。從前,先民們挑著一根扁擔、兩個籮筐的農作物,到市集去賣錢;把賣到的錢,拿去買吃的、用的生活必需品,再翻山越嶺地挑回家去。就這樣,他們踩出了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汗路」。所以:
  汗路──是梅山人流血流汗的謀生之路。
  汗路──也是梅山人情匯流的資訊網路。
  我的童年很豐富,因為,父親是梅山鄉親所尊崇的「公道伯」,村與村的紛爭、人與人的恩怨,常常在我家小小的客廳內被精采重演、被個別詢問、被深入分析,再被努力解決。
  所以,從小到大,我像看電影的觀眾,在各式各樣的劇情片中,被震撼、被教導、被感動著。
  但是,我的家境算是清貧的,爸爸是公務員,薪水常常拿去當公關花費,所以,我家的孩子一到了假日,都必須到工廠當廉價童工。不過,無論是在「筍乾工廠」、「醃梅工廠」、「柑橘包裝場」……小小的童工卻都玩得很快樂、聽得很過癮,因為一個個三姑姑、六婆婆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而且,那些故事都是──真人真事。
甚至,後來,為了要支付私立大學的龐大學費、生活費,寒暑假時,我就從台北返鄉,當起了車掌小姐,在顛顛簸簸的公車上,觀察上上下下的乘客,也直接或間接地體會了他們多變的人生。
  很幸運的,我又有一位很會說故事的老媽媽,她走過養女生涯的悲辛、嘗過戰亂與現實的生活折磨,今年已高齡九十二歲,仍然可以用最活靈活現的敘述,重現一齣齣山林野地的「汗路傳奇」。
  所以,我的小說《美人尖》、《駝背漢與花姑娘》中,都是卑卑微微的小人物,都是清水溪、寒水潭、大尖山、屈尺嶺等故鄉山水,都是在烈日下、泥地裡、汗路上,翻騰打滾、血汗淋漓的現實人生。
  十多年前,「公道伯」走了,我與姐姐帶著老媽媽去日本旅行,想轉移或減輕她的悲慟。在明治神社的蒼蒼大樹之下,一位日本老婦人與她聊了起來。天呀!那時我才發現媽媽的日語竟然那麼流利,流利到連導遊都佩服到五體投地。
  後來,在我的追問下,老媽媽才幽幽地說:「我本來就讀過三年的日本書呀!我還代表過嘉義郡,拿到全臺南州『國語』演講比賽的第二名。」
  真的,我哭了──
  在封閉又操勞的山中農家,讀書識字是她唯一可以伸向外界的觸角;在受盡凌虐的養女歲月中,她也只有從「國語演講比賽」的得獎獲勝,才可以得到些許的安慰與救贖。
  所以,雖然她念的是夜間民教班的「國語講習所」,但是,在一連串的村、鄉、郡、州的比賽當中,她打敗正規教育下、甚至是「國語家庭」出身的佼佼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嘗試探索著改變命運的可能。
  但是,終戰了,日本被打敗,國民黨統治臺灣了……
  於是,我那青春正盛、日文流利的媽媽,又變回了文盲──漢文方塊字世界裡的新文盲。她的身分証上的教育程度欄,被標寫著「不識字」;在一連串「去日化」、「去台化」的嚴格政令下,她的親兒孫們,竟然真的以為她是文盲!
  後來,我藉著閒聊、藉著撒嬌,陪著老媽媽一步步走回她的青春年華,一件件、一樁樁的聆聽那日治時期、殖民歲月裡感人的愛、恨、情、仇。
  那些愛、恨、情、仇,真的是感人肺腑呀!怎忍心讓它隨風而逝?所以,我考據了史料、詢問了耆老、請教了專家,再用三年的時間,一字一句去描摩那一段青春光燦、現實多磨、又殘酷戰亂的人生物語。
  藉由撰寫《一夜新娘》,我也補償我的遺憾──我很愛父親,他卻是梅山人的「公道伯」,永遠為別人在忙。他從不知道,獨自在台北讀書、過活的小女兒,多需要他的資助、多乞求他的關愛。如今,藉由小說,一字一句的回溯先父的時代,讓我追趕上年輕的他,體會他所面對的亂離人世,知道他何以盡心盡力要為那些不識字的淳樸鄉親們主持所謂的公道,我也才釋放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幽幽怨懟。
  有一回,老媽媽拿出一件保存得很慎重、很完整的日本女性和服給我看。她告訴我:
「教我演講的木村老師,在日本投降之後,便完全沒有學校的薪水可領,還必須等候船期來接回日本去,那幾個月當中,他幾乎活不下去。這時候,我把所種的蕃薯園劃出一大塊送給他,要他儘管去挖來吃,吃剩下的,還可以拿到街上去賣。就這樣,他渡過了那最難挨的時刻。臨回日本前,他拿他妻子的和服來送給我,請我不棄嫌的收下,因為,那是很好的布料,將來我出嫁時,可以改成花洋裝,要不然,孩子生下來時,也可以裁製成尿布……」
  所以,我怎能不好好記錄下那段台灣人和日本人相處的點滴真情呢?
  還有,梅山鄉太平村的嚴清雅村長也告訴我:
「我父親被日本人徵兵下南洋,家中失去了經濟支柱,母親白天揹著一歲的小姊姊做工;四歲生病的二姊,就由七歲的大姐來照顧。一到黑夜,四個大小女人擁抱著一起哭,害怕再也見不到爸爸回家。二姐病得更重了,哭喊著要爸爸,甚至哭到瞎了、沒多久人也死了……媽媽在二姐死後,就再也不掉一滴淚,咬著牙,把整個家撐起來……」
  嚴村長今年快六十了,是身高一百八的壯漢,提到這段往事,竟然聲聲哽咽……所以,我怎能不記錄那一段軍國主義摧毀一個個家庭天倫的殘酷史實?
  在臺灣,很多人不解,老一輩受過日本人的殖民統治,為何卻往往「親日」?壯年的,受國民黨教育的,卻往往「仇日」?而年輕的一代,目炫神迷於日本的次文化,則又身不由己的「哈日」?
  親日、仇日、哈日,分切得那麼深、糾葛得那麼緊,我無法完全去釐清原因。
  我只想從人性的多重角度,從生活的真實層面,仔細重建那一段殖民歲月的場景,再把每一個角色都安排妥當,再讓他們血肉鮮活地呈現內在的掙扎、愛恨、慾求、理想……
  所以,我的小說,沒有大義凜然的民族主義、沒有視死如歸的英雄好漢、沒有小丑跳樑或殺人如草芥的日本人;更沒有一棋定江山、一柱擎天地的偉大情節……
  我的小說裡,只有一群卑微的小人物,他們必需面對殖民高壓統治、面對募兵制徵兵制、面對皇民化教育、面對傳統禮教、面對流言蜚語……所以,他們有時堅強、有時脆弱、有時果決、有時打混,把寬厚、欺蒙、仁慈、狠心、感恩、怨恨……全都混淆在一起了。而男女主角在亂世裡的戀愛,談得那麼真誠、那麼卑微,卻也被大時代的颶風連根拔起,刮蕩飄颺在無情又無理的戰爭中。
  但是,亂離的歲月中,還是有穩定的力量,那是來自土地的溫暖、來自人性的無邪……
  所以,我怎能不寫?
怎能不寫呀!







2021/6/25 15:58

admin 於 2021年06月25日 16:18:10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圳北歩道獨角仙觀賞記趣  曾桂雲(梅山文教通訊第55期)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我們這一群「定慧讀書會」的成員,包括蕭義崧老師和所有同學,在郭芳周先生的邀請下,於今年6月的某一天早上,浩浩蕩蕩地分乘數輛車子,直奔芳周的農舍,為的是要觀賞獨角仙。
  芳周說:「要觀賞獨角仙,6月是最好的季節,因為這時正是獨角仙的繁殖期,有時光是一棵樹幹就會有幾百隻的獨角仙在那邊爬來爬去。」,試想,幾百隻的獨角仙群聚於一棵樹幹上,如此龐大的數量,將會是怎樣的一種熱鬧景象!我們很好奇芸芸眾「蟲」形成的「社會」會如何互動?想必頗有可觀之處,這樣的盛況豈能錯過?於是在這樣一個綠意盎然,天氣微陰的初夏早晨,我們來到了芳周的農舍。
  這是一間樸素的農舍,但讓我們驚訝的卻是農舍旁那一棵高聳入雲的「超級」蓮霧樹,至少應有四層樓的高度吧?樹幹頗粗,此樹經林務局鑑定,樹齡已超過一百年,昰一棵很珍貴的百年老樹!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百年老樹,樹上竟然還能結實纍纍,而且果實的口感甜度依然不輸其他頂級的蓮霧,這顯示出蓮霧樹旺盛的生命力。換作是人,一百歲的人即使還能活著,大概也已經衰老不堪了,還會有什麼旺盛的生命力?可見若與蓮霧樹相比,人的生命短暫很多,但大多數人在這短暫的生命中,為了名利卻仍汲汲營營,令人唏噓!
  另外讓人稱奇的是,我們看到每ㄧ顆蓮霧都已經用紙袋套好了,套紙袋是為了防蟲害,但是那些蓮霧有很多都垂掛於枝幹的末端,高懸於三、四層樓的高度,明明沒有可供立腳之處,這樣要如何套上紙袋?昰誰有這麼大的本領,能完成這種幾乎不可能的任務?芳周說,他是請專人去套袋的。我真想若有機會也能來參觀蓮霧套紙袋的過程,才能化解我心中的謎團。這些「套紙袋達人」給我的感想是:人是多麼有韌性呀!為了生活,再怎樣艱難的事也能想辦法去完成。
  芳周的農舍旁就是圳北歩道,沿步道走沒多久,即可看到一座美輪美奐的涼亭,比一般的涼亭大,裡面有石桌石椅,可容納約二十人。涼亭的土地由郭芳周先生和陳長淵先生共同捐獻,建物的經費則來自嘉義縣政府觀光旅遊局補助款。若沒有郭、陳兩位先生捐獻土地,我想應該到現在也不會有這座涼亭吧!因為即使有經費,若是沒有土地,涼亭當然也就蓋不起來囉!
聴芳周說,每天早晨天剛亮的時候,就有一群梅山鄉親健走圳北歩道,來到這座涼亭,他們各自帶來一些食材,然後在涼亭中烹煮早餐。在一片晨曦之中,空氣透著涼意,他們一面共享運動之後的可口早餐,一面談笑,一面欣賞四周翠綠的山色,真是不亦快哉!我們聽著芳周的描述,大家都很欣羨這樣的「涼亭早餐」。但欣羨歸欣羨,對很多人來說,天剛亮的時候就要健走上山,恐怕並不容易作到。
  涼亭下面的圳北歩道之中,有一段大約有一百多公尺,也是芳周捐獻的,不但捐地,他還擔心這一段歩道若因天雨路滑,會讓行走的人產生危險,因此又去買了一百多公尺長的粗繩綁在路旁,讓行走歩道的人有繩可攬,這樣就安全多了。芳周這種為人設想的貼心,和他捐地的無私精神,都很令人欽佩!
  接著我們去欣賞獨角仙。步道旁有幾棵白雞油(光臘樹),每棵都看得到獨角仙,我們選一棵獨角仙最密集的光臘樹來觀賞,只見樹幹上有將近上百隻的獨角仙在活動。雄獨腳仙的頭上有一隻角,很像鹿角,因此台語稱獨角仙為「鹿角龜」。
  大部分的獨角仙都在啃蝕樹皮,形成很多條凹痕,樹皮啃掉後吸食白色的樹汁。有少部份的獨角仙正在交配,而更多的獨角仙則正在戰鬥,只要兩隻雄的碰在一起,則必定展開戰鬥,角與角互相頂著推來推去,力量不足的一方就被推落樹幹,不待掉到地面,就展翅飛走了。
  華嚴經說:「一沙一世界」,因為一粒沙上說不定就有很多微生物,形成ㄧ個微生物的世界,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則是「一樹幹一世界」,可不是嗎?這棵光臘樹的樹幹,就是一個獨角仙的世界呀!在這個蒼翠的山林中,到底隱藏著多少獨角仙的世界呢?又隱藏著多少其他動物的世界呢?
  芳周在每棵光臘樹的樹幹下,都堆了一些腐木,他說這樣可以提供獨角仙產卵的地方,而腐木本身也是獨角仙幼蟲的食物。提供腐木可讓來年的獨角仙數量增加很多倍,芳周對於生態保育的工作,也做得很周到呢!
  我注意到樹幹上的凹痕都是垂直的,蕭老師說:「如果凹痕是水平的話,只要環繞樹幹一圈,則會因水分和養分都無法由樹根往上送,不久整棵樹就會死掉」。真的!我找不到一條凹痕是水平的,全部都是垂直的線條,難道獨角仙知道橫著咬樹會死掉,因此豎著咬?當然不是這樣,獨角仙當然不知道這個道理,是他的天生本能要他豎著咬。
  大自然真是奧妙呀!在大自然的安排下,獨角仙只會利用但不會摧殘光臘樹,因此能夠永續經營,所有的動植物都無不如此,所以能夠形成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但人類卻是唯一的例外,人類為了商業利益,砍伐雨林,過量排放二氧化碳,以致整個地球產生了可導致災難的溫室效應,人類甚至大量製造毀滅性的核子武器,凡此種種違反大自然和諧,甚至可能導致毀滅整個地球的作法,若與獨角仙相比,人類實在不如獨角仙多多!

2021/6/25 15:17
主題 | 討論區


話我家鄉寫我詩 鄉土語言教師 楊國明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5 14:16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文教通訊第54期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5 10:25

admin 於 2021年06月25日 10:40:11
admin 於 2021年06月25日 10:49:34
admin 於 2021年06月25日 10:56:30
admin 於 2021年06月25日 11:03:08
admin 於 2021年06月25日 11:07:54
admin 於 2021年06月25日 11:10:22
admin 於 2021年06月25日 11:15:59
主題 | 討論區


般若心經的認識與體驗  本會董事 簡茂興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般若心經」的認識與體驗

本會董事 簡茂興校長

  般若是佛法中心,是生活心要。「般若心經」能契合佛的本心,能發揮眾生的根機,人就能心無罣礙,自由自在的領受生活。足見「般若心經」是學成佛,了生死,斷煩惱的妙慧。
  解決煩惱,由心作主,心是六根的統帥。「般若心經」使心的運作,更擴大與自由,也成為生命中的「觀自在」。「般若心經」隱藏了眾菩薩的神力、智力、願力,讓我們更通達有為之事相、無為之空理。
  「般若心經」是「大般若經」濃縮精華,是極佳的修行法門。僅二百六十個字,短小精鍊,辭約理著,文簡義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確切可從「六度」以破「六蔽」:布施破慳貪;持戒破毀犯;忍辱破瞋恨;精進破懈怠;禪定破散亂;般若破愚痴。「般若心經」即是渡到彼岸的般若船。
  「般若心經」闡述智慧教義,開示人生哲理。謹遵依環環相扣的義理,就個人的認識與體驗,分述如下:
一、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薩得道,五蘊皆空。使一切苦(逼惱身心)與厄(艱難危險)安然渡過。世人累受五蘊賊害,倘能善心、善行,做到六度的極致,會使生活更圓滿的。
二、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我們的肉體,沒有永固的自性,其皈依終結處就是空。色與空是相即不離的,受想行識,亦如夢幻泡影。因此,我們要力行不執空、有的中道生活,違順兩境,圓融處置,自然無事。
三、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人的精神及物質,幻化成空。人之生死,為善作惡,善惡果報等,亦無所謂生滅、垢淨、增減。人生要體會真如實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離妄想執著。
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六根、六塵、六識。諸根遇到塵境,內外根發生作用才有了識。如根塵脫粘,識無所寄。根塵無體,識性原空。我們不要迷昧假相,不妄生執著。如啟惑造業,必流轉生死,陷自身於萬劫之苦海。
五、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無明空、無明滅,以至老死空,老死滅。雖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但終究所證之智得,亦是空名。因此,我們要體驗道的生活,意行要自律,情理要平衡,知空智空理之不可得。
六、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一切皆空,峯迴路轉,圓成菩提道。以般若為基礎,利益眾生,身心所向,已無驚恐,立地解脫,證入佛陀境界。一切眾生,無畏恐怖,不為顛倒所迷,不沉溺生死,不為業力所縛,以究竟涅槃。
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用功修持,成了無上(阿耨多羅)、正等(三藐)、正覺(三菩提),圓證果位。人皆有佛性,因此,要發菩提心,自覺覺地,弘法利生。
八、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總持一切法,快去快行,大家合力上彼岸,圓成菩提道。總之,為弘法利生,要心惟口誦,身體力行;成就戒定慧,要勤於聞思修;常憶佛、唸佛,要三業不離佛;時處違緣盡除,順緣增長,增長大眾福慧,以契合如來說法度生的本懷。
  我已皈依三寶。在家居士。莊嚴肅穆,靜定潛修。並時刻參加活動,十分隨喜隨緣。
一、「般若心經」是我人生心路歷程的導師:
  個人在學生時期,即以「抄經」為樂,曾獲佛學獎金,雀躍不已。經常致力專研佛學、國學,酷愛「般若心經」用以修身,惕勵自己,期能悟出義理。
  公餘之時,書寫心經,與廣大善眾結緣,已逾三千份。書寫金剛經,獻給講堂、寺廟、虔誠居士,已逾十部。並書寫地藏菩薩本願經一萬七千字,十六幅,奉送地藏庵典藏,內心無比欣慰,大眾亦十分隨喜。
二、「般若心經」是我生活的重心與活力:
  個人不敏,致力心經的說讀寫作。曾舉辦「書寫佛經個人展」,贈送拙作心經字帖。並辦書法研習,獲得不少迴響。
  民國九十七年離開四十六載的公教職場。停而不滯,退而不休,不停的參與:快樂讀書會(佛光會)、快樂心靈分享讀書會(基金會)、不老人生學習閱讀(長照樂齡中心)......擔任導讀,並以心經等為授課題本,欲罷不能,可見一班。
  「般若心經」是心智哲學,亦是心智科學。誠心正心,一劍誠一生注,是奉行三寶的啟鑰。在自我惕勵奉行,善友助伴切磋,以發菩提心,圓成菩提道。

2021/6/24 17:12
主題 | 討論區


書法與我~研練心路歷程及作品展出紀要  本會董事 簡茂興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4 14:25

admin 於 2021年06月24日 17:27:17
主題 | 討論區


四十教職.花甲人生—代退休感言  本會董事 簡茂興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陽垂。」一日復一日,時光飛逝,個人服務教育職場,彈指間,已度過一萬六千九百多日子。回想四十六寒暑的教職生涯,從國小而國中,由教師而校長,數十年如一日,始終抱著教學相長,希望把同學調教成長。秉持身教言教並重,希望「言為人師,行為人範」。如今已逾花甲年齡,常常緬懷過去,彌足珍惜。
  回溯氏國五十年夏,甫自師範畢業,即以服務教育為志業。選我所愛,愛我所選。一頭栽了進去,長期浸浴在快樂中。民國五十年八、九月,奉派梅圳國小初任教師,天天徒步上下班,來回八公里的山路,淋了好多次西北雨。當時圳南水底寮,尚未架設電燈,足見民生艱難。隨後調派梅山國小教師,連續當了幾年六年級級任老師,升學率普遍提升。於民國五十四年底服兵役,全班學生竟然到崎頂第六訓練中心,找服役的老師面會,轟動營區,部隊長大為讚賞。兩年役畢,續回梅山國小任教,直到民國六十一年八月止,服務長達十年十個月之久。
  參加中學教師檢定考試及格,轉換跑道。民國六十一年八月,受聘梅山國中教師,同時也帶一批國小同學,至國中就讀,師生緣倍感親切。在梅山國中舊校區,一待就二十五年。歷任教師、組長、主任,得到不少教學與行政經驗,也學得了攀爬「巨人坡」的向上精神。
  民國八十五年獲得國中校長甄試及格,於儲訓結業,於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奉派東石鄉東榮國中校長,每天上下班來回車程一百一十公里,但不為苦,期間,體驗海邊民情生活,努力辦學,認真經營,獲得在地人士好評。
  民國九十年八月,返回母校梅山國中擔任校長,負起「九二一」災後重建新校園工程,排除萬難,突破瓶頸,於民國九十一年底,終於新校落成啟用。由於長官的督導,家長民眾的支持,師生的慘淡經營,使梅山國中展現新風貌、新氣象。在新中求進步,在進步中求發展,校譽日隆,校內外表現,都十分亮麗。
  總之,個人在教育的服務歷程,一路走來平凡、平淡、平實,如今將暫時劃下一道小句點,於民國九十七年二月退休離職。往事歷歷,猶在耳目,點滴均留心頭。
  個人數十年來,不斷在職進修,利用假期,修畢師專、大學及研究所四十學分,完成心願,了無遺憾。利用課餘鑽研文學藝術,作文、書法稍有佳績與心得。義務指導或與人結緣,回饋社會,乃平生難忘之事。
  凡是走過,必留下痕跡。與我共事的同仁,深厚的情誼;朝夕相處的同學,無邪的笑靨;校園一草一木,另類的情緣,全部永不褪色。「桃李花千樹,江山筆一枝」是我的服務寫照。過去有一段師生緣的校友,路上巧遇,都會先愣了下,接著會心的微笑,就打開了說不完的話匣,促膝懇談,沒完沒了。一聲聲報告近況:有消防局長、大學教授、環境學博士、出家法師、黨部主委、公司負責人、醫師、律師、學校教師、校長、觀光果園主人、飛行員技師、保險業經理……等等。同學青出藍勝於藍,在百工各業,輝煌成就,梅中真的以您為榮。
  回憶四十六年前:可說雄姿、英發、志四方。四十六年中:盡力春風、化雨、志教育。四十六年後:稍可逍遙、自在、享天倫。謹此感謝長官、鄉親對學校的鼎力支持;感謝同仁、同學促成校務推展;感謝內人及家人相挺,使我能為全職的公教人員,即將屆齡退休,我是永遠梅中人,我永遠愛著梅中。
  退休之後,雖然可以賦閒,個人會做好生涯規畫,培養多項生活情趣,做自己喜愛的事,運動保養身心健康,期能退而不休,進而不滯。多看書閱讀汲取資訊,常旅遊增廣見聞。平常多做省思多投入公益,擔任義工,做快樂的傻瓜,尊重、珍惜、欣賞生命,庶乎不虛此生。

2021/6/24 14:10
主題 | 討論區


悠遊百藝、人生亮麗 本會顧問 黃金財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人生逆旅宛如白駒過隙,韶光易逝,在物換星移,斗杓東指之間,生命歷程裡總有一些令人感動而難忘的人、事、物,在無情的歲月流轉中,留下美好而悸動的記憶。
  自幼即生長在艱苦而平凡的家庭,物質環境的匱乏,經濟來源的短缺,養成我一股堅毅不輕易向惡劣環境低頭的骨氣,除了埋首苦讀之外,大自然旖旎的風光,四季變化的幽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樸實無華的鄉野景觀,無一不是我樂於徜徉暢往的心靈世界。看著辛苦一整天,早晚出賣勞力,拉著沉重的拖板車載運木材的父親,奔波於一家生計的重擔,深感父母劬勞之偉大,也激勵著我向上的決心與意志。
  高中時期,即對藝文活動充滿了高度的興趣,有餘暇時即拿起畫筆隨意塗鴨,有時也往郊外寫生,雖然是不登大雅之堂,但也充分領略了無師自通,自我摸索的樂趣。看到萬象繽紛的花花世界與綺麗夢幻的輾轉流光,真有「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的領悟,雖乏「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豪情,但猛然想及如能將這些美好而易消逝的景物永遠保存,那將是多好的人生體驗。於是也附庸風雅的興至交好友們玩起相機,開始悠遊在幾乎半世紀的攝影天地之中。想當年,相機也算是奢侈品之一(對一般家庭而言),因此只能由最基本的配備著手,漸漸再朝高階領域探詢,累積經驗,力求突破 。
  服務公職後,一方面忙於家計以及公務繁忙,只能運用閒暇,四處尋覓攝影題材,上山下海,探幽訪勝,舉凡民俗采風,慶典科儀,人物專題,奇人異事,甚至瀕臨絕種的動植物等,均列入鏡頭採撷的目標,藉此磨鍊攝影技巧,並自我琢磨,省思改善,推陳出新,力求精益求精,以臻完美之境。期間並一再探訪名家作品及專業書籍雜誌刊物,多方汲取前人經驗,並嘗試參加國內外各種攝影比賽,當作考驗的基石,雖然未能達到「每逢必中,出手必贏」的高度標竿,但在參賽中累積實力,增長見聞及智識,亦不啻為成長的良方。在一張張得意的攝影傑作中,也不乏有奇風異俗,趣味橫生,妙意盎然,別出心裁,引人遐思,逗人發笑的作品出現,在眾多好友及同事的鼓勵之下,配合文字的傳述,紛紛向各大報刊雜誌投稿,也蓄積了一點知名度,當然比起那些文彩顯赫,久享盛名的前輩名家自難以望其向背,但如此也為個人的藝文雅好建立起良好的里程碑,為未來更輝煌的成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多次國內各文化中心的美展及藝文展覽及活動中,見到了不少鼎鼎大名的藝術家們嘔心瀝血,幾乎費盡他們一生中心血的結晶傳世之作,深感藝術創作的旅程,實在是任重而道遠,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他們成功成名的背後,不知付出了別人所不知的辛苦和努力,甚至要忍受別人難以接受的寂寞和苦悶,默默耕耘,毫不懈怠,縱使碰到瓶頸亦絕不氣餒,那樣的胸襟氣度和堅苦卓絕的用心,也印證了「成功絕非偶然」的名言。在許多前輩及藝文同好的介紹下,接連拜訪了許多國內首屈一指的藝術家,包括油畫、雕塑、膠彩及各種手工藝的專業創作者,並一一介紹他們的作品及刻苦自勵,不斷成長的過程,寫實崇拜欣賞讚歎兼而有之,亦甚獲肯定及勉勵有加。為了收藏他們的作品,甚至節省各種開支,投下重資,購買他們的傳世頂尖的名作,幾乎把多年來的積蓄都投入其中,幸虧家中賢內助的鼎力支持,否則恐亦難繼其功,此亦為值得欣慰之處。
  為了將數十年來收藏的文物圖畫及各種手藝精品與所有藝術愛好者分享,曾於85年在嘉義市文化局展覽館舉辦「鼠年名家文物藝術特展」,承蒙廣大藝文同好專誠參與,造成一股風潮,展出非常成功,也了卻了童年美夢成真的一樁心願。
  今年四月剛由服務近四十年的中油公司退休,經由許多親朋好友及同事們的積極鼓勵和催促,乃積極籌備專屬藝術園地的成立,除了為個人的生涯作一妥切的規劃,並將煞費苦心,細膩典藏的藝術品(台灣保育生態動植物)全數公開展示,尤其有部分彌足珍貴的作品寄存梅山文教基金會有年,趁此機會作一總整理及歸位的工作,謝謝基金會長期協助和細心的維護,也要感謝創董沈耀相、榮董沈耀宜、第三任曾建昌董事長、與現任葉和榮董事長,以及所有董事們的協助支持,讓我有發揮的舞台交流與創作,在此一併誌謝,謹申無限感激之忱。
  故宮博物院堪稱是國家級的文物典藏館,早已響譽國際,所收藏的文物至今仍傲視全球,甚受矚目。故宮多年來的複製歷史名畫展售服務,頗為社會大眾的讚許及肯定,對推廣國內外藝文風氣有極為卓越的成效。有鑑於此,我突發奇想以此作為借鏡,特別精挑細選所典藏展出名家的保育生態繪畫傑作,製成馬克杯、杯墊等以供熱愛藝品收藏者典藏紀念。
去年正逢建國百年,國恩家慶,萬民兆之,而個人所籌設的藝術寶地,門牌號正巧為一百號,實屬雙重巧合,亦屬難得的機遇,因此命名為「百藝園」,颇有堪值紀念的意味。
  藝術是人類智慧的表徵,也是文明的標誌,文物是生活的精粹,亦是歷史的最好見證。藝文之美,不僅可以促進人們心靈上的交流,亦可發揮無形的感人力量,為社會帶來更祥和的氣氛。藝術既紮根於鄉土,亦離不開社會大眾熱誠的參與,因此「百藝園」既是民情風俗的緬懷勝地,亦為認識台灣保育動植物精髓的極佳去處。
  人世間原本不必汲汲營營於功名利祿的掠取,心靈上的悠遊自在,坦然豪放,圓融灑脫才是至樂之所在。多年來,我像個踽踽獨行的旅者,縱觀天下風物,領略其浩瀚而淋漓雅緻之美感,讓我在奔馳而繁忙的生活歲月中,得以怡然而自娛,更能擺脫世俗塵務的紛擾,清廉自持,守靜篤志,遠避憂煩。正如同古人所說的:「志於道、據於德、成於仁、游於藝。」在鑑賞這些讓人驚艷,唯美優雅,清麗脫俗的藝術絕品中,找到人生淡雅悠閒,雍容忘情忘我之境,真是賞心悅事一樁呀!
  竹崎鄉下好山好水好風景,正是藝園最理想的矗立之地,雖然沒有大都會中的美術館富麗堂皇,雕樑畫棟,但在寧靜典雅,純真古樸的環境中,汲取桂花撲鼻香,再品嚐濃香四溢的咖啡,賞文論藝,華山論劍,談古論今,擁抱文物的靈氣之美,亦是生活中至高無上的享受,絕對有不虛此行之感矣!
  論者常謂:「生命畢竟是短暫的,唯有藝術才是永恆。」哲學家尼采亦言:「藝術乃至上之物,它促使人的生存意志,亦是生命中最偉大的誘惑,生命裡最強烈的刺激。」處在今日緊張繁冗的現代生活,更需藝術精品的超俗滋潤,為人生增添更多的華采,百藝園正是遠離都市繁囂,讓人心契神合,懷古幽情最好的勝地,蓋興來乎!

2021/6/23 17:03
主題 | 討論區


日常國台語對照(通訊第38期)  本會顧問 楊登贊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3 14:48
主題 | 討論區


日常國台語對照(通訊第37期)  本會顧問 楊登贊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3 14:15

admin 於 2021年06月23日 14:30:59
主題 | 討論區


台語最土而常溜口頭的「韶」(台語讀音:ㄒㄧㄠV) 本會顧問 楊登贊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台語最土而常溜口頭的「韶」(台語讀音:ㄒㄧㄠV)
(梅山文教通訊第31期)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3 13:40
主題 | 討論區


日常用語國台語對照(通訊第33期)  本會顧問 楊登贊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3 11:21

admin 於 2021年06月23日 14:02:40
主題 | 討論區


談梅仔坑早期的戲劇  本會榮譽董事長 沈耀宜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本鄉處於山區,對戲劇團之組成及排演很少,並沒有專門從事戲劇行業的人。除了本鄉安靖村尚有皮影戲(皮猴戲)之研究及戲團外,尚未發現有何戲團。古時候每逢部落迎神賽會,神佛誕辰,家庭喜慶,多以演戲助興,在本地常看到的戲劇,今概述如下:
一、子弟戲
  子弟係指良家闊戶的子女,都由農村子弟排演的票友戲,非營利性質,多自費或應邀上演,戲裝比一般華麗,所演的戲目與大戲相同。
二、歌仔戲:
  以歌仔(七字一句,四句一聯的民間歌謠)編作唱戲本的歌劇。民國初年開端於宜蘭地方,當初僅用山歌的曲調,配以大殼絃、月琴、簫、笛等伴奏,因抑揚頓挫頗能動聽。嗣後流行於台灣各地,各地紛紛成立劇團。後來再受了戲班及現代新劇的影響,增設佈景、改進舞台裝設、合用西樂伴奏、…,等經過多般的演進,遂成為極合大眾胃口的娛樂,備受歡迎。據民國四十七年度調查,營利性的歌仔戲團,全省有二百三十五團之多,可見頗受人民喜歡,並最能代表台灣的戲劇。
  歌仔戲所唱的曲調即「歌仔戲調」,融合大陸的戲調和台灣特有的台灣調而成。大約可分為:敘述、助場、對唱、輪唱、合唱、走路、送別、遊賞、歡樂、悲哀、怨嘆等類,其唱調各有不同。
三、車鼓戲
  又稱弄車鼓,男人數人穿便裝或穿戲服,扮演俚俗喜劇或唱情詞,多演於迎神賽會的行列,現已很少見到。
  其演員便衣者,戴頭巾束腰帶,丑右手執扇,旦左手拿手帕,丑旦一唱一答,唱詞是七字一句二拍,歌調以歌仔戲為基礎,富有濃厚的原始氣味。樂器用南管的月琴、琵琶、二絃、三絃、拍板等。因內容多涉及男女私情,唱詞表演均較大膽開放,深受一般民眾的喜愛。
四、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按布袋戲的名稱,取自木偶的戲裝如布袋,或說因木偶搬運都放在布袋裡面,另一說指舞台後面的一個布袋經常作為搬進排演後的木偶之用。
  掌中戲自大陸移進台灣以後,日久月深,漸具本省獨特的風格。由文戲變為武戲,由南管改為北管,且為博取觀眾的歡迎,爭相賽演,結果各種新奇的演法層出不窮,所謂「飛簷走壁」「吐劍光」「跳窗仔」「張機關佈置活動舞台」等皆是。用西樂樂器演奏流行歌曲等,面目為之一新,蛻變為極符合大眾胃口的演戲,每有演出,無不展開熱場。
  布袋戲班,操演者有兩人,一為頭手,一為二手。樂師有四位,在後台打鑼鼓、拉胡琴或兼歌唱。今都採用現代化的音響及播音設備,改善聽、視覺之效果。
五、皮猴戲
  皮猴戲又稱皮影戲,係利用獸皮(黃牛皮)剪作戲中人物,加以彩色,粘竹枝,前面張掛白紙為幕,如演電影,以燈火照映演出者,今已少見,甚有保存價值的戲劇。
  皮猴即皮偶的身段,分:頭、胸、腰、腿、臂、手六部分,連縫一處。頭部會活動可以自由摘換。手上一條鐵絲,絲端即插入很纖細的竹枝肉。皮偶另有椅桌、車馬、兵器等件。戲詞是用本土語編劇情,畫面美麗及富有幻想,實為不可多得的劇藝。
六、新劇
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人民的教育、生活水準提升,於日治時期約大正元年(西元1902年)前後,教育逐漸普及、生活安定、治安良好,在台灣各地紛紛自主性的組成新劇團擺脫固有的戲劇型態,如子弟戲、歌仔戲、車鼓戲……等,戲目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包公案、白蛇傳、目蓮救母……等。以新思維突破傳統戲目裝扮及表演方式,由學者、專家或對戲劇有研究的人配合現代化、生活化、鄉土化,以生活情境故事來編劇本,後台則採用現代樂器演奏,甚至於配合交響樂曲,演員以流行時裝打扮登台演出,甚受民眾喜愛。
新劇是一種生活的寫照,富有鄉土意味。日治時期,日人積極鼓勵並支持在各地成立新劇團,以嶄新的風貌在全台各地公演或各地戲院演出,傳統的戲劇因此逐漸被取代或沒落。眾人所熟悉的新劇團演員如:阿匹婆仔、矮子財、阿西、脫線……等,新劇團員多人後來皆成為影視諧星。
記得在日治時期或民國35年(西元1946年)以後三、四年,各國校幾乎每學期都舉辦遊藝會,以生活故事為取材的話劇,是主要表演節目之一,此一話劇也是新劇的縮影。
七、附記:本鄉鄉土文學家張文環先生所著「閹雞」劇本介紹
【1】劇本內容概述

張文環原作 林博秋編劇 陳明台譯
大正八年(1919)之際,南部某一村鎮,由於地處車站較遠,始終無法有太大的發展。此一被遺忘的老街上,有店前以木刻「閹雞」裝飾,連附近的村落都稱之為「閹雞的店」,廣為人們知悉的一家藥舖。此店,在父親的時代相當繁盛,到三桂這一代卻走向沒落之途,就其原因,乃緣於各處西藥房之增設,外加三桂的為人天性吝嗇,傳遍街市無人不曉,有以致之。
三桂有位叫清標的遠親,在鄰近街市經營運送行。他一心想當醫生,欲進台北的醫學校就讀,雙親卻不肯答應,才轉而經營此業。然而,此一職業實在不合其性向之所趨,於是,他乃私底下自行研究漢醫典籍。彼時恰有鐵路將延長舖設至此鎮之風聞,街市上有錢人家均想藉此良機大賺一筆橫財。三桂早思以自己藥店所在地,交換可能成為車站延伸地之清標土地,對此,清標窺伺已久,為達目的,竟不惜將自己的女兒月里許配給三桂之子阿勇(任職於村公所)。如此一來三桂遂得以舉債在車站可能延伸之地建起家屋,清標則得以實現其長久以來心願,欲以現在化方法來經營他所換來的福全藥房。正值三桂的房子即將建好之際,突有謠傳,謂鐵路延長舖設之計劃將要取消,生性懦弱之三桂聞訊,於煩惱之餘,驟然死去。苦於債務所逼之阿勇,本以為父親有些遺產留下,其實不然,導致房子被法院查封,他亦被迫辭去村公所之工作,改行從事田間勞作。然則,不幸卻接踵而來,阿勇母親過不久亦隨父親之後死去,滿心悲痛仍不得不下田工作的阿勇,勞累之餘竟染上瘧疾,被妻子抱起,生性軟弱的他,竟然一改常態,堅強有力地,當著妻子月里面前發誓重建鄭家門風:「我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人的力量是可以改變境遇的,我絕對不會低頭服輸,從明天起,我一定要堅強的站起來!」阿勇的臉上燃燒著希望之光。

【2】演出介紹
A. 劇名:閹雞
B. 演出時間:自昭和18年(西元1943年)九月二日起五天。
C. 演出地點:台北市永樂座(戲院),每場分二幕。
D. 劇情背景:台灣南部的某一市鎮(饒富農村風味的古老街市)
E. 劇場佈置:
第一幕 第一場:三桂經營的藥房
第二場:清標家的後廳
第三場:三桂家的後廳
第二幕 第一場:三桂家的後廳
第二場:阿勇搬家後居住的陋室
第三場:阿勇搬家後居住的陋室
F. 演出程序:
 開幕序曲:呂泉生作曲和指揮的交響樂
 第一幕 第一場:演戲
 第一幕 第二場:演戲
 第一幕 第三場:呂泉生作曲和指揮的交響樂
 第二幕 第一場:演戲
 第二幕 第二場:演戲
 第二幕 第三場:演戲
【3】張文環先生與王井泉、林博秋、簡國賢、呂赫若、呂泉生等,臺灣文學、藝術界人士一百餘人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組「厚生演劇研究會」,倡導台灣文學及藝術並編有劇本「閹雞」、「高砂館」、「地熱」、「從山看街市的燈火」在台北市「永樂座」(及今之戲院)公演,轟動台灣藝文界極受好評。
【4】「閹雞」是以張文環中篇小說之內容編成劇本,敘述日治時期大正八年至十一年十一月,(西元1919年~西元1922年)期間,在他的生長地小梅(梅仔坑)為背景資料,描述當時農村風味的古老街市,所呈現的故事。

2021/6/23 11:05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鄉的開發與地名由來  本會榮譽董事長 沈耀宜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一、梅山的開發
  (一)移住民的來源與聚落分佈:
       本鄉移住民最早在約260年前,也就是清乾隆初期,西元1740年代,從大陸福建和廣東先後遷移來台定居。
       先民移住本鄉,可分為由大陸直接移住以及到台後居住他處,其子孫分支再移住到梅山這兩種方式。
     由大陸直接移住梅山的移住民,其定居地區,均在安靖、半天、永興、圳南、圳北等五村,屬海拔約600公尺以下~300公尺之間之淺山山區。而梅山、過山、大南、雙溪等村落,地屬丘陵地,海拔均在300公尺以下,這些丘陵地的移住民大多數是由民雄、大林、古坑、西螺、斗南等地遷來。
    移住民之子孫繁延極為迅速。如:圳南村水底寮渡台祖林純惠生子六人,根據林姓宗親會概估統計,目前有子孫5000餘人,居住在梅山地區約有3000餘人。
     在太平以東的深山地區,海拔在1000公尺以上,含太平、龍眼、太興、瑞里、碧湖、瑞峰、太和等七村。本區的移住民都是由梅山淺山或鄰近鄉鎮之住民再移住,距今大約200年。
       太平以東移住民以陳姓最多,籍貫為福建、漳州府平和縣。由古坑鄉東和(溪邊厝)以不同年代分批移住。陳氏族譜,輩份上下之秩序為:四仲貴金昭,興邦永吉昌,大益高佰士,光文立為長,良善世代振,朝廷姓名揚,宗功荐春秋,祖德萬年春。
      陳姓最早移住圳南、太平、碧湖、龍眼等村,其子孫再移住太興、瑞里、瑞峰等村,再移住太和村,人口為本鄉最多。
  其他姓氏原居地(移住前之地點):
簡 大林鎮內林
王 大林鎮中林
郭 梅山鄉圳北村
葉 古坑鄉斗南鎮
張 溪口鄉大林鎮
詹 溪口鄉大林鎮
劉 民雄或古坑鄉崁腳
林 梅山附近部落
吳 古坑鄉
黃 古坑鄉
許 民雄鄉
賴 古坑鄉
本鄉籍貫別百分比:
漳州府85%,潮州、惠州13%,汀州2%。漳州及汀州屬福建省,佔87%,潮州及惠州屬廣東省,本鄉絕大多數為閩南人 (河洛人)。
梅山鄉十大姓名及比例:
陳13.3%,林11.1%,簡5.8%,劉5.3%,吳5.1%,葉4.9%,李4.7%,郭4.4%,張3.9%,黃3.8%。
其他:距今約180年左右(公元1820年)江氏由閩、漳州永定直接移住梅山(梅南村)。同期何氏由民雄移住梅山(梅南村)。其後代子孫在鄉內人數不少。


(二)梅山先民的開發經過
1.開發過程
  梅仔坑地區是原住民鄒族生活及活動區域。直至1683年(康熙22年)設諸羅縣後,漢人大批自閩、粵、移住平地墾殖定居。鄰近鄉鎮大林、民雄之居民漸成聚落,向外發展開拓,擴及梅山、過山,雙溪等地。
  康熙48年(1780年),詹陞中請開墾梅仔坑荒埔,可以說明此時已有漢人移居,只限於梅仔坑附近之丘陵地。
  根據(諸羅縣志)的記載,康熙56年(1717年)梅子坑尚未形成聚落或街庄,但是各地區漢人漸往內地墾殖,造成原住民生存權受到威脅,為恐漢番之間的衝突。因此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政府才有「議凡逼近生番處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越入者禁」的禁令。其範圍含…中坑仔口,梅仔坑山口,他里霧之麻園山腳(古坑鄉的麻園村)、庵古坑(今古坑鄉的古坑)…由此看來,整個梅山鄉幾在番界之內;雖嚴禁私墾,移住民不顧禁令入墾者仍多。
自清乾隆初起,由大陸直接移住的漢人及原住鄰近大林、民雄、溪口、西螺、斗南之居民,陸續遷移本鄉拓墾。
先民入墾之地區及大約年代按順序排列如下:
(1)丘陵地區──含今之梅山(梅東、梅北、梅南)過山村,雙溪村,開發距今約270年。
(2)淺山地區──含今之大南、安靖、半天、永興、圳南、圳北等村,開發至今約260年。
(3)次深山地區──含今之龍眼、太平、碧湖、太興,開發至今約210年。
(4)深山地區──含瑞里,瑞峰兩村,開發距今約200年。
(5)深山地區(太和村)──開發距今約110年。
由上列入墾順序,可瞭解整個梅山鄉的開發是由平地開始,再丘陵地,淺山,深山,逐次遷移定居,至清乾隆(約1780年)年間,在台灣輿圖中發現載有「梅仔坑庄」「麻園寮庄」是梅山地區最早形成的聚落。

2.未開發之前的地上物
梅山鄉的地形複雜,有標高90公尺至1815公尺的變化。全區分為三個部份:
(1)丘陵地帶:從標高90公尺至250公尺,其西邊毗鄰大林鎮,民雄鄉一帶至太平山麓,是早期漢人移墾的主要地區。本地帶靠近溪邊有廣大面積約「芒原」及「茅原」,並有低矮的雜樹及雜草,山丘都是森林野果。野生動物很多,是原住民打獵生活主要區域,又頗適合農耕。
(2)淺山地帶:自250公尺至1000公尺,環繞太平山麓一帶。本地帶地勢陡峭,均為原始林,不適合農耕,自大陸直接移住漢人,大多數在此墾殖並定居。
(3)深山地帶:太平山以東,標高450公尺至1815公尺。面積約佔梅山鄉總面積的五分之四,大部分是高山峻嶺。本地帶有許多山谷及溪流,溪流經過之兩岸及山谷均為「芒原」。尤其以太和地區芒原廣大,適合農耕及打獵,是原住民結社的地方。高山峻嶺地帶都是原始林。

(三)開墾土地的取得
1.移住民遷移本鄉都以私墾方式取得土地。
先到者佔較容易開墾的土地,並以天然標示物做為界址,私佔面積很廣。後到者佔剩餘土地開墾或向先到者所佔土地,讓部份供其墾殖。如龍眼村一帶,原為王氏、張氏、詹氏三姓共同佔墾,後來靠溪較平坦之土地,轉讓簡氏移住民耕作。類似這種情形很多。
2.至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對全台做全面土地測量,繪製地籍圖,確保耕作者權益,核發土地所有權狀,使土地使用合法化。對私自佔有未開發或較陡峭之林地劃歸國有林地,但人民可向政府承租造林,並留有水源保育森林,嚴禁人民墾伐,以確保水源及生態保育。可惜這些森林至台灣光復後被砍伐殆盡。人民有了土地所有權後土地開始買賣,有些居民出賣土地,再往台灣南部山區或東台灣開墾山林,對東部的開發貢獻良多。
3.移住民開墾方式
  移住民開墾本鄉,可以說用披荊斬棘,千辛萬苦,任勞任怨,克勤克儉來形容他們艱困之生活情形。他們遷移到此,先勘察地形、土壤、自然環境及資源概況,然後選擇有水的地方,就地取材搭建簡易的房屋居住,稱為「山寮」。移住民前來本鄉墾殖時,每戶都有3人以上,有父母帶未成年的子女,有兄弟€(其中至少有一人結婚)多人,一起移民定居。移住民之間同舟共濟,有福同享,有難共當,互相幫忙,以共同經營之方式€(互相換工)從事開墾創業,成效良好,帶給移住民無限的希望及美景。
(四)移住民與原住民之關係
1.原住民以打獵維生,他們都選擇「芒原」或其他草原,地勢較低的溪流兩旁定居。
2.根據田野調查,移住民與原住民生活方式不同,移住民是靠土地資源開發,原住民是打獵,相互之間沒有利害衝突,移住民對原住民相當友善,經常送給原住民一些鹽、酒、布料、刀等日常用品,相處融洽,未曾有衝突發生。
3.於嘉慶年間(約西元1800年)在今太興村一帶,尚可看到原住民兩戶,不久就遷移瑞里村。瑞里村(幼葉林)最早是鄒族活動地區,社名為達邦那,後來原住民(鄒族)多數移居阿里山鄉達邦村。當漢人移住民進入開墾時,只有八、九戶鄒族居民,其間和睦相處,感情融洽。後來原住民表示願意遷移達邦,漢人移民以「布、鹽、刀、鼎、火柴」等物品換取原住民的耕作地。並相約每年農曆過年,請原住民(鄒族)回鄉(瑞里)會親,大約住三天後,由當地人送給原住民衣服、鹽、豬肉、酒、刀、鼎、火柴等物品,原住民很感謝漢人三天的招待並贈送物品,此習俗延續20幾年。
4€.太和村原名「蛤里味」為鄒族語,全村約在110年前是鄒族定居及活動的地方,原住民甚多,並在「哈里味」「全那社」形成部落,原住民在此打獵或從事農耕工作。據說:110年前,曾發生流行性的傳染病(霍亂),死亡人數甚多,後來漢人進入開墾,以「布、鹽、刀、鼎、火柴」等物品換取原住民的耕作地及打獵區域,原住民往來吉方面遷移。到日本統治台灣後,為確保原住民的生存權及利益,嚴禁漢人再侵入原住民生活圈開發,凡進入「番界」都要辦理入山證,漢人開發到此,不再往深山開發。
(五)翁裕與水利設施
翁裕之父翁應瑞祖籍閩漳州府詔安縣人,於清康熙50年(西元1711年距今290年)渡台,定居民雄鄉葉仔寮。翁裕係康熙年間出生,繼承父業,開拓父親所留數甲農田,幾年後,在葉仔寮附近開墾田園數百甲。翁裕生性聰敏,利用河川之水,開挖水圳,引水灌溉,農作物豐收,農墾戶就插旗幟或豎立 石碑,寫翁裕名號開墾,並請他幫忙施設灌溉系統,以利農業。有人甚至於把土地獻給他,甘願做其佃農,以求水利灌溉。當時利用他的灌溉系統供水的有千餘甲田地,別人誤以為全部都是翁裕所有,其實並非如此。翁裕的開墾到達古坑、大林、梅山、竹崎、民雄、中埔等地區,他又設窯廠,自燒精緻磚瓦,暢銷各地,獲利頗豐。
在梅山鄉梅北村中庄附近有設有「公館」,公館庭院廣大如花園,一般人都稱為「公館園」,其為民宅,由此可證明梅山地區之田洋開墾與翁裕有密切關係,特別一提。


二、地名的由來
地名是人類對於所處的地理環境中,敘述一個地點或一個區域,因特殊原因、習慣、歷史文化而共同使用的名稱,可說是人類稱呼各地理景觀與位置的專有名詞。
  (一)地名的意義
     1.廣義的地名
  廣義的地名,包括自然地域名稱如大陸、海洋、山岳、河流,以及人文地域名稱如城鎮、村落、建物、道路、土木設施等專有名詞。如果從地圖地名學的角度來看,舉凡地圖上所有註記文字都屬地名。這種地名例如:台灣、嘉義、梅山、台灣海峽、玉山……等等都是。這些地名原則上是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們所調查研究的範疇。
     2.狹義的地名
狹義的地名,是從地圖地名學的角度來觀察,其指的就是地圖上的聚居地名稱,或文獻上的地名聚落名稱,例如:梅仔坑、大草埔、雙溪、大尖山……等,就是一種狹義的地名。

  (二)梅山鄉地名的背景資料
     1.地形及地貌
梅山鄉位於山區,轄內共有十八村,其海拔自90公尺至1815公尺,依次有丘陵地、淺山及深山,地形可謂複雜。太平山脈以東的深山地區佔梅山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梅山地區的聚落大多數是以散居於山區的方式形成,又因梅山地區地貌變化多元,山峰、公路、橋樑特多,地名也相對而增多。
     2.地名的分類
經查對梅山鄉地圖,以村別方式列舉之地名,計有290處。為方便敘述,再統整分類為:教育文化、政府機關、社會服務、寺廟及教會、聚落及小地名、山峰與河川、公路與橋樑、風景名勝等。

  (三)梅山鄉聚落形成的地名
     梅山鄉的地名,大多數是以當地的生活背景、自然環境或歷史文化為其命名根據,例如以形成聚落的地名而言,可分為:
1.依地形命名:梅仔坑、大坪、水底寮、南勢坑、雙溪、坑口、九芎坑……等。
2.依產業命名:麻園寮、幼葉林、生毛樹、梨園寮、樟湖、龍眼林……等。
3.依祖籍命名:詔安寮、樟普寮、南靖寮、饒平寮、水尾……等。
4.依原住民部落命名:哈哩味、全仔社……等。

  (四)梅山鄉地名由來的例子
1.三美压
⑴地名類型:聚落
⑵地名年代:民國37~迄今
⑶地名概述:
過去因位居梅山街市之尾,緊鄰大林鎮,故名為尾庄,後因
嫌名稱不雅,改名為三美庄。蓋因其庄內土地廟旁有一泉水,味極甘甜,所產稻米更香,又多美女,因米香、水甜、人美而得此三美庄之名。


2. 車頭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西元1911年~迄今
3.地名概述:
日據時期糖廠,運送甘蔗之列車同時加掛旅客車廂兼營客運,在火車站週遭形成的聚落稱之為車頭(閩南語車頭即指火車站)。
西元1911年日據時代,新高製糖會社成立(今大林糖廠,民國90年廢廠),鋪設五分仔鐵路(軌距76.2公分寬),連接至距離梅山市街二公里處(今華山路盡頭),並設置車站。再以輕便軌道延伸至今梅南村南榮街處(舊稱車路腳),利用輕便軌道車以人力運輸商品及貨物。
此條鐵路除了載送甘蔗外,還經營一般客運與貨運,通往大林。
至民國三十六年,因梅山至大林路段有公車行駛,且票價比小火車便宜(坐汽車一元,坐火車二元四角),火車客運因而沒落,車站隨之廢置,此後鐵道只供糖廠運輸甘蔗用。民國五十年鐵道拆除後,昔日鐵道今已變成一般產業道路。

3. 大樹腳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乾隆年間~迄今
3.地名概述:
此聚落舊時有一棵大樹(樹名九重吹),因而得名「大樹腳」,這棵大樹已經死亡,舊蹟已無。

4. 菁寮頂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 乾隆年間~迄今
3.地名概述:
舊時此地遍生一種野生植物名叫大青(馬藍),可做為染布原料,又因此地地勢高峭不平,遂命名為「青寮頂」,後來又認為「青寮」略有「青番」之諧音,又改名為「瑞興」。

5. 九仔彎
1.地名類型:小地名
2.地名年代:乾隆年間~迄今
3.地名概述:
此地因順山勢築路,恰有九個彎,是以九仔彎來設為地名,因九彎亦有「吵架」之諧音,所以現已改名稱為「平靖」。以前是散居聚落,因交通不便,今已少有人居,成為小地名。

6. 民番界碑
1.地名類型:石碑
2.地名年代:乾隆33年~迄今
3.地名概述:
漢民與番民(今之原住民)立碑為界。此碑位於梅山鄉圳南村轄境之太平山腰,由162甲線往太平的公路標有32彎的牌示處,由此地左轉彎產業道路向前行約800公尺,即可到達該石碑豎立處。另有一條從水底寮(三源)經由先民走出的汗路,從海拔360公尺一路蜿蜒而上,經青寮頂(瑞興)再往太平村方向爬昇,約2公里之石階,費時2小時,即可到達。
界碑立石於清乾隆33年3月(西元1768年),距今234年歷史,碑文計109個字,陰刻於巨大山石,碑文面長166公分、寬70公分,內容在規範民番活動範圍,以大山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原住民,以杜匠民越界私墾。


7. 廍仔
1.地名類型:聚落
2.地名年代:約西元1800年~迄今
3.地名概述:
古稱工廠為廍。本聚落地勢平坦,日據時期以前,在此設有製糖工廠,附近居民種植的甘蔗均在此製糖,因而形成的聚落名為廍仔。

8. 隘寮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清乾隆~迄今
3.地名概述:
台三線公路叉路,嘉115號公路交會處上方即隘寮,為地形
狹小之出入口,是早期原住民出入的地方。在清康熙年間以後,居住在太興與瑞里方面的原住民,前往平地時必經此地,並在此稍事休息,稱為隘寮。


9. 半路店
1.地名類型:小地名
2.地名年代:自清朝迄今
3.地名概述:
半路店位於梅太公路(162甲線)約7.7公里與汗路古道交會
處(第17彎上方200公尺處)。
早期山區至梅山街區必經之汗路,其在頂半天寮陡坡與今
梅太公路交會處之山壁,有一股長年不斷之泉水,民眾乃就近
於路旁石上打造一小窟水池,引水注入,供路人飲用或沖涼, 民眾均稱此處為「吃水窟仔」。當時梅山市街有一名為郭有東之人士,見到此處乃極佳之暫歇處所,於是在小水池對面,搭建一簡單涼棚,販賣甘蔗、仙草茶、綠豆湯等清涼食品,供路 人解渴小憩,過往行人稱此小店為「半路店仔」。後小店曾兩度易人經營,直至車輛公路運輸發達後,小店即告歇業,民眾仍習將此處稱為「半路店仔」,而成為一地名。
半路店仔遺址已因公路擴寬而埋沒,今政府在其遺址坎下,建有八角涼亭一座,供登山健行民眾休息。

10. 梨園寮火車站
1.地名類型:火車站
2.地名年代:民國元年~迄今
3.地名概述:
阿里山森林鐵路途經梅山鄉太興村的一個小站,也是阿里山
森林鐵路唯一設立在梅山鄉境內的一個火車站。
咸豐年間,此地與科仔腳相連接,並無特定地名,建有幾間
製作耕牛專用犂頭的工寮。
日據時期,日本技士為開鑿阿里山森林鐵路,經此地時詢問
居民地名,當地人即以犁園寮之名相告,孰知工作人員因筆誤
記錄成梨園寮,日人遂以此命名為梨園寮火車站,自該梨園寮 火車站成立後,就扮演全村村民生活仰賴的重心,而成為當時太興村全村部落的對外代表統稱。
民國65年代,太興公路興建後,梨園寮火車站開始沒落,現在已廢站並由梅山文教基金會報列為梅山古蹟系列之一。

11. 大窯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約西元1800年~迄今
3.地名概述:
移住民剛入住開墾的燒木炭時期,曾在生毛樹上方海鼠山山
頂略凹陷的平臺處,設置多座窯爐,燒出的木炭,以腳力扛下山,
論斤賣價謀生,由於此處為窯爐聚集最多之點,所以稱「大窯」。

12. 哈里味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約1880年~迄今
3.地名概述:
鄒族語(原住民)「ㄍㄚ ㄌㄚ ㄌㄧ\」的語譯音,早期原住民
(鄒族)在此聚居成社,稱為哈里味社。漢人來此開墾後延用原住民語,稱為哈里味。今原住民已全部遷移阿里山鄉來吉,現
今居住本地的人,多是由瑞里、瑞峰兩村遷移過來的漢人,以閩南漳州人為主。

2021/6/23 9:59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早期流傳於民間的童謠  本會顧問 楊登贊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3 9:58
主題 | 討論區


與梅山地方人物相關的歇後語  本會顧問 楊登贊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867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6/23 9:57
主題 | 討論區



 回頂部
« 1 2 3 (4) 5 6 7 8 »



[高級搜索]


本站資訊

管理員
admin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