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搜尋

線上使用者

12人線上 (7人在瀏覽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12

更多…
   查看所有文章

 到底部   前一個主題   下一個主題

(1) 2 3 4 ... 8 »


文教通訊第72期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14 8:16
主題 | 討論區


羅正楎簡介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台灣竹樂團團長/羅正楎
嘉義梅山人,現居台北市。現擔任台灣竹樂團團長。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揚琴演奏碩士,發表論文:《現代揚琴演奏技巧探析》。求學期間曾榮獲國樂學會彈撥大賽揚琴組特優第一名。
音樂專長包括揚琴、Dulcimer(德西馬琴) 、T`rung(竹琴)、各種打擊竹樂器、古典鋼琴、流行鋼琴、作曲及配器法。
國內外演出經歷豐富。自2001年開始,曾多次舉辦揚琴獨奏會,包括於國家演奏廳、台北幼獅藝文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城區部表演廳、嘉義市文化局演奏廳、台南南區綜合活動中心等。曾應邀與多位二胡名家合作演出,如黃安源、蕭白鏞、高揚、朱昌耀、孫凰,擔任揚琴伴奏。
國際演出:曾出訪美國、德國、瑞士、韓國、印尼、土耳其、菲律賓、馬來西亞及中國北京、山東、江蘇、江西、四川及香港等地演出。曾受到媒體報導~其揚琴演奏猶如行雲流水,富於樂感,音色與力度的掌握恰到好處。
教學經歷豐富,其指導的學生已分別考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也受邀擔任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揚琴評審。
除揚琴專業之外,近年也積極在推廣竹樂器,2011年成立台灣竹樂團,經由他首演的新式竹樂器計有高音竹琴、竹揚琴、叮咚琴、蘭陽竹琴等。除了演奏外,近年亦創作多首樂曲,揚琴曲:《印象》、《無常》、《拓枝引》、《蘭陽風》、《泰雅傳說》、《離騷隨想》、《急擊弦風》、《天山雪蓮花》;竹樂器曲:《Bye年》、《杓樂》、《鼓動》、《竹之聲》、《竹琴三韻》、《鼓興之時》...等。

台灣竹樂團執行長/劉育伶
台中縣東勢鎮人,現定居台北市。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柳琴演奏碩士。主修柳琴,曾先後師事黃雍華、陳怡蒨、劉寶琇、陳雅慧及王正平老師,研究所期間曾赴珠海隨王惠然老師學習。除了修習柳琴之外並精通阮咸、秦琴、曼陀林、孟宗琴等多項中、西彈撥樂器。曼陀林師事陳雅慧老師,且曾請益於日本青山忠老師。
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及市民國樂團團員,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柳琴、阮咸演奏員,九芎埕音樂館藝術行政。
現為台灣竹樂團執行長,台北曼陀林樂團副團長,春秋表演藝術坊團員、當代樂坊團員。並任教於復興國中音樂班柳琴主修老師及北部多所國樂社彈撥分部老師。亦曾赴美國、德國、土耳其、馬來西亞、菲律賓及香港等地演出。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11 11:59
主題 | 討論區


攝影社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5 10:13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 情.人.街.景攝影展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嘉義縣文觀局長許有仁致詞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魏三峰老師致詞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大南國小安靖分校皮影戲演出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3 17:16

admin 於 2021年11月09日 08:30:14
admin 於 2021年11月09日 08:31:48
admin 於 2021年11月09日 08:33:04
主題 | 討論區


凍齡寶帖律動舞蹈班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3 14:03
主題 | 討論區


樂活逆齡體適能班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3 14:02
主題 | 討論區


樂齡爺奶樂器吹奏班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3 14:00
主題 | 討論區


不老人生學習閱讀班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3 13:58
主題 | 討論區


長照2.0班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3 13:55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早期留傳於民間的童謠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1/3 8:39
主題 | 討論區


梅山鄉的開發與地名由來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梅山鄉的開發與地名由來
本會榮譽董事長 沈耀宜
一、梅山的開發
  (一)移住民的來源與聚落分佈:
       本鄉移住民最早在約260年前,也就是清乾隆初期,西元1740年代,從大陸福建和廣東先後遷移來台定居。
       先民移住本鄉,可分為由大陸直接移住以及到台後居住他處,其子孫分支再移住到梅山這兩種方式。
     由大陸直接移住梅山的移住民,其定居地區,均在安靖、半天、永興、圳南、圳北等五村,屬海拔約600公尺以下~300公尺之間之淺山山區。而梅山、過山、大南、雙溪等村落,地屬丘陵地,海拔均在300公尺以下,這些丘陵地的移住民大多數是由民雄、大林、古坑、西螺、斗南等地遷來。
    移住民之子孫繁延極為迅速。如:圳南村水底寮渡台祖林純惠生子六人,根據林姓宗親會概估統計,目前有子孫5000餘人,居住在梅山地區約有3000餘人。
     在太平以東的深山地區,海拔在1000公尺以上,含太平、龍眼、太興、瑞里、碧湖、瑞峰、太和等七村。本區的移住民都是由梅山淺山或鄰近鄉鎮之住民再移住,距今大約200年。
       太平以東移住民以陳姓最多,籍貫為福建、漳州府平和縣。由古坑鄉東和(溪邊厝)以不同年代分批移住。陳氏族譜,輩份上下之秩序為:四仲貴金昭,興邦永吉昌,大益高佰士,光文立為長,良善世代振,朝廷姓名揚,宗功荐春秋,祖德萬年春。
      陳姓最早移住圳南、太平、碧湖、龍眼等村,其子孫再移住太興、瑞里、瑞峰等村,再移住太和村,人口為本鄉最多。
  其他姓氏原居地(移住前之地點):
簡 大林鎮內林
王 大林鎮中林
郭 梅山鄉圳北村
葉 古坑鄉斗南鎮
張 溪口鄉大林鎮
詹 溪口鄉大林鎮
劉 民雄或古坑鄉崁腳
林 梅山附近部落
吳 古坑鄉
黃 古坑鄉
許 民雄鄉
賴 古坑鄉
本鄉籍貫別百分比:
漳州府85%,潮州、惠州13%,汀州2%。漳州及汀州屬福建省,佔87%,潮州及惠州屬廣東省,本鄉絕大多數為閩南人 (河洛人)。
梅山鄉十大姓名及比例:
陳13.3%,林11.1%,簡5.8%,劉5.3%,吳5.1%,葉4.9%,李4.7%,郭4.4%,張3.9%,黃3.8%。
其他:距今約180年左右(公元1820年)江氏由閩、漳州永定直接移住梅山(梅南村)。同期何氏由民雄移住梅山(梅南村)。其後代子孫在鄉內人數不少。


(二)梅山先民的開發經過
1.開發過程
  梅仔坑地區是原住民鄒族生活及活動區域。直至1683年(康熙22年)設諸羅縣後,漢人大批自閩、粵、移住平地墾殖定居。鄰近鄉鎮大林、民雄之居民漸成聚落,向外發展開拓,擴及梅山、過山,雙溪等地。
  康熙48年(1780年),詹陞中請開墾梅仔坑荒埔,可以說明此時已有漢人移居,只限於梅仔坑附近之丘陵地。
  根據(諸羅縣志)的記載,康熙56年(1717年)梅子坑尚未形成聚落或街庄,但是各地區漢人漸往內地墾殖,造成原住民生存權受到威脅,為恐漢番之間的衝突。因此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政府才有「議凡逼近生番處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越入者禁」的禁令。其範圍含…中坑仔口,梅仔坑山口,他里霧之麻園山腳(古坑鄉的麻園村)、庵古坑(今古坑鄉的古坑)…由此看來,整個梅山鄉幾在番界之內;雖嚴禁私墾,移住民不顧禁令入墾者仍多。
自清乾隆初起,由大陸直接移住的漢人及原住鄰近大林、民雄、溪口、西螺、斗南之居民,陸續遷移本鄉拓墾。
先民入墾之地區及大約年代按順序排列如下:
(1)丘陵地區──含今之梅山(梅東、梅北、梅南)過山村,雙溪村,開發距今約270年。
(2)淺山地區──含今之大南、安靖、半天、永興、圳南、圳北等村,開發至今約260年。
(3)次深山地區──含今之龍眼、太平、碧湖、太興,開發至今約210年。
(4)深山地區──含瑞里,瑞峰兩村,開發距今約200年。
(5)深山地區(太和村)──開發距今約110年。
由上列入墾順序,可瞭解整個梅山鄉的開發是由平地開始,再丘陵地,淺山,深山,逐次遷移定居,至清乾隆(約1780年)年間,在台灣輿圖中發現載有「梅仔坑庄」「麻園寮庄」是梅山地區最早形成的聚落。

2.未開發之前的地上物
梅山鄉的地形複雜,有標高90公尺至1815公尺的變化。全區分為三個部份:
(1)丘陵地帶:從標高90公尺至250公尺,其西邊毗鄰大林鎮,民雄鄉一帶至太平山麓,是早期漢人移墾的主要地區。本地帶靠近溪邊有廣大面積約「芒原」及「茅原」,並有低矮的雜樹及雜草,山丘都是森林野果。野生動物很多,是原住民打獵生活主要區域,又頗適合農耕。
(2)淺山地帶:自250公尺至1000公尺,環繞太平山麓一帶。本地帶地勢陡峭,均為原始林,不適合農耕,自大陸直接移住漢人,大多數在此墾殖並定居。
(3)深山地帶:太平山以東,標高450公尺至1815公尺。面積約佔梅山鄉總面積的五分之四,大部分是高山峻嶺。本地帶有許多山谷及溪流,溪流經過之兩岸及山谷均為「芒原」。尤其以太和地區芒原廣大,適合農耕及打獵,是原住民結社的地方。高山峻嶺地帶都是原始林。

(三)開墾土地的取得
1.移住民遷移本鄉都以私墾方式取得土地。
先到者佔較容易開墾的土地,並以天然標示物做為界址,私佔面積很廣。後到者佔剩餘土地開墾或向先到者所佔土地,讓部份供其墾殖。如龍眼村一帶,原為王氏、張氏、詹氏三姓共同佔墾,後來靠溪較平坦之土地,轉讓簡氏移住民耕作。類似這種情形很多。
2.至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對全台做全面土地測量,繪製地籍圖,確保耕作者權益,核發土地所有權狀,使土地使用合法化。對私自佔有未開發或較陡峭之林地劃歸國有林地,但人民可向政府承租造林,並留有水源保育森林,嚴禁人民墾伐,以確保水源及生態保育。可惜這些森林至台灣光復後被砍伐殆盡。人民有了土地所有權後土地開始買賣,有些居民出賣土地,再往台灣南部山區或東台灣開墾山林,對東部的開發貢獻良多。
3.移住民開墾方式
  移住民開墾本鄉,可以說用披荊斬棘,千辛萬苦,任勞任怨,克勤克儉來形容他們艱困之生活情形。他們遷移到此,先勘察地形、土壤、自然環境及資源概況,然後選擇有水的地方,就地取材搭建簡易的房屋居住,稱為「山寮」。移住民前來本鄉墾殖時,每戶都有3人以上,有父母帶未成年的子女,有兄弟€(其中至少有一人結婚)多人,一起移民定居。移住民之間同舟共濟,有福同享,有難共當,互相幫忙,以共同經營之方式€(互相換工)從事開墾創業,成效良好,帶給移住民無限的希望及美景。
(四)移住民與原住民之關係
1.原住民以打獵維生,他們都選擇「芒原」或其他草原,地勢較低的溪流兩旁定居。
2.根據田野調查,移住民與原住民生活方式不同,移住民是靠土地資源開發,原住民是打獵,相互之間沒有利害衝突,移住民對原住民相當友善,經常送給原住民一些鹽、酒、布料、刀等日常用品,相處融洽,未曾有衝突發生。
3.於嘉慶年間(約西元1800年)在今太興村一帶,尚可看到原住民兩戶,不久就遷移瑞里村。瑞里村(幼葉林)最早是鄒族活動地區,社名為達邦那,後來原住民(鄒族)多數移居阿里山鄉達邦村。當漢人移住民進入開墾時,只有八、九戶鄒族居民,其間和睦相處,感情融洽。後來原住民表示願意遷移達邦,漢人移民以「布、鹽、刀、鼎、火柴」等物品換取原住民的耕作地。並相約每年農曆過年,請原住民(鄒族)回鄉(瑞里)會親,大約住三天後,由當地人送給原住民衣服、鹽、豬肉、酒、刀、鼎、火柴等物品,原住民很感謝漢人三天的招待並贈送物品,此習俗延續20幾年。
4€.太和村原名「蛤里味」為鄒族語,全村約在110年前是鄒族定居及活動的地方,原住民甚多,並在「哈里味」「全那社」形成部落,原住民在此打獵或從事農耕工作。據說:110年前,曾發生流行性的傳染病(霍亂),死亡人數甚多,後來漢人進入開墾,以「布、鹽、刀、鼎、火柴」等物品換取原住民的耕作地及打獵區域,原住民往來吉方面遷移。到日本統治台灣後,為確保原住民的生存權及利益,嚴禁漢人再侵入原住民生活圈開發,凡進入「番界」都要辦理入山證,漢人開發到此,不再往深山開發。
(五)翁裕與水利設施
翁裕之父翁應瑞祖籍閩漳州府詔安縣人,於清康熙50年(西元1711年距今290年)渡台,定居民雄鄉葉仔寮。翁裕係康熙年間出生,繼承父業,開拓父親所留數甲農田,幾年後,在葉仔寮附近開墾田園數百甲。翁裕生性聰敏,利用河川之水,開挖水圳,引水灌溉,農作物豐收,農墾戶就插旗幟或豎立 石碑,寫翁裕名號開墾,並請他幫忙施設灌溉系統,以利農業。有人甚至於把土地獻給他,甘願做其佃農,以求水利灌溉。當時利用他的灌溉系統供水的有千餘甲田地,別人誤以為全部都是翁裕所有,其實並非如此。翁裕的開墾到達古坑、大林、梅山、竹崎、民雄、中埔等地區,他又設窯廠,自燒精緻磚瓦,暢銷各地,獲利頗豐。
在梅山鄉梅北村中庄附近有設有「公館」,公館庭院廣大如花園,一般人都稱為「公館園」,其為民宅,由此可證明梅山地區之田洋開墾與翁裕有密切關係,特別一提。


二、地名的由來
地名是人類對於所處的地理環境中,敘述一個地點或一個區域,因特殊原因、習慣、歷史文化而共同使用的名稱,可說是人類稱呼各地理景觀與位置的專有名詞。
  (一)地名的意義
     1.廣義的地名
  廣義的地名,包括自然地域名稱如大陸、海洋、山岳、河流,以及人文地域名稱如城鎮、村落、建物、道路、土木設施等專有名詞。如果從地圖地名學的角度來看,舉凡地圖上所有註記文字都屬地名。這種地名例如:台灣、嘉義、梅山、台灣海峽、玉山……等等都是。這些地名原則上是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們所調查研究的範疇。
     2.狹義的地名
狹義的地名,是從地圖地名學的角度來觀察,其指的就是地圖上的聚居地名稱,或文獻上的地名聚落名稱,例如:梅仔坑、大草埔、雙溪、大尖山……等,就是一種狹義的地名。

  (二)梅山鄉地名的背景資料
     1.地形及地貌
梅山鄉位於山區,轄內共有十八村,其海拔自90公尺至1815公尺,依次有丘陵地、淺山及深山,地形可謂複雜。太平山脈以東的深山地區佔梅山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梅山地區的聚落大多數是以散居於山區的方式形成,又因梅山地區地貌變化多元,山峰、公路、橋樑特多,地名也相對而增多。
     2.地名的分類
經查對梅山鄉地圖,以村別方式列舉之地名,計有290處。為方便敘述,再統整分類為:教育文化、政府機關、社會服務、寺廟及教會、聚落及小地名、山峰與河川、公路與橋樑、風景名勝等。

  (三)梅山鄉聚落形成的地名
     梅山鄉的地名,大多數是以當地的生活背景、自然環境或歷史文化為其命名根據,例如以形成聚落的地名而言,可分為:
1.依地形命名:梅仔坑、大坪、水底寮、南勢坑、雙溪、坑口、九芎坑……等。
2.依產業命名:麻園寮、幼葉林、生毛樹、梨園寮、樟湖、龍眼林……等。
3.依祖籍命名:詔安寮、樟普寮、南靖寮、饒平寮、水尾……等。
4.依原住民部落命名:哈哩味、全仔社……等。

  (四)梅山鄉地名由來的例子
1.三美压
⑴地名類型:聚落
⑵地名年代:民國37~迄今
⑶地名概述:
過去因位居梅山街市之尾,緊鄰大林鎮,故名為尾庄,後因
嫌名稱不雅,改名為三美庄。蓋因其庄內土地廟旁有一泉水,味極甘甜,所產稻米更香,又多美女,因米香、水甜、人美而得此三美庄之名。


2. 車頭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西元1911年~迄今
3.地名概述:
日據時期糖廠,運送甘蔗之列車同時加掛旅客車廂兼營客運,在火車站週遭形成的聚落稱之為車頭(閩南語車頭即指火車站)。
西元1911年日據時代,新高製糖會社成立(今大林糖廠,民國90年廢廠),鋪設五分仔鐵路(軌距76.2公分寬),連接至距離梅山市街二公里處(今華山路盡頭),並設置車站。再以輕便軌道延伸至今梅南村南榮街處(舊稱車路腳),利用輕便軌道車以人力運輸商品及貨物。
此條鐵路除了載送甘蔗外,還經營一般客運與貨運,通往大林。
至民國三十六年,因梅山至大林路段有公車行駛,且票價比小火車便宜(坐汽車一元,坐火車二元四角),火車客運因而沒落,車站隨之廢置,此後鐵道只供糖廠運輸甘蔗用。民國五十年鐵道拆除後,昔日鐵道今已變成一般產業道路。

3. 大樹腳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乾隆年間~迄今
3.地名概述:
此聚落舊時有一棵大樹(樹名九重吹),因而得名「大樹腳」,這棵大樹已經死亡,舊蹟已無。

4. 菁寮頂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 乾隆年間~迄今
3.地名概述:
舊時此地遍生一種野生植物名叫大青(馬藍),可做為染布原料,又因此地地勢高峭不平,遂命名為「青寮頂」,後來又認為「青寮」略有「青番」之諧音,又改名為「瑞興」。

5. 九仔彎
1.地名類型:小地名
2.地名年代:乾隆年間~迄今
3.地名概述:
此地因順山勢築路,恰有九個彎,是以九仔彎來設為地名,因九彎亦有「吵架」之諧音,所以現已改名稱為「平靖」。以前是散居聚落,因交通不便,今已少有人居,成為小地名。

6. 民番界碑
1.地名類型:石碑
2.地名年代:乾隆33年~迄今
3.地名概述:
漢民與番民(今之原住民)立碑為界。此碑位於梅山鄉圳南村轄境之太平山腰,由162甲線往太平的公路標有32彎的牌示處,由此地左轉彎產業道路向前行約800公尺,即可到達該石碑豎立處。另有一條從水底寮(三源)經由先民走出的汗路,從海拔360公尺一路蜿蜒而上,經青寮頂(瑞興)再往太平村方向爬昇,約2公里之石階,費時2小時,即可到達。
界碑立石於清乾隆33年3月(西元1768年),距今234年歷史,碑文計109個字,陰刻於巨大山石,碑文面長166公分、寬70公分,內容在規範民番活動範圍,以大山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原住民,以杜匠民越界私墾。


7. 廍仔
1.地名類型:聚落
2.地名年代:約西元1800年~迄今
3.地名概述:
古稱工廠為廍。本聚落地勢平坦,日據時期以前,在此設有製糖工廠,附近居民種植的甘蔗均在此製糖,因而形成的聚落名為廍仔。

8. 隘寮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清乾隆~迄今
3.地名概述:
台三線公路叉路,嘉115號公路交會處上方即隘寮,為地形
狹小之出入口,是早期原住民出入的地方。在清康熙年間以後,居住在太興與瑞里方面的原住民,前往平地時必經此地,並在此稍事休息,稱為隘寮。


9. 半路店
1.地名類型:小地名
2.地名年代:自清朝迄今
3.地名概述:
半路店位於梅太公路(162甲線)約7.7公里與汗路古道交會
處(第17彎上方200公尺處)。
早期山區至梅山街區必經之汗路,其在頂半天寮陡坡與今
梅太公路交會處之山壁,有一股長年不斷之泉水,民眾乃就近
於路旁石上打造一小窟水池,引水注入,供路人飲用或沖涼, 民眾均稱此處為「吃水窟仔」。當時梅山市街有一名為郭有東之人士,見到此處乃極佳之暫歇處所,於是在小水池對面,搭建一簡單涼棚,販賣甘蔗、仙草茶、綠豆湯等清涼食品,供路 人解渴小憩,過往行人稱此小店為「半路店仔」。後小店曾兩度易人經營,直至車輛公路運輸發達後,小店即告歇業,民眾仍習將此處稱為「半路店仔」,而成為一地名。
半路店仔遺址已因公路擴寬而埋沒,今政府在其遺址坎下,建有八角涼亭一座,供登山健行民眾休息。

10. 梨園寮火車站
1.地名類型:火車站
2.地名年代:民國元年~迄今
3.地名概述:
阿里山森林鐵路途經梅山鄉太興村的一個小站,也是阿里山
森林鐵路唯一設立在梅山鄉境內的一個火車站。
咸豐年間,此地與科仔腳相連接,並無特定地名,建有幾間
製作耕牛專用犂頭的工寮。
日據時期,日本技士為開鑿阿里山森林鐵路,經此地時詢問
居民地名,當地人即以犁園寮之名相告,孰知工作人員因筆誤
記錄成梨園寮,日人遂以此命名為梨園寮火車站,自該梨園寮 火車站成立後,就扮演全村村民生活仰賴的重心,而成為當時太興村全村部落的對外代表統稱。
民國65年代,太興公路興建後,梨園寮火車站開始沒落,現在已廢站並由梅山文教基金會報列為梅山古蹟系列之一。

11. 大窯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約西元1800年~迄今
3.地名概述:
移住民剛入住開墾的燒木炭時期,曾在生毛樹上方海鼠山山
頂略凹陷的平臺處,設置多座窯爐,燒出的木炭,以腳力扛下山,
論斤賣價謀生,由於此處為窯爐聚集最多之點,所以稱「大窯」。

12. 哈里味
1.地名類型:散居部落
2.地名年代:約1880年~迄今
3.地名概述:
鄒族語(原住民)「ㄍㄚ ㄌㄚ ㄌㄧ\」的語譯音,早期原住民
(鄒族)在此聚居成社,稱為哈里味社。漢人來此開墾後延用原住民語,稱為哈里味。今原住民已全部遷移阿里山鄉來吉,現
今居住本地的人,多是由瑞里、瑞峰兩村遷移過來的漢人,以閩南漳州人為主。

2021/11/3 8:29
主題 | 討論區


梅仔坑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7:50
主題 | 討論區


楊國明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話我家鄉寫我詩 楊國明
(請用台語唸讀)
你若來嘉義 千萬就愛去
阿里山名傳萬里 享受自然的滋味
你若來梅山 千萬毋通等
梅山公園有夠讚 入去賞梅頭一層
你若來安靖 千萬愛有閒
耳空就愛撓予清 聆聽鳥語看蒼鷹


安靖安靖有夠靜
梅山竹崎的交境
台三公路往東行
上山彎道五里程

延路美麗好山景
南靖溪水清清清
坑仔坪溪泉水冷
大壠山懸直閣挺

地靈人傑長歲壽
村民拍拚家園守
出外子弟有成就
男來優秀女溫柔

氣候溫和鳥語啁
空氣新鮮山水秀
安靖古道歷史悠
貫通全村跤跡留

村內特產滿滿是
芎蕉國蘭應四時柑桔龍眼佮紅柿
也有菁仔佮荔枝

安靖國小環境好
迷你學校算國寶
教育子弟有成果
老師用心眾人褒
楊家庄是南靖寮
把守庄頭最前哨
柿果故鄉柿仔寮
半嶺仔佇半山腰

中心點佇坑仔坪
三岔路口愛分明
樟普寮是斡左爿詔安寮是愛直行

詔安寮過錦湖跤
落崎庄尾是水井仔
閣去出口是竹崎
下庄出入攏佇遐

湖底庄頂一古梅
安靖步道按遐過
千年古梅雖少椏
每年還是會開花

維護生態有成果
蒼鷹愛來天頂遨
溪內石兵佮溪哥
火金姑是年年多

山區一片好土地
庄民敦厚真好客
傳承文化人才濟
傳統技藝上濟个
巡狩隊長吳文杰
無師自通竹具研
竹轎竹椅鑿袂

2021/10/29 17:13
主題 | 討論區


沈富進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一本 字典 養 五 代人 --「 彙 音 寶 鑑 」


「 彙 音 寶 鑑 」是 全 台 第 一 部 由 台 灣 人 自 編 的 台 語 字 典 , 為 現 今 國 人 學 台 語 重 要 工 具 書 , 拼 音 方 式 以 台 語 48 個子音 及 15 個 母 音 搭 配 的 反 切 法 拼 音 , 裡 面 有 數 千 個 奇 特 漢 字 ,1954 年 發行 於 嘉 義 縣 梅 山 益 言 堂 。



「彙音寶鑑 」係閩南語專用之韻書,兼具字典之功能,故為早 期台灣閩南人識字之主要工具書。現今的台語主體,古稱河洛語,河 是黃河、洛是洛水,為中華文化發源的地方。知 音 知 字 、 知 字 知 音 , 彙 音 寶 鑑 是 研 習 河 洛 語 文 必 備 的 工 具 。 此 寶鑑 讓你只要 能讀得出聲音,就找得到字,能找得到字,就能讀出聲音。內 容 文 字 均 由 沈 富 進 先 生 親 自 以 毛 筆 寫 成 , 其 所 耗 費 的 時 間 及 精 神 , 執 著 的 態 度 值 得 敬 佩 。


日據時期 , 鄉 下 部 落 設 有 私 塾 教 導 孩 童 學 習 漢 文 。 沈富進先生 九 歲 喪 母 , 小 學 四 年 後 因 家 境 清 寒 而 輟 學 替人 放 牛,他 利 用 放 牛 時 臨 摩 墓 碑,或 帶 著 線 裝 書 字 字 推 敲 字 義 、 逐 字 背 誦 。 夜 晚 在 私 塾 外 , 觀 看 老 師 授 課 、 認 真 學 習 , 靠 著 自 修 讀 完 四 書 、 五 經 及 許 多 古 書 。 21 歲中秋,應梅山鄉龍眼村民邀約出謎題,「臭氣非關犬,人肩橫一枝,麒麟無鹿室,士子獻含意而被拘禁 29 天調查。戒嚴時期,亦因在鄉內或鄰近鄉鎮舉辦「彙音寶鑑字母講習」而受到嚴密監控。



沈富進 先生出生 古 坑 鄉 華 山 村 龜 仔 頭,37 年自學考取中醫 師執照,便遷居梅山市街掛牌行醫,39 年開始著手編寫彙音寶鑑,42 年拿筆桿在地方跑新聞、寫專欄,維持家庭開支,維持到 50 年代 辭卸報社工作,專心研究學問。並免費為鄉親服務文書工作。43 年 彙音寶鑑歷四年編寫完成,因 為 編 寫 字 典 寫 得 背 都 駝 了 ,時年40 歲。沈富進先生並成立「文藝學社」設班免費教導漢字台語讀法 及發音鼓勵民眾學習漢文。12 月 20 日初版發行,發 行 近 58 年來 ,每年仍 能 賣 出 三 千 多 本,至 今 已 發 行 52 版,堪 稱 是 長 銷 書。



彙 音 寶 鑑 不 用 注 音 , 堅 持 呈 現 中 原 古 音, 可 以 說 最 標 準 的 台 語 字 典 ; 瀕臨消失的澎湖古老褒歌,書中的字詞、難字寫 法,亦參考該書;坊間許多人讀彙音寶鑑是「一讀三千遍、五十年不 厭倦」臺灣極少數的古書布袋戲導演沈明正先生,數十年如一日,遍 覽群書詳加考證,為了加強口白的功力,更熟讀沈富進先生所編著「彙 音寶鑑」一書,把歷史古書的台語口白,鍛鍊到「看到漢字,就能讀 出台語的音」。目前該書以 一 貫 道 教 、 台 語 誦 經 之 佛 教 寺 院 購地區 。

沈富進先生家無恆產、生活困苦,注重子女教育,西元 1973 年 逝世,享年 63 歲。去世時子女年幼,全家靠這本書維持生計近二十 年。女兒沈凌綾,古坑國中主任退休後,返回梅山居住,手稿、照片 古老的線裝書都由女兒細心保存。這本「彙音寶鑑」伴隨著沈家成長。

(文稿整理:梅山文教基金會 王素貞)





漢文發音


漢文四十五字母音 發音



君 un 堅 ian 金 im 規 ui 嘉 e


干 an 公 ong 乖 oai 經 eng 觀 oan


沽 o 嬌 in 梔 i 恭 iong 高 o


皆 ai 巾 in 姜 iang 甘 am 瓜 oa


江 ang 兼 iam 交 au 迦 檜


監 a 上 n 亀 u 膠 a 居 i ㄐ iu


更 ah 上 n 褌 ng 茄 io 薑 官 oa 上 n


姑 o 上 n 光 oang 姆 m 糜 閒 ai 上 n (口關) ui 上 n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7:03
主題 | 討論區


楊登贊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私塾•油燈•徙牛•尺牘
台灣民諺權威 楊登贊 回憶七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本會顧問 蕭義崧
 
  《台灣民諺集韻註釋》是楊登贊的力作,多年來深得台灣鄉土藝文界的好評,他也因此書被教育部推舉為「台灣鄉土文史教育有功人員」並因此獲獎。這本書花費了登贊先生五年多的時間收集、整理、撰寫,總共記錄並註釋了超過一千則的台灣民諺。以台灣民諺的收集量來說,其規模之大,實可傲視其他在市面上出版的台灣民諺書籍。這樣一件台灣鄉土文史界的大工程,由世居梅山的楊登贊予以完成,可說是梅山人的光榮!這本台灣民諺除了內容豐富之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全部內容,每一個字都由登贊先生親自以毛筆字書寫,他的字寫得極好,讓讀者都能深深感受到這本書洋溢的書法之美。
  民國34年台灣光復時,楊登贊13歲,已經公學校(小學)畢業。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民生凋敝,一般民眾拼三餐溫飽猶有困難,更遑論讓孩子接受較好的教育。因此楊登贊雖然自幼天資聰穎,但因生於困頓的年代,能在日治時期讀到小學畢業已屬幸運。當時只有極少數的家庭能將孩子送往嘉義市就讀初中。
  小學畢業之後,他的父親要他幫忙各種農作以及牧牛的工作,每天都要牽牛出去吃草。光復後不久,他們村的副村長創辦了一間名叫「漢文書房」的私塾,他的父親就送他去就讀,但竟要求他去讀書時要順便把牛牽出去,他只好將牛綁在荒郊野外的樹下再去讀書。由於他的資質敏銳,不久之後他的學習成績在所有的學生之中已經名列第一,也是唯一讀完《論語》的學生。但是幾個月之後,或許是因為繳不出學費,也或許是因為趕不上學習進度等等因素,學生漸漸少了。五個月之後的學生人數已經少到付不出老師的薪酬,於是私塾就停辦了。
當時讀私塾,每位學生每個月要繳10元,一斗米也是10元。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似乎學費很便宜,但當時二次大戰剛結束,整個台灣的經濟極為蕭條,很多家庭吃了這一餐,仍不知下一餐在哪裡?所以常有學生繳不出10元學費。
  讀私塾時他比別的孩子辛苦,因為中午其他的孩子直接回家吃飯,而他則必須先去荒郊野外「徙牛」,也就是將牛牽到另一棵週遭有草的樹下綁好,讓牛有草可吃,然後才能回家吃午餐。吃過飯之後,同樣要再去徙牛一次,才能去私塾唸書。到了下午放學,他再將牛牽回家。但是並不是每天都這樣順利,其中有好幾次,綁牛的繩子被牛拉斷了,當他放學後要去牽牛時,牛早已不見蹤影。每次他總是遍尋不著,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直到天色漸黑之時,只能哭著回家告訴哥哥。幾位哥哥立刻出動到野外尋牛,雖然最後都能找到牛,但他也每次都被哥哥們臭罵一頓。
  這種情況之下被罵他坦然接受,畢竟哥哥們是在幫他。但是另一種由嫂嫂講出來,針對他讀書的酸言酸語卻使他寒心。他是一位用功的學生,晚上都要複習白天私塾教的功課。當時村中還沒有電燈,晚餐後他點油燈看書,為了能夠亮一點,他將燈芯拉高一些。但是嫂嫂卻一直唸:「油毋是毋免錢的。」
他只好將燈芯降到最低,低到只剩下一點點微光。只是這樣還是不行,嫂嫂照唸不誤:「油不是水,點規暝。」
這未免讓他覺得奇怪,油是父親買的,又不是嫂嫂出錢,不知干她何事?但是多管閒事的嫂嫂仍然唸到他受不了,只好改為黎明即起,到屋後的龍眼樹下讀書。這樣不但耳根清靜,而且睡飽後的精神極佳,讀書的效率也提高了。
  私塾從《三字經》開始教,學生都會背誦之後再教《論語》等古籍。但是老師只教學生唸,卻很少詳細解釋句子的含義,最多也只是很含混的用一、兩句話來講一個大概,而且還常常講錯。登贊先生於20年後,他30幾歲時在書店買到一本《四書全註》,研讀之後才發現他的私塾老師有很多地方都講錯了。例如: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者勿憚改。」
私塾老師解為:
孔子說:「君子無尊重就無威嚴,學就無堅固,對主要忠信,無朋友毋值自己的人,過失毋通貧憚改。」
實則正確的解釋應是: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便不威嚴,所學的也就不會堅固。親近忠信的人,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人,有了過失,不要怕改正。」
當時台灣剛光復,會說國語的人很少,私塾老師都用台語授課。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把「憚」解為「貧憚」(台語「懶惰」之意)就太離譜了!因為「憚」是「畏難」,和懶惰無關。把「主忠信」講成「對主要忠信」也錯,「對主要忠信」是「對國君要忠信」之意。但是「主」在這裡的意思是「親」,並不是「國君」。
  由以上的例子,可見當時的私塾師資程度是參差不齊的,他當時雖然年幼,但對老師只重視背誦,講解含混的教法已經感到不滿,常常自己去翻查字典,嘗試找出句子的真意。私塾停辦後,村中的人在閒聊時,常常提起楊家的孩子(指楊登贊)很會讀書,是天生讀書的料子,若就此斷掉讀書之路未免太可惜了。這樣的言論使他的父親不得不思考如何讓這個孩子有繼續讀書的機會。
但是當時梅山並沒有初中可讀,甚至大林也沒有。只有嘉義市有初級中學,只是路途遙遠,當時的交通極為不便,從他們住的半天村要每天往返嘉義市通學,根本就不可能。左思右想想到村子裡有一位遠親表叔,稍有學問,也有閒暇。於是就去拜託他,請他來擔任孩子的教師,表叔起初回絕,說所學有限恐不足以擔任教師一職。他父親以教學相長固請,表叔也就答應了。
  於是他父親就貼出開班授課的消息,馬上有一批學生前來報名。由於楊登贊之前在私塾曾讀過五個月,古文稍具基礎,這位表叔就要他去教那些不懂古文的學生,等於是叫他擔任助教。而且居然沒有教他新課程,只告訴他將以前在私塾所學的那些再好好溫習一遍,則必能「溫故而知新」。推想起來,表叔說他所學有限,恐是實情而非謙詞。因為既然擔任老師,當然必須要有新進度,豈能老是要求學生去溫習舊課程?而且照理說,這位表叔既然沒教他什麼古文,又請他擔任助教,應該不好意思收他的學費吧?但表叔卻照收不誤。他自然感到很委屈,但又不敢告訴父親。
就這樣經過了三個多月,這位表叔察覺他的委屈,就告訴他,學會寫信也很重要,要他去買一本《尺牘指南》。買來之後,他看不懂的地方,表叔就教他。幾年之後他入伍當兵,才體會到寫信的重要。因為很多充員兵都不會寫信,想寫家書就必須極力去懇求別人,而在兵營中會寫信的人卻很少,所以懇求也不一定有用。楊登贊就沒有這種困擾,還因為會寫信而贏得充員兵們的尊重及友誼。
這時候他開始感念他的表叔,教他這個寫信的實用技能。同時他也想起,以前表叔要他當助教,去教其他的同學,當時他是何其不甘願。但正因為教同學,逼他去思考同學問他的問題,使他有教學相長的機會,常會讓他靈光一閃,頓悟論語中孔子所講某句話的真意。至此,他才深深體會到表叔說的「溫故而知新」的道理。此外,當年表叔因為想要研究風水地理,也曾經拿一些堪輿的書要他幫忙抄寫,那時寫字抄書都要使用毛筆。他也是在百般不願之下才勉強答應去抄書,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正因為大量抄書,使他有練習寫毛筆字的機會,才能練出一手好字。總之,當年對表叔的失望,後來已轉變成滿滿的感謝。
表叔授課大約兩年後,遇到二二八事件,在不安的社會氛圍之下,這個班只得停止。雖然課程已經結束了,但是他仍然不斷地自修。白天幫忙各種農務,晚上將論語等古籍再拿出來複習,遇到艱澀的字就翻查字典,這時往往會有新的頓悟。一直到民國42年他被徵調入伍當兵為止,這五、六年之間他持續白天工作晚上讀書,終於累積了深厚的國學實力。
其實一個人的學問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持續不斷的自修,學歷高不見得就會有紮實的學問。有些人即使讀到大學畢業,但如果回家後沒有複習白天在校所學的課程,或者只是存著應付考試的心態,這樣到了畢業之後,所學的必然也忘得差不多了。反過來說,一個人就算只是小學畢業,如果能利用晚上的時間自修學習,一定可以累積深厚的學力。王永慶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他剛開始經營工廠的時候,每天晚上屏絕一切應酬,在家讀書三個小時。企業管理、塑膠化學、會計財務等等都無所不讀,甚至英語也讀,一直讀到能夠到美國使用英語發表演講。他的深厚學力使他的企業能夠發展出一片天。
楊登贊勤學苦讀所累積的國學實力,使他日後能游刃有餘地註釋他的力作《台灣民諺集韻註釋》。這本著作對台灣人來說太重要了,因為這是台灣先民的智慧結晶,由於登贊先生的辛苦收集和註釋,這些智慧結晶才能留存下來。當然還有其他人出版的的台灣民諺書籍,但都不如登贊先生這本書的內容這樣豐富。
台灣諺語大都有押韻,念起來有一種詩歌般的趣味,有的令人會心一笑,有的寓意深長,有的具有教化的作用。以下列舉八則書中所述的台灣諺語,供大家欣賞。書中登贊先生的註解比較扼要,為了讓讀者仔細品味這些諺語,下面所附的註解純是本文作者的見解。又因為很多台語有音無字,書寫時有時必須創出新字或借用僻字,因而造成讀者閱讀的困難。因此以下每句台灣諺語下面的括號內皆附有「漢日混用法」書寫的台語,來幫助讀者讀出諺語的正確發音。「漢日混用法」主要是使用日文字母來書寫漢字難以表達的台語。附錄為「漢日混用法」書寫台語的兩個表:日文字母五十音表和日文字母特殊發音表。最後是漢日混用法書寫規則。

八則台灣諺語

1. 做田要好田底,娶妻要好娘奶。
(做田要好田底,娶某要好娘れˋ。)
 「娘奶」的「奶」在這裡的發音是「ㄌㄟˋ」,「娘奶」就是母親。這句諺語的意思是:種田要選擇土壤肥沃的地方去耕作,娶妻要觀察她的母親是否為人正直敦厚。這是先賢告訴我們選擇妻子的訣竅,只要她的母親為人敦厚有徳,在身教之下,女兒嫁後大都會成為賢慧的妻子。「れ」的發音是「ㄌㄟ」

2. 嚴官出厚賊,嚴老父出阿里不達。
  (嚴官出厚賊,嚴老爸出あり不達。)
這句諺語是說:官吏如果不照顧百姓,只會嚴苛對待百姓,則將會官逼民反;父母親對子女太嚴厲,不懂得也要有柔軟的一面,則子女愈會反叛,以致荒於學業,反而不會成才。這是先賢告訴我們的教育原理:教育一定要軟硬兼施,不可一味嚴厲。「あ」的發音是「ㄚ」。「り」的發音是「ㄌㄧ」。

3. 父母思子長流水,兒女思親樹尾風。
(爸母思囝長流水,兒女思親樹尾風。)
意思是:父母親一輩子都在關心子女,但是子女關心父母親,只是像偶而輕輕吹拂樹木末梢的風,稍微關心而已。先賢用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年老時不要太過於期望子女會奉養你。

4. 龍交龍,鳳交鳳,隱龜交棟憨。
(龍交龍,鳳交鳳,うん龜え交どオんˋ憨。)
意思是:龍和龍交往,鳳和鳳交往,駝背的和愚人交往。這句諺語說明:只有學識、品德、性情、財富、官位等等條件彼此差不多的人,才會成為好朋友。如果剛交往時上述條件差不多,但久了之後條件漸漸差很多,則條件好的會和條件差的疏遠。這是先賢指出的交友現實面。「うん」的發音是「ㄨㄣ」,「え」的發音是「ㄟ」,「どオん」的發音是「ㄉㄨㄥ」。(見附錄的日文字母特殊發音表)

5. 趁錢有數,生命著顧。
(賺錢有數,生命要顧。)
 意即:這輩子要賺多少錢,都已經注定好了,不要為了賺錢而賠上健康。這則諺語道理很淺顯,但是看看有多少企業界人士為了賺錢,過於忙碌而生重病,最後失去寶貴的生命,就知道這一則諺語其實是知易行難。
 
6. 台灣食嘴水,唐山食風水。
意即:在台灣要靠口才賺錢,在中國大陸則比較重視地理風水。這則諺語指出口才的重要。其實不只賺錢要靠口才,政治、教育、人際關係等等各方面,口才好也都很有利。例如選立委,口才好勝選的機會就會大很多。老師的口才好,講解深入淺出,學生就比較能夠了解。一個人的口才如果好,通常人緣比較好,朋友也會比較多。

7. 娶一個好某,較好三個天公祖。
(娶一个好某,か好三个天公祖。)
娶到一個賢慧的妻子,勝過三個老天爺保佑你。這是形容妻子對一個男人的重要性。男人的事業若要成功,背後妻子的支持非常重要。國際著名導演李安曾說,他在影劇學院畢業後,七年之間無人僱用,毫無收入。但他的妻子對他不離不棄,一直鼓勵他,才有後來的成功。「か」的發音是「ㄎㄚ」。「个」是「個」的簡体字。

8. 無吃五月粽,老裘毋願放。
(無吃五月粽,老裘む願放。)
意即:還沒到端午節,厚衣服不要收起來,因為端午節之前,天氣仍有可能變冷。台灣諺語中,有些和氣象有關,這是先賢長年觀察氣候獲得的結論。「む」的發音是「m」而不是「ㄇㄨ」。請參閱附錄的日文字母特殊發音表

附錄
      日文字母五十音表
あ (ア) a い (イ) i う (ウ) u え (エ) e お (オ) o
か (カ) ka き (キ) ki く (ク) ku け (ケ) ke こ (コ) ko
が (ガ) ga ぎ (ギ) gi ぐ (グ) gu げ (ゲ) ge ご (ゴ) go
さ (サ) sa し (シ) si す (ス) su せ (セ) se そ (ソ) so
ざ (ザ) za じ (ジ) zi ず (ズ) zu ぜ (ゼ) ze ぞ (ゾ) zo
た (タ) ta ち (チ) tsi つ (ツ) tsu て (テ) te と (ト) to
だ (ダ) da ぢ (ヂ) di づ (ヅ) du で (デ) de ど (ド) do
な (ナ) na に (ニ) ni ぬ (ヌ) nu ね (ネ) ne の (ノ) no
は (ハ) ha ひ (ヒ) hi ふ (フ) hu へ (ヘ) he ほ (ホ) ho
ば (バ) va び (ビ) vi ぶ (ブ) vu べ (ベ) ve ぼ (ボ) vo
ぱ (パ) pa ぴ (ピ) pi ぷ (プ) pu ぺ (ペ) pe ぽ (ポ) po
ま (マ) ma み (ミ) mi む (ム) mu め (メ) me も (モ) mo
ら (ラ) la り (リ) li る (ル) lu れ (レ) le ろ (ロ) lo
や (ヤ) ya ゆ (ユ) yu よ (ヨ) yo
わ (ワ) wa ゐ (ヰ) wi ゑ (ヱ) we を (ヲ) o
ん (ン)
註:左邊的字母是平假名,掛號內的字母是片假名。小格是英語音標。


漢日混用法的日文字母特殊發音表
ぢ づ ヰ ヱ ヲ ん ン む
ㄉㄧ ㄉㄨ ㄨㄧ ㄨㄟ 黑 因 黃
ti tu ui ue oo in ng m

か゜ き゜ く゜ け゜ こ゜ さ゜ し゜ す゜ せ゜ そ゜
ㄍㄚ ㄍㄧ ㄍㄨ ㄍㄟ ㄍㄛ ㄘㄚ ㄘㄧ ㄘㄨ ㄘㄟ ㄘㄛ

ま゜ み゜ む゜ め゜ も゜ あん いん うん えん おん
ㄅㄚ ㄅㄧ ㄅㄨ ㄅㄟ ㄅㄛ 安 因 溫 煙 王
an in un en ong

あソ いソ えソ やソ ゆソ わソ あム いム おム やム
餡 圓 嬰 影 羊 碗 晚 淹 摀 炎
aN iN eN iaN iuN uaN am im om iam

あト いト うト えト あコ いコ おコ あフ いフ おフ
握 乙 熨 搧 澆 益 惡 壓 邑
at it ut et ak ik ok ap ip op

註1:表中的漢字都以台語發音,第三列是羅馬拼音。
註2:爲什麼需要「特殊發音表」?這是因為台語的音素比日語多,所以只得另外制定一些新的日文字母。另外有一些是原有的日文字母,規定它的特別發音,以利形成完整的台語音素。

 漢日混用法 書寫規則

1. 除了「特殊發音表」之外,其他日文字母的發音就是原本的發音。
2. 台語遇到無漢字可用時,才能使用「漢日混用法」拼出該字的發音。
3. 台語使用漢字時,其字義必須符合該漢字原來的字義。
4. 拼出台語字時,只有每個字的第一個字母可以使用平假名,其餘字母都必須使用片假名,但「ん」例外。
5. 字尾的片假名ト、コ、フ都是促音符號,發音時ト表示舌抵上顎,コ表示舌抵下顎,フ表示雙唇閉合。字尾的片假名ソ表示要發鼻音。
6. 五個音調符號,除了「☉」是輕聲,其餘與華語相同,「ˊ」是第2聲,「ˇ」是第3聲,「ˋ」是第4聲。
7. 音調從簡原則─不使用會混淆時,才需要使用音調符號。促音盡量不要加音調符號。ぢ、ど、む的後面不必加音調符號。
8. 拼音從簡原則─拼音字的字母能減少時要盡量減少。
9. 「的」用「の」來代替。「阿」和「仔」用「あ」來代替。台語的代名詞為:阮(我)、咱(我們)、你ん(你們)、伊(他)、伊ん(他們)
10. 要以華語發音的部份以符號〔〕區隔。要以日語發音的部分全部用片假名書寫,不要加聲調符號。


2021/10/29 16:43

admin 於 2021年10月29日 16:59:37
主題 | 討論區


王瓊玲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王瓊玲 
臺灣嘉義梅山鄉人,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曾任世新大學中文系創系系主任。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所教授。專研古典小說,著有《野叟曝言研究》、《清代四大才學小說》、《古典小說縱論》、《野叟曝言作者夏敬渠年譜》、《夏敬渠與野叟曝言考論》等學術專著及多篇學術論文,為海峽兩岸知名的學者。
王瓊玲從事學術研究多年,驀然回首,發現生命的提升與救贖,必需仰賴於文學創作,於是將內心對鄉梓的濃烈情感,寫成了小說處女作──《美人尖》,有「為時代留見證、為小人物寫悲歡、為梅仔坑畫素描」的悲憫情懷與精采內涵,洵為二OO九年年初,文壇最耀眼的一顆新星。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梅山的女兒、《美人尖》的作者──王瓊玲

我們梅山有好山、好水、好鄉親,也有一脈汩汩流動的文學潛流,前有享譽臺灣文壇的先進──名小說家張文環先生;後有海峽兩岸知名學者──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瓊玲博士。
瓊玲是我們梅山好山、好水、好鄉親所培育出來的好女兒。其先翁王清泉先生,兼具詩、文、書法三長,「志道、據德、依仁、游藝,一生明月;務農、行醫、執教、從公,兩袖清風」是其一生寫照。且因生性耿介,急公尚義,故鄉親們賜予「公道伯」的尊號。
瓊玲是我任職於梅山國小時的學生,對她知之甚詳:她是「公道伯」最小的女兒,排行第七,自幼聰穎活潑,擔任班長多年,頗有女將之風;成績優異之外,還時常代表學校參加國語文競賽,曾獲得全嘉義縣演講比賽冠軍、南部七縣市作文比賽第二。
瓊玲自小雖然多才多藝,卻又很懂得勤勞、孝順。課餘之遐,常看到她在筍乾行內當童工,幫忙家計。小小身軀蹲坐在木板凳上,兩手忙碌地剝撕著黃筍片,兩眼卻盯著膝蓋上攤放的《孤星淚》或《西遊記》,看得津津有味。年年歲暮,王先生應鄉親之邀,揮毫題寫春聯,瓊玲也都隨侍在側。父女倆忙碌的身影,不只有親情的溫馨,也有文學的傳承。
嘉義女中畢業後,瓊玲就讀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寒暑假,必定返鄉工讀,擔任嘉義縣公車處的「車掌小姐」。她隨車服務,足跡遍及雲嘉地區的山林田野、大小村落;更目睹、耳聞許許多多的風土民情、人生起落。因此,艱苦的工讀生活,拓展了她的視野、深化了她的情感,也為日後的創作小說奠下了豐厚的基礎。
攻讀研究所期間,瓊玲以古典小說為研究重心,《野叟曝言研究》一書,是她初試啼聲的學術論著。因表現優異,畢業後,即留在母校東吳大學擔任講師。隨後專職於世新大學,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近六十萬字的《清代四大才學小說》,由國際知名的商務印書館出版,屢次獲學術研究獎項。瓊玲在學術與教育路上,從此開始發光發熱。
身為梅山的女兒,瓊玲有著樸實的精神、高昂的鬥志,她完成《古典小說縱論》一書;發表多篇論文於中國的「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明清小說研究》上,成為海峽兩岸知名的學者;更篳路藍褸,創立了世新大學的中國文學系,擔任第一屆的系主任。
創業維艱,為了建立口碑與特色,瓊玲完成了兩個跨院校的大型整合計畫,一是:擔任國科會的<世界華文文學資料典藏中心之建立及網路設置計畫>的籌備人及主持人;二是:擔任教育部<提昇國語文基礎教育計畫--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本土的融合>的撰寫人。這兩項大型計畫,總共獲得新臺幣四千餘萬的補助款,堪稱中文界「不可能的任務」,但瓊玲卻一口氣辦到了,真不愧是我們的「梅山之光」!
瓊玲身在台北,心卻深繫故鄉。父親臥病期間,她週週南北奔波,從未懈怠。後來,為了侍奉老母,更毅然轉返故鄉,任職於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她教學認真、是公認的好老師;她孝順友愛,是王家及梅山的好女兒。
瓊玲又完成了《野叟曝言作者夏敬渠年譜》、《夏敬渠與野叟曝言考論》兩本擲地有聲的著作,在學術研究上,有了可以告慰父母的豐碩成果。活力充沛的她,絕不以此為滿足,反倒是奮足奔赴另一條她嚮往已久的跑道──小說創作。
就讀大學期間,瓊玲就以小說<綠卡>,獲得東吳大學的「雙溪文學獎」。後來,浩瀚的學術研究、艱困的教育使命,逼得她忍痛割愛,暫時壓抑住蠢蠢欲動的寫作欲望。但是,從小累積的作文天賦、耳聞目見的奇風異俗、百味雜陳的小人物悲歡,早已醞釀成熟,滾燙於胸壑,到了不得不噴薄而出的地步了。
於是,瓊玲懷著感恩、敬畏又悲憫的心情,寫下了她的第一本小說《美人尖──梅仔坑傳奇》。
本書分四篇、約十萬字。一短篇:<含笑>;三中篇:<美人尖>、<良山>、<老張們>。全書跨越的時間很長。<美人尖>:從阿嫌出嫁至死亡(約1932至2007年);<含笑>:從含笑與天助熱戀至七十歲壽宴(約1939至1989年);<老張們>:從國民黨敗逃臺灣至第二次政黨輪替(1949至2008年);<良山>:從少年殺人至老年回鄉尋墓(約1950年至2000年)每篇都超過五十年,內容正是半世紀以來,梅仔坑、臺灣、中國大陸環環相扣的繁華與悲涼。
本書以我們共同的故鄉──「梅山」作為創作的空間背景。瓊玲大量運用「倒敘」、「正述」的交叉綜合筆法,營造今昔對比的氛圍,強調時代變遷中,政治社會、民俗風情及多重人性的變與不變。從「變」中反思時代的滄桑、人情的涼薄;從「不變」中,肯定人性的淳厚、生命的頑強。故有「為時代留見證、為小人物寫悲歡、為梅仔坑畫素描」的努力與雄心。
瓊玲又大量運用「意識流」的創作技巧,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書寫其絲絲隱隱或天崩地裂的歡樂與痛楚。因此,含笑的愛與寬厚、阿嫌的奮戰與擔當、良山的悔過與贖罪、老張們的義氣與慈愛,讀來都動人肺腑。
瓊玲在國學界的努力成果,也「如鹽入水」落實到小說的創作上。每觸及民俗活動,如:<良山>的建醮、過火、「送肉粽」、殯葬;<美人尖>的婚嫁禮俗、民間禁忌、「四句聯」;<含笑>的「沖喜」、「擋路」;<老張們>的臺灣民俗、諺語,瓊玲都下了殷殷切切的考證工夫。因此,讀《美人尖》這部小說,對於鄉土文化將有更深更廣的認識。

此外,<美人尖>、<良山>、<含笑>小說中的敘述語言以普通話(國語)為主。但為了人物精采、口吻逼真、身份密合等要求,其對話、口白則多採用「閩南話」(臺語)。但不採「音譯」的錯誤方式,而是努力考證本字、古字。如閩南語的「剒柴」(即砍柴)、「培墓」(即掃墓)、「娘嬭」(即親娘),皆可從《說文》、《禮記》、《爾雅》中,找到紮紮實實的用字根據。至於<老張們>的口白,瓊玲特別採用山東腔;敘述語言則用「外省調」,與前三篇大不相同,是另一種付出及努力。
《美人尖》一書,由知名的三民書局出版社出版。臺灣小說界泰斗黃春明先生、大陸國學大師蕭相愷先生、世新大學賴鼎銘校長,名詩人路寒袖先生,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趙慶河院長、師範大學張素貞教授等人的極力推薦,已在文壇引起熱烈迴響,被譽為二00九年最璀璨耀眼的文學巨星。
喝梅山水長大、受梅山人栽培的瓊玲,為了感念並回饋故鄉的恩情,不只聲明將義賣及每年版稅所得,全數捐贈「梅山文教基金會」之外;又慷慨解囊以相同款項,捐贈「梅山愛心行善會」。
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梅山,張文環先生已然開疆闢土,為後世子弟墾植出一大片文學沃土;我們也樂於看見,瓊玲在其卓越的學術成就之後,憑借《美人尖》再次攀登文學的另一高峰,它只是《梅仔坑傳奇》的首部曲,我們期待第二部、第三部繼續面世,畢竟,好山、好水的梅仔坑,永遠有說不完、寫不盡的精采故事。
瓊玲!努力寫吧!全梅山的鄉親都在為妳加油!


附註:二00九年,王瓊玲教授《美人尖》的新書發表會如下:
1.元月十五日前出版,十六日,於台北三民書局舉行記者招待會
2.元月十七日上午九時三十分,於梅山文教基金會舉行新書發表會。
3.二月七日下午二時,於台北世貿大樓國際書展會場,舉行簽書會。
4.二月十一日上午十時,於梅山愛心行善會新館會址,舉行義賣會。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6:26
主題 | 討論區


張文環生平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6:18
主題 | 討論區


李金花押花作品欣賞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李金花:梅山鄉梅南村人,嘉義縣劉議員宏文先生夫人,用心在梅山地區推展法輪功,受益多人
九十三年本會辦理押花研習,承葉玲如老師啟蒙日益成長,爾後因執著於興趣不辭辛勞前往台中拜楊淑媛老師為師,獲日本不可思議押花協會認證頒發教師證書現加入世界押花協會會員。
參展資歷:
2004年 南華學館 葉玲如師生押花展
2004年 台中新光三越
不可思議協會台灣第一屆押花郵票展
感想:押花是延續生命、留取璀燦優美花姿的方式,兩位創作家將美好的事物融入日常生活所須用品讓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他们一致認為學押花的成本高,興趣要能持久才會看得到成果押花創作歷程就如同為了喝牛奶而養了一頭牛一般工具壓花板箱….等樣樣俱全但初步的學習可以探測對押花的興趣。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5:55
主題 | 討論區


劉明智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劉明智
籍貫:梅山鄉梅南村人
出生:民國 年
學歷:省立斗六高中
經歷:務農,農暇剖竹編製農具,因成興趣,專精研究於竹編、草編等民俗傳統技藝,常在各型活動中擔任草編竹編講師,指導青年學子研習傳統技藝。主持竹草編教學研習活動,社區民眾參與踴躍,在本會舉辦生活竹編展覽,112年獲嘉義縣竹工藝文化資產登錄證書。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5:45

admin 於 2023年04月07日 14:48:01
主題 | 討論區


江秝笙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江秝笙
出生:民國四十八年,梅山鄉梅北村人
早期學習紙粘土,手工精巧對於手捏作品特別有興趣,花果尤其栩栩如生。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5:35
主題 | 討論區


田清標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田清標
梅山鄉梅北村人
曾任梅山鄉公所清潔隊隊長,現任梅山鄉公所秘書。
在家自研創作與夫人江秝笙共同研習陶藝,對手捏壺尤有心得。曾任嘉義縣桃城手捏壺學會理事長,以及梅山樂齡中心陶藝班指導老師,為發揚壺藝,教學不倦。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5:28
主題 | 討論區


謝宗興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謝宗興
出生:民國四十五年
畢業:國立藝專西畫組
嘉義市人,常居梅山太平村藝術工作室創作,桃城手捏壺可說是古法「捏坯車胎法」的重現,七十五年首創捏壺學會,長期投入研發,積極推廣壺藝。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5:15
主題 | 討論區


張麗容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籍貫:梅山鄉梅北村人
出生:民國45年
學歷:
任職:梅山鄉梅圳國小退休
經歷:對美勞、陶藝等手工藝均有濃厚興趣,尤其中國結鑽研有成、變化多樣,指導婦女研習第二專長與休閒活動,熱忱認真,讚賞有加。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5:10
主題 | 討論區


何應傑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姓名:何應傑
籍貫:台灣省嘉義縣梅山鄉
任職:梅山鄉梅圳國小教師兼教導主任
經歷:梅山鄉太和國小、梅圳國小教師、中埔鄉沄水國小教師兼總務主任、梅圳國小教師兼教導主任。現已退休。
攝影心得:用探索的姿態、謙卑的胸懷,體驗大自然的無盡藏,一花、一草、一木皆世界,記錄當下,瞬間也是永恆。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9 15:01
主題 | 討論區


戀戀梅山~老照片懷舊情展覽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7 16:25
主題 | 討論區


黃金財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民俗攝影家,作品以民俗攝影為主,獲獎無數,曾連年獲得文建會「台灣采風」攝影比賽優選。今年甫以作品「編火籠」獲得農委會輔導之「第三屆休閒農業之美攝影比賽」金牌獎。著作等身,出版之民俗書籍有:台灣鄉土之旅、台灣懷舊之旅…等。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7 16:19
主題 | 討論區


黃瑞霖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7 15:34
主題 | 討論區


書法與字畫收藏家──黃瑞霖老師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書法與字畫收藏家──黃瑞霖老師
謝文馨、程顗樺

一、書法故事
  黃老師出生於民國三十九年,雖已年近七十,卻仍時常於閒時寫作書法,家中也收藏了上百幅字畫。老師說喜愛收藏書畫,是因為能從書畫中觀人,從一筆一劃中看出作者的為人與人生態度。而書法之所以成為老師的興趣,則要從許多年前說起……就讀國民學校四年級時,學校開設了書法課程,因為黃老師本身字就寫得不錯,所以毛筆字也寫得比其他同學好。因此被學校老師選中培訓,加上老師自己也刻苦練字,後來得以代表梅山鄉到嘉義僑平國小參加縣賽。老師謙虛的說自己來自山上,寫的字比不上都市的孩子。這次的比賽雖然沒有得名,但卻在老師心中埋下一顆寫書法的種子。
  國校畢業之後,老師因經濟之故,只能暫且擱下對書法的興趣,開始工作。雖然少了坐在書桌前靜心練字的機會,但老師的工作內容仍與寫字有關,所以其實無意間仍維持著寫字的習慣。
  民國六十一年,老師入伍當兵後,因協助軍隊的政戰官業務常接觸公文資料,這偶然的機會讓老師得以持續與文字相伴。後來老師被派到金門當兵,休假時總難以回家,其他同僚都忙著四處玩,但這樣的日子卻是老師最佳的習字時光。安靜的軍營內總能讓老師靜下心來看書、寫日記,偶也練習些毛筆字。在金門的那段時間裡,老師寫滿的日記多達六本,增加了許多練習的經驗。
  退伍後,隨著孩子相繼出生,老師的經濟責任也愈來愈重,繁忙的工作讓老師沒有時間繼續練習創作,不得不放下對書法的喜愛。偶爾有那麼一、兩天的空閒,才能提起筆隨興的創作。近幾年,子女的工作等皆已穩定,老師才有更多時間與心力投注在書法上。
  最後老師笑說當年毛筆字之所以能寫得那麼好,可能要歸功於常寫情書,所以才累積了不少寫字的經驗。而老師雖謙稱認真寫作書法的時間不過幾年,但其實以前老師都會在報紙上關注書畫大家的展覽資訊,連夜趕火車上台北看展覽。雖然那時沒有大量的練習,卻有積累了不少珍貴的鑑賞經驗。
  在老師寫作書法的歷程中,雖因許多緣故,不得不暫停學習,但老師卻始終沒有放棄。也許對黃老師而言,書法已經不是一項單純的興趣,而是生命裡難以割捨的習慣。

二、農業發展
  回憶起過去的生活,老師不由談起梅山地區的農業發展,其歷程至今大致可分為前、中、後期三個階段。前期的農業以蕃薯、稻米、杉木、桂竹筍為主,外銷至日本的部分則以麻竹筍居多。由於當時交通不便,難以運送大量稻米,所以家家戶戶幾乎都會種植稻米,供自家食用。當時一斗米可供成人吃八天,但因為從前家庭的人口數眾多,往往一斗米只足夠一個家庭食用一天。加上過去稻米較為珍貴,所以白飯中常參雜著番薯籤,甚至以蕃薯籤為主食,能夠吃到一整碗白米飯的機會其實很少。
  另外有些人家也會自己養豬,但老師說其實在經濟普遍窮困的年代,養豬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自己都吃不飽了,怎麼還會有多餘的食物能夠餵豬仔?常常只能川燙些姑婆芋的葉子作為豬隻的主食,但這樣的方式也無法提供牠們太多養分,導致必須花上兩、三年的時間,才能養大一頭豬。
  當時的政府機關會定期到村裡調查各家養了幾頭豬,並登記造冊,不能隨意多養,也不能任意宰殺。只要查到私藏醃製的豬肉,一定會被搜查人員拿走。老師說當時家門前有一小片桂竹林,母親總會將家裡醃好的豬肉藏在甕罐裡,偷偷埋到竹林下,等到要食用時再挖出來,除了可以避免被檢查的人員發現外,也可以免除被其他人拿走。
  到了民國六十年左右,梅山的產業仍以水稻、薑、金針、芋頭為主。當時金針是梅山主要的農產作物,但後來因缺乏市場,更具經濟價值的作物出現,讓梅山地區的金針逐漸沒落,轉移到花東等地。
  後期的農業發展以高經濟價值的茶葉作物為主,最早在民國60年初,就有人開始種植茶葉。直到今日瑞峰村約有95%的土地種植茶樹,其他人也多從事茶葉相關工作,如採茶、製茶、烘焙茶葉等。
  民國80年代,一棵檳榔樹外包給他人,約可賺七百塊,但現在一棵連五十元都不到。老師說這就是產業興盛沒落的過程,而茶葉也正面臨這個問題,當年的茶樹早已慢慢老化,地力逐漸減弱,地質也受到損害,種種因素導致茶樹品質變差。農藥成本的提高,加上梅山當地人口老化的問題,茶葉雖然尚未沒落,但它的經濟效應已不如以往。因此現在瑞峰地區的產業也面臨轉型,有少數農民開始改種奇異果、溫室番茄等蔬果。老師說當產業更迭替換之時,總會有一段困苦的轉變期,但最終一定會有新的產業出現取代沒落的舊產業。
  另外老師也提到開墾對於環境的破壞,可能也間接導致了產業的快速沒落。許多農民為了讓產品賣相佳,常會噴灑藥效極強的農藥,但這卻容易造成土壤酸化。老師說即使政府有相關管制措施,但仍無可避免漏洞存在。

三、瑞峰地區的名人
  清朝時,吳炎便已活躍在梅山地區,以「處事明快、條理分明」聞名鄉里。後來清朝割台後,各地時有反抗日人統治的傳聞,吳炎為了解實情,偷偷潛入嘉義市,親眼目睹日本人對反抗者的無情屠殺,以及其兇悍嚴格的管理方式。為了保護家園與村民的生命安全,吳炎回鄉後極力說服鄉里順從日本統治,同時也力促鄰近各莊放棄抵抗。最後吳炎主動出面代表「生毛樹莊」(今瑞峰)表示歸順日人,成功帶領附近居民平安度過難關。
  日治時期,台灣第一位飛行員賴起套,正是來自梅山鄉瑞峰村。當時他不顧家人反對,偷偷報考飛行兵學校,並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最後隻身遠赴日本。一人獨在異國時,他遇上了許多挫折與困苦,遭受日人欺凌、學長刁難,甚至為了填飽肚子偷用肥皂和居民交易蕃薯,但即使如此,仍然無法抹滅他對飛行的熱愛。最後與結識的好友一起共同努力之下,相互照應,並攜手邁向夢想的天際。

四、老師的人生態度
  黃老師一生信守承諾,輕易不會允諾他人,一旦許諾就必會做到。所以老師說他這一生,自問不愧對任何親朋好友。在採訪的過程中,老師也告訴我們不是我們應得的,就不要強求,也不必去羨慕他人。因為他始終認為:「人這一輩子的幸福快樂,所為所求不在於錢財,而是自己健健康康,子孫平安、不為非作歹,如此便足以。」















































































2021/10/27 15:26
主題 | 討論區


簡茂興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籍貫:梅山鄉梅北村人
出生:民國32年
畢業:國立空中大學
任教:梅山國中校長退休
經歷:曾獲縣賽中小學教師作文、書法第一名,二次獲台灣區國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一名、寫字第三名。課餘鑽研文學、藝術,平時為文習作、書法修心、以文會友,常以「心經」贈送有緣人。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7 14:13
主題 | 討論區


沈耀相簡介及作品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2/6/14 12:27
所屬群組:
管理員
文章: 284
等級: 15; EXP: 76
HP: 0 / 369
MP: 94 / 12796
離線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籍貫:梅山鄉梅北村人
出生:民國21年
畢業:國立台中師範學校
任教:任教於梅山鄉各小學,教師、主任、校長服務教育界四十年,退休仍從事社區文化教育工作。
資歷:創立梅山文教基金會,並擔任董事長三屆計九年,興建梅山文教會館。
經歷:平時以教、寫書法為業餘樂趣,字體清秀、行草筆法流暢,書寫題材常用勵志勸善詞句勉人。

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點選開新視窗看原始圖檔

2021/10/27 11:18
主題 | 討論區



 回頂部
(1) 2 3 4 ... 8 »



[高級搜索]


本站資訊

管理員
admin
admin